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中湯

BAI ZHO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21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4%
脾經 16%
肺經 15%
心經 9%
大腸經 8%
肝經 8%
膽經 4%
膀胱經 4%
小腸經 4%
三焦經 4%
胃經
脾經
肺經
心經
大腸經
肝經
膽經
膀胱經
小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百中湯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 黃連味苦寒,入心、肝、胃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痢的功效。百中湯多用於治療熱證,如心火亢盛、肝火上炎、胃熱熾盛等,黃連可有效清熱瀉火,解除熱證所致的諸多症狀。
  2. 抑菌止瀉: 黃連亦有抑菌抗炎的作用,能抑制腸道內致病菌的生長繁殖,對於因熱毒或濕熱所致的腹瀉有較好的療效。百中湯中加入黃連,可有效控制腸道炎症,減輕腹瀉症狀。

百中湯中加入枳殼,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消積:枳殼味苦、辛,性寒,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消積、化痰止咳的功效。百中湯主治脾胃氣虛、飲食積滯、脘腹脹滿等症,枳殼的加入可幫助理氣消食,促進脾胃運化,緩解積滯所致的腹脹、腹痛等症狀。
  2. 降逆止嘔:枳殼具有降逆止嘔的作用,可緩解胃氣上逆引起的嘔吐、反胃等症狀。百中湯中若患者伴有嘔吐,枳殼的加入有助於降逆止嘔,改善患者的整體症狀。

百中湯方劑中包含蕪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蕪荑性寒,味苦,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之效。百中湯主要針對熱毒蘊結所致的各種病症,而蕪荑的清熱解毒作用有助於消散熱毒,減輕症狀。
  2. 祛風止癢: 蕪荑亦具祛風止癢之效,對於因風熱所致的皮膚瘙癢、疹子等症狀,有一定的緩解作用。百中湯中加入蕪荑,可配合其他藥物,達到祛風止癢、清熱解毒的雙重功效。

百中湯中加入生薑,主要原因有二:

一、溫中散寒: 生薑性溫,味辛,入肺、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嘔止瀉之效。百中湯多用於脾胃虛寒、脘腹冷痛、食慾不振等症,生薑可溫暖脾胃,驅散寒邪,助藥力達脾胃。

二、調和藥性: 生薑性溫,可調和方中其他藥材的寒涼之性,避免寒涼之性過於強烈,損傷脾胃陽氣,有助於藥效的發揮和藥物安全性的提升。

百中湯中加入淡豆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清熱解毒:淡豆豉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消腫的功效。百中湯多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氣機阻滯所致的病症,如發熱、咳嗽、胸悶、腹痛等,淡豆豉可以起到清熱解毒、疏散熱邪的作用,幫助解除熱毒對人體的侵襲。

二、調和氣機:淡豆豉還有調和氣機的作用,可以疏通氣血運行,幫助解除氣滯血瘀,有利於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百中湯中多包含一些辛溫燥烈的藥物,淡豆豉的加入可以起到緩和藥性,防止藥物過於燥烈而傷陰的作用。

百中湯方中使用蔥白,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辛溫發散,宣肺解表:蔥白性溫,味辛,具有發散風寒、宣肺解表之效。對於風寒犯肺引起的咳嗽、鼻塞、流涕等症狀,蔥白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配合其他藥材,能更有效地治療感冒。
  2. 通陽化氣,散寒止痛:蔥白入肺經,能通暢陽氣,化解寒邪。對於寒凝經脈、氣血不通引起的疼痛,蔥白能起到溫經散寒、止痛的效果。在治療風寒濕痺等疾病時,蔥白能夠配合其他藥材,增強治療效果。

總而言之,蔥白在百中湯中起到宣肺解表、散寒止痛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能有效治療風寒感冒等症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百中湯

配方組成

  • 黃連:10克
  • 枳殼:10克
  • 蕪荑:10克
  • 生薑:10克
  • 淡豆豉:10克
  • 蔥白:10克

主治功效

  • 小兒疳痢:指小兒因飲食不節、脾胃虛弱,或因外感暑熱、濕熱等邪氣侵襲所引起的疳積和痢疾。

中藥方劑組成內容

  • 生薑:性味辛溫,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
  • 蔥白:性味辛溫,具有發散風寒、解表透疹、發汗解表、通陽、利尿、解毒、祛風除濕、安胎、驅蟲殺蟲、通經絡、清熱解毒等功效。
  • 淡豆豉:具有散風熱、降氣、除煩、清熱解毒和消食化積的功效。
  •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
  • 枳殼: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 蕪荑: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百中湯」,主要成分為黃連、枳殼、蕪荑、生薑、淡豆豉、蔥白,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主治小兒疳痢。

傳統服藥法


樗皮(炙)半兩,黃連(去須)半兩,枳殼(去瓤,麩炒)半兩,蕪荑半兩,生薑1分,豉半兩,蔥白3莖。
上各銼細。
以水5合浸經宿,平旦煎取3合,空腹眼之。初服,經日昏沈後漸漸蘇;未全效,更作1劑;熱渴,與竹瀝飲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適用於小兒疳痢,症見大便臭穢、粘稠、色黃,腹痛拒按,食欲不振,面色萎黃,舌苔黃膩。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及脾胃。
  • 孕婦、哺乳期婦女、有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消化道疾病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百中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七三。 組成:樗皮(炙)半兩,黃連(去須)半兩,枳殼(去瓤,麸炒)半兩,蕪荑半兩,生薑1分,豉半兩,蔥白3莖。 主治:小兒疳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