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蠍丸

全蠍丸

QUAN XIE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1

寒性指數

5

熱/寒比例

極熱 (6.2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5%
胃經 15%
脾經 15%
心經 10%
肺經 10%
腎經 10%
大腸經 5%
心包經 5%
膀胱經 5%
肝經
胃經
脾經
心經
肺經
腎經
大腸經
心包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全蠍丸方劑中包含全蠍,原因主要有二:

  1. 全蠍性味歸經:全蠍味辛、鹹,性寒,入肝經、腎經。具有息風止痙、通絡止痛、解毒消腫等功效。
  2. 方劑主治:全蠍丸主要用於治療中風、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肢體麻木、痙攣抽搐、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等症,而全蠍的藥理作用正好可以針對這些病症起到治療作用。

因此,全蠍在全蠍丸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是治療以上病症的關鍵藥物之一。

全蠍丸中加入花椒,是取其辛溫散寒、祛風止痛之效。

全蠍性寒,入肝經,擅治中風、半身不遂、痙攣抽搐等症。花椒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止痛、散寒除濕的作用。二者配伍,寒溫相濟,既可增強全蠍的活血通絡功效,又可避免全蠍寒性過強而損傷脾胃,使藥效更為溫和、安全。此外,花椒的辛散之性,可助全蠍更有效地驅散風寒,緩解疼痛。

全蠍丸方劑中包含巴豆,主要是為了增強其活血通絡、消腫止痛的功效。巴豆性熱,味辛,入脾、胃經,具有破血消癥、攻毒逐瘀的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消散瘀血,對於因風寒濕邪或跌打損傷導致的痺痛、麻木、腫脹等症狀,具有顯著的療效。

巴豆性峻,用量需謹慎,必須在醫師指導下服用,以免引起不良反應。

全蠍丸中加入水菖蒲,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通竅開竅,化痰醒神: 水菖蒲性溫,味辛,歸心、脾、腎經,具有開竅醒神、化痰止咳之功效。全蠍性寒,善於熄風止痙,二者配伍,寒溫相濟,可更有效地通暢經絡,醒腦開竅,化痰散結,治療痰濁矇蔽,神志不清等症。
  2. 散瘀止痛,舒筋活絡: 水菖蒲亦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絡之效。全蠍善於止痛,二者相配,可增強止痛效果,並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從而緩解疼痛,舒筋活絡,治療跌打損傷、風濕痹痛等症。

全蠍丸方中加入松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固蠍毒,防蠍毒外溢: 全蠍性燥熱,入肝經,具有毒性,若不加以制約,容易導致藥性過於猛烈,甚至造成毒性外溢。松香性苦寒,能清熱解毒,與全蠍的燥熱之性相配,可起到固蠍毒,防止蠍毒外溢的作用,使藥效更溫和。
  2. 引藥入肝,增強療效: 松香具有引藥入肝的作用,可以將全蠍的藥力引導至肝經,使其更有效地治療肝經風熱、肝風內動等病症。

此外,松香具有粘性,可以將藥物黏合在一起,製成丸劑,方便服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全蠍丸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腎氣虛」所致耳鳴、耳聾,症狀描述為耳中如風水鳴響,或似鐘磬聲,甚至突發性聽力喪失。中醫理論中,腎開竅於耳,腎氣不足易致耳竅失養,風痰濕濁上擾清竅,引發耳鳴耳聾。方名以「全蠍」為首,暗示此證可能夾雜風邪、痰濕或瘀阻,需兼顧通竅、祛風、化痰、活血等法。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蟲類藥通絡搜風

    • 全蠍、蜈蚣:性善走竄,能深入經絡,搜逐風邪,開竅通閉。風邪上擾耳竅時,蟲類藥可息風止鳴,改善耳中異響。
    • 象皮(炙):傳統用於收斂生肌,此處或取其「固攝」之性,助腎氣收斂,兼能修復耳竅損傷。
  2. 礦物藥化痰解毒

    • 雄黃、白礬:雄黃解毒辟穢,白礬燥濕化痰,二藥合用可化解耳竅痰濕濁邪,減輕耳內悶塞感。此配伍呼應「風水鳴」之痰濕病理。
  3. 活血化瘀,通竅止痛

    • 乳香、沒藥:雖原方劑量缺失,但二者均能活血散瘀、行氣通滯,改善耳竅氣血壅滯。尤其「炙去油」後減其刺激性,專注化瘀通絡。
  4. 黃蠟為丸,緩釋藥力

    • 黃蠟熔合諸藥製丸,延緩釋放,使藥效持久作用於經絡。空腹服可加速吸收,茶酒送服助藥性上行頭面。

推論可能功效
全蠍丸結合「祛風、化痰、活血、固腎」四法:

  • 蟲類藥主攻:直達病所,息風通絡,針對風痰阻塞耳竅。
  • 礦物藥輔助:雄黃、白礬化解痰毒,清除病理產物。
  • 活血藥協同:乳香、沒藥疏通耳周氣血,配合象皮修復。
    全方標本兼顧,雖言「腎氣虛」,實則側重於腎虛基礎上的「風痰瘀阻」实证,通過通絡化痰以復耳竅清陽之通。

傳統服藥法


全蠍(用水洗淨,曬乾,火焙)3錢,蜈蚣(去頭足)3錢,雄黃3錢,白礬3錢,象皮2兩(用牛油炙焦),乳香(炙去油)、沒藥(炙去油)。
上為細末,用黃蠟2兩熔化揉勻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7粒,空心茶、酒任可。
方中乳香、沒藥用量原缺。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全蠍丸有毒,使用時應遵醫囑。

相關疾病


耳聾痔瘡腹股溝疝氣嗜眠症(嗜睡症)腎絲球腎炎全身性水腫睪丸疼痛腫脹

相同名稱方劑


全蠍丸, 出處:《外科啓玄》卷十二。 組成:全蠍3兩(焙乾,去勾足)。 主治:多年瘰癧。

全蠍丸, 出處:《普濟方》卷五十四。 組成:全蠍、川椒、巴豆(去皮)、菖蒲、松脂各等分。 主治:腎氣虛,耳中如風水鳴,或如鍾磬聲,卒暴聾。

全蠍丸, 出處:《醫林繩墨大全》卷九。 組成:全蠍(用水洗淨,曬乾,火焙)3錢,蜈蚣(去頭足)3錢,雄黃3錢,白礬3錢,象皮2兩(用牛油炙焦),乳香(炙去油),沒藥(炙去油)。 主治:裏外痔瘡。

全蠍丸,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二。 組成:全蠍49個(去毒,用生薑錢49片,于新瓦上先鋪薑片,次鋪全蠍,就薑錢上用文武火炙,翻轉再炙燥),胡椒49粒,木香2錢(不見火),狼毒半兩,當歸半兩(去蘆),茴香(淘去沙)3錢(炒),檳榔1個。 主治:小腸疝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