方劑組成解釋
二冬苓車湯中包含麥門冬,主要原因如下:
- 滋陰潤肺: 麥門冬味甘性寒,入肺、心經,具有滋陰潤肺、清心除煩的功效。二冬苓車湯以滋陰降火為主,麥門冬的加入可增強滋陰潤肺的效果,緩解燥熱、津液不足等症狀。
- 養陰生津: 麥門冬能養陰生津,有助於改善口乾舌燥、咽喉乾燥等症狀。二冬苓車湯常用於治療肺燥咳嗽、咽喉腫痛等病症,麥門冬的加入可幫助滋潤咽喉,緩解疼痛和不適。
二冬苓車湯中包含天門冬,主要原因有二:
- 滋陰潤燥: 天門冬性寒,味甘,入肺、腎經,具有滋陰潤燥、生津止渴之功效。此方以二冬(天門冬、麥冬)為君藥,滋陰潤肺,可緩解燥熱症狀,如口乾舌燥、咽喉腫痛等。
- 清熱利濕: 天門冬亦有清熱利濕作用,與茯苓、車前子等藥物配合,可有效改善濕熱所致的病症,如小便不利、水腫等。
因此,天門冬在二冬苓車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滋陰潤燥、清熱利濕的功效。
二冬苓車湯中的茯苓,乃因其具有利水滲濕之功效。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肺經,擅長利水滲濕、健脾寧心。二冬苓車湯以滋陰清熱為主,而茯苓可輔助利水,將體內積存的濕氣排出,避免濕邪阻礙藥效發揮。同時,茯苓還有健脾之功,可增強脾胃運化水濕的能力,使藥物更好地吸收和利用,達到更好的療效。
二冬苓車湯中的「車前子」主要起到利水消腫的作用。車前子性寒,味甘,入肺、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水、滲濕止瀉、明目退翳的功效。
二冬苓車湯的組成中,二冬即麥冬、天冬,具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的功效;茯苓則健脾利濕,滲濕止瀉;而車前子則負責清熱利水,疏通水道,將體內多餘的水分排出,達到消腫的效果。因此,車前子的加入,能夠協同其他藥材,更有效地達到治療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二冬苓車湯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二冬苓車湯主治「肺消」之證,其特徵如下:
- 氣喘痰嗽:肺氣上逆而喘,兼有痰濕阻肺之咳
- 面紅虛浮:虛陽上浮而面紅,水濕停滯則面浮
- 口舌腐爛:陰虛火旺,虛火上炎燻灼口舌
- 咽喉腫痛:虛火循經上攻咽喉
- 得水則解:證屬陰虛內熱,飲水可暫緩燥熱
- 每日飲水約得一鬭:極度煩渴,陰虛燥熱傷津之甚
此證屬肺陰虧虛、虛火上炎兼水濕不化之複雜病機,既有津傷燥熱,又見水濕停滯。
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藥物組成及配伍
麥冬三兩(君藥)
- 甘寒質潤,擅補肺胃之陰
- 清心除煩,潤肺止咳
- 用量最大,針對肺陰虧虛之主證
天冬一兩(臣藥)
- 甘苦大寒,滋陰降火力強
- 助麥冬滋陰,兼清虛火
- 與麥冬合用為「二冬」配伍,增強養陰潤肺之效
茯苓五錢(佐藥)
- 甘淡平,健脾滲濕
- 防二冬滋膩礙胃,導水濕下行
- 針對虛浮、痰嗽之水濕證
車前子三錢(使藥)
- 甘寒滑利,利水通淋
- 導熱下行,使虛火從小便而解
- 與茯苓協同利水濕而不傷陰
治療原理
- 滋陰潤肺:重用二冬大補肺陰,針對陰虛之本
- 清降虛火:天冬清熱,車前子導熱下行,治標之熱
- 利水除濕:茯苓、車前子利水滲濕,除痰嗽虛浮
- 標本兼治:
- 上滋肺陰以潤燥
- 中健脾土以運濕
- 下利水道以泄熱
配伍特色
- 潤燥相濟:二冬潤燥為主,配茯苓、車前子防滋膩
- 升降相因:二冬升津潤肺,車前子降火利水
- 補瀉兼施:補肺陰與利水濕並行不悖
此方體現了對「肺消」證陰虛濕停、燥熱並見之複雜病機的整體調節思路。
傳統服藥法
麥冬3兩,天冬1兩,茯苓5錢,車前子3錢。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滋陰潤肺、化痰止咳的功效,適合肺燥咳嗽、咽喉腫痛等症狀。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脾胃虛弱。
- 本方有緩解肺消症狀的作用,但不能根治肺消。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二冬苓車湯, 出處:《辨證錄》卷六。 組成:麥冬3兩,天冬1兩,茯苓5錢,車前子3錢。 主治:肺消。氣喘痰嗽,面紅虛浮,口舌腐爛,咽喉腫痛,得水則解,每日飲水約得一鬭。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