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草消毒飲

紫草消毒飲

ZI CAO XIAO DU YI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25

熱/寒比例

(0.32)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7%
心經 22%
胃經 18%
肝經 9%
脾經 6%
大腸經 6%
膽經 4%
小腸經 4%
肺經
心經
胃經
肝經
脾經
大腸經
膽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紫草消毒飲中包含紫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涼血消腫: 紫草性寒,味甘,入心、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對於熱毒壅盛所致的瘡瘍腫毒、濕疹、燒傷燙傷等症狀有良好的療效。
  2. 活血化瘀、生肌止痛: 紫草除了清熱解毒外,還具有活血化瘀、生肌止痛的功效,對於外傷引起的瘀血腫痛、創傷感染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

因此,紫草作為紫草消毒飲的主要藥材,其清熱解毒、涼血消腫、活血化瘀、生肌止痛等功效,使其成為治療外傷感染、瘡瘍腫毒等疾病的重要組成部分。

紫草消毒飲中加入連翹,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連翹性寒,味苦,入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紫草消毒飲主要用於治療熱毒蘊結所致的瘡瘍腫毒,連翹可以有效清熱解毒,消散腫毒,與方中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增強療效。
  2. 活血化瘀:連翹還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有利於瘡瘍腫毒的消退。紫草消毒飲中加入連翹,可以更好地促進瘡瘍腫毒的消散,加快病程的恢復。

紫草消毒飲中包含牛蒡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 牛蒡子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其能清肺熱、消痰止咳,並能解毒散結,與紫草、金銀花等藥材共同作用,增強方劑的清熱解毒之力,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瘡瘍腫毒、咽喉腫痛等症。
  2. 疏散風熱: 牛蒡子還具有一定的疏散風熱之效,可與紫草、板藍根等藥材協同作用,疏散外感風熱,緩解發熱、咳嗽、鼻塞等症狀,進一步提升方劑的整體療效。

綜上所述,牛蒡子在紫草消毒飲中起著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作用,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增強方劑的療效,使其更有效地治療熱毒壅盛、外感風熱等病症。

紫草消毒飲中包含荊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涼血止癢: 荊芥性味辛涼,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癢的功效,與紫草、金銀花等藥材共同作用,能有效清除體內熱毒,緩解皮膚紅腫、瘙癢等症狀,適用於各種熱毒瘡瘍。
  2. 疏散風熱、透疹止癢: 荊芥還能疏散風熱,促進汗液排出,對於麻疹、風疹等熱病引起的疹子,具有透疹止癢的作用,配合紫草的涼血消腫效果,能有效緩解疹子引起的皮膚瘙癢和不適。

紫草消毒飲中加入甘草,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紫草消毒飲以清熱解毒為主,藥性偏寒涼。甘草性甘平,味甘,能調和諸藥,緩解藥性過寒對脾胃的刺激,避免寒涼之性傷及正氣。
  2. 增強療效:甘草能解毒、緩急止痛,與紫草、黃芩等藥物相配伍,能增強清熱解毒之效,使藥力更趨平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紫草消毒飲中加入山豆根,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 清熱解毒:山豆根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之功效。其能有效清除體內熱毒,抑制炎症反應,配合紫草、金銀花等藥材,增強清熱解毒功效,對於熱毒壅盛所致的瘡瘍腫毒、咽喉腫痛等症狀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2. 消腫止痛:山豆根具有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膿腫、瘡瘍等症狀能有效減輕疼痛,促進癒合。在紫草消毒飲中,山豆根與紫草、連翹等藥材相互配合,共同發揮消腫止痛作用,加速傷口癒合,緩解患者痛苦。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紫草消毒飲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痘疹血熱咽痛」,針對痘疹(如天花、麻疹等)因血分鬱熱蘊毒,上攻咽喉所致的紅腫疼痛。中醫認為,痘疹初起多與風熱或血熱相關,熱毒熾盛時易循經上擾,見咽喉腫痛、疹色紫赤等表現。紫草消毒飲以清熱涼血、解毒利咽為核心,屬古代痘疹調治常用方之一。

組成與邏輯推理

  1. 紫草(1錢)

    • 歸心、肝經,性寒,善清血分熱毒,為痘疹血熱要藥。
    • 《本草綱目》載其「治斑疹痘毒,活血涼血」,能透疹解毒,兼防熱毒傷陰。
  2. 連翹(1錢)

    • 清熱解毒,散結消腫,尤擅清上焦熱毒。
    • 配合紫草增強解血熱之功,並疏通熱毒壅滯之咽喉。
  3. 鼠粘子(牛蒡子,1錢)

    • 辛涼解表,宣肺利咽,可疏散風熱兼解毒。
    • 針對痘疹初起兼風熱表證,助熱毒外透。
  4. 荊芥(7分)

    • 性微溫,炒用可緩其辛散,助疏風透疹。
    • 少量用於此方,既能輔佐解表透邪,又不助長血熱。
  5. 甘草

    • 甘緩和中,調和諸藥,兼能清熱解毒,緩解咽喉之急。
  6. 山豆根

    • 苦寒,專清火毒,為利咽消腫要藥,直折咽喉熱毒。

治療原理綜述

此方以「清血分熱毒為主,疏風利咽為輔」為構方邏輯:

  • 紫草、連翹清解血熱,透疹解毒;
  • 牛蒡子、荊芥輕宣表邪,助疹外發;
  • 山豆根、甘草專攻咽喉腫痛,直折局部火毒。
    全方協同,使血熱得清、表邪得散、咽喉得利,契合痘疹血熱上攻之病機。

應用延伸

此方配伍簡練,血熱明顯者可加赤芍、丹皮;若表證偏重,可增薄荷、蟬蛻。體現中醫「清透並行」的痘疹治療思路。

傳統服藥法


紫草1錢,連翹1錢,鼠粘子1錢,荊芥7分,甘草、山豆根。
水煎,溫服,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適用於痘疹血熱咽痛的患者,若有發熱、咽喉腫痛等症狀,可服用本方。但本方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扁桃腺炎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鏈球菌性咽喉炎麻疹急性會厭炎咽喉痛

相同名稱方劑


紫草消毒飲, 出處:《張氏醫通》卷十五。 組成:紫草1錢,連翹1錢,鼠粘子1錢,荊芥7分,甘草、山豆根。 主治:痘疹血熱咽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