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棉柿丸中加入當歸,主要考量其兩方面的功效:
一、補血活血: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之效。棉柿丸多用於治療婦科病症,如月經不調、痛經等,當歸能補益血氣,改善氣血循環,緩解疼痛,達到治病目的。
二、潤腸通便:當歸亦有潤腸通便之功,可改善便祕,促進排便順暢,有助於緩解棉柿丸中其他藥材可能帶來的副作用,如腹脹、便祕等,提高藥物安全性。
總而言之,當歸在棉柿丸中發揮著補血活血、潤腸通便的功效,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棉柿丸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其 清熱涼血 和 滋陰潤燥 的功效。
生地黃味甘性寒,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作用。棉柿丸方中,生地黃可 清解熱毒,緩解因熱毒內蘊所致的口渴、便祕、心煩等症狀。同時,生地黃可 滋陰潤燥,補充因熱病耗傷的陰液,緩解皮膚乾澀、口脣乾裂等症狀。
因此,生地黃在棉柿丸方中起到 清熱解毒、滋陰潤燥 的作用,與其他藥材共同發揮其療效。
棉柿丸中加入山茱萸,是基於其固澀止瀉、補益肝腎的功效,主要針對方劑所治療的病症。
山茱萸味酸澀,性溫,歸肝腎經,具有收斂固澀、補益肝腎的作用。其收斂固澀之力,可止瀉止汗,固精縮尿;補益肝腎之力,可滋養肝腎,改善腰膝酸軟、頭暈目眩等症狀。
因此,在棉柿丸中加入山茱萸,一方面可收斂止瀉,另一方面可補益肝腎,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棉柿丸中加入石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的功效。棉柿丸主要用於治療熱病、暑熱、煩躁、口渴等症,石膏的清熱瀉火作用能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2. 解毒止痛:石膏亦有解毒止痛之效。棉柿丸中可能含有其他成分,例如藥物或食物,石膏可以幫助解毒止痛,減少藥物或食物對人體的刺激。
棉柿丸中加入柿餅霜,主要原因如下:
- 潤肺止咳: 柿餅霜性寒,味甘,能清熱潤肺,止咳化痰。對於肺熱燥咳、乾咳少痰等症狀,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 固澀止瀉: 柿餅霜含鞣酸,具有收斂固澀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寒、久瀉不止等症狀,能起到收斂止瀉的效果。
因此,棉柿丸中加入柿餅霜,既能潤肺止咳,又能固澀止瀉,可以更好地達到治療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棉柿丸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腸風下血」,乃中醫對便血症候之稱謂,特指風邪熱毒客於腸道或臟腑虛損所致之便血,其血多見鮮紅、點滴而下,或糞便夾雜血液。棉柿丸以「炒炭存性」為製劑特色,契合中醫「血見黑則止」之理,推測其針對虛實夾雜(陰虛內熱伴隨腸絡損傷)之便血證,兼具涼血滋陰與收斂止血之效。
組成藥物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核心止血藥對
- 棉子仁(炒焦黑存性):焦炭化瘀止血,直達腸絡,其質潤可防燥血。
- 真柿霜(生用):甘涼性潤,助清肺腸伏熱以澄源,且質黏能固絡,與棉子仁一清一斂。
滋養臟陰以固本
- 當歸身補肝血,懷生地滋腎陰,萸肉斂肝氣,共調肝腎陰虛之內熱動血;
- 阿膠(石膏炒珠):借石膏清熱之性製膠,功擅養陰止血,尤宜陰虛血熱之出血。
配伍特點與原理
- 炒炭存性:諸藥炒黑增強收澀止血力,存性則保留藥效基礎,符合「標急治標」之則。
- 生熟相配:柿霜生用護陰清熱,與炒炭藥形成動靜結合,防過澀留瘀。
- 臟腑同調:從肝腎陰血滋養(當歸、生地、萸肉、阿膠)至腸絡直接止血(棉子仁、柿霜),體現「治病求本」思路。
綜論
此方以止血為先,兼顧滋陰清熱,適用於陰虛內熱、血不循經之腸風下血。其組方邏輯清晰標本兼治:炒炭止血治標,滋陰清熱固本,柿霜生用更顯「止血不留瘀」之巧思。
傳統服藥法
當歸身1兩,懷生地1兩(竹刀切片,烘脆),萸肉1兩,真阿膠1兩(將石膏2兩研碎,和炒成珠,去石膏不用,候冷,研為細末),棉子仁1斤(燎去外面花衣,然後入鍋內炒至逐粒暴開,並至焦黑存性),真柿霜(即柿餅上白霜也,不可經火,俟諸藥研末後,方和入)。
上藥逐味炒焦如墨色,又各要存性,共研為細末,和入柿霜拌勻。
每日空心服藥末4錢,白滾湯一飯碗衝和,將箸調末,即半浮半沈,連湯飲下。若下血太甚,臨晚再服3錢,俟糞色變黑,血漸止矣。
忌食胡椒、燒酒辛熱之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慎用。
- 脾胃虛寒者慎用。
- 長期服用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棉柿丸, 出處:《種福堂方》卷二。 組成:當歸身1兩,懷生地1兩(竹刀切片,烘脆),萸肉1兩,真阿膠1兩(將石膏2兩研碎,和炒成珠,去石膏不用,候冷,研爲細末),棉子仁1斤(燎去外面花衣,然後入鍋內炒至逐粒暴開,并至焦黑存性),真柿霜(即柿餅上白霜也,不可經火,俟諸藥研末後,方和入)。 主治:腸風下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