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中藥方劑中,附子常被用於寒性疾病,原因如下:
- 溫陽散寒:附子性溫,味辛甘,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陽虛寒症,如畏寒肢冷、面色蒼白、脈沉細等。
- 止痛止瀉:附子有溫陽止痛、固澀止瀉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脾腎陽虛引起的腹痛、腹瀉、腰膝冷痛等。
附子性溫,使用需謹慎,需在醫師指導下服用,不可自行服用或加大劑量,以免造成不良反應。
方劑中使用白附子,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 祛風除濕:白附子性溫,味辛,入脾、胃、腎經,具有祛風除濕、止痛止癢的功效。對於風濕痺痛、寒濕凝滯所致的肢體麻木、疼痛、瘙癢等症狀,白附子可起到溫經散寒、祛風止痛的作用。
- 解毒消腫:白附子亦有解毒消腫的功效,可用於治療毒蛇咬傷、跌打損傷、瘡瘍腫毒等症。其毒性較強,需謹慎使用,一般需炮製後方可入藥。
方劑中加入天南星,主要是考量其祛風止痙和化痰散結的功效。
天南星性溫,味辛,歸肺、脾經,具有解毒散結、祛風止痙、化痰止咳等功效。其對風寒濕邪所致的肢體麻木、痙攣、抽搐等症狀,以及痰濁阻滯所致的咳嗽、氣喘、胸悶等症狀,均有較好的療效。
然而,天南星毒性較強,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不可自行使用。
方劑中包含白朮,常見於脾胃虛弱、氣血不足之症。
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固表之效。
脾胃為後天之本,主運化水谷精微,白朮可補脾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改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
白朮亦能燥濕利水,對於脾虛濕困、水腫、腹瀉等症狀亦有療效。
此外,白朮還可固表止汗,對於自汗盜汗等症狀有一定幫助。
因此,白朮常與其他藥物配合,針對不同病症,達到健脾益氣、燥濕利水、固表止汗之目的。
中藥方劑中,茯苓的加入多因其具備利水滲濕、健脾寧心之功效,其原因如下:
- 利水滲濕:茯苓性平味甘,能利水滲濕,消除體內水濕停滯,對於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有顯著效果。
- 健脾寧心:茯苓同時具有健脾益氣、寧心安神的功效,可改善脾胃虛弱、心神不寧等症狀。
因此,茯苓常被運用於治療水濕停滯、脾虛濕盛、心神不寧等多種疾病,在中藥方劑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主治功效
除飲湯
中藥方劑「除飲湯」,主要成分包括附子、白附子、天南星、白朮、茯苓等,主要用於治療痰飲。痰飲是指中醫理論中的一種病理產物,是由於體內水液代謝異常而積聚在體內的過多液體。痰飲可分為痰和飲兩種,痰是指較為濃稠的液體,而飲是指較為清稀的液體。痰飲的形成原因有多種,包括過食生冷寒涼之品、飲食不節、脾胃功能失調、久病虛弱等。痰飲在體內積聚可引起多種症狀,例如咳嗽、氣喘、胸悶、心悸、腹脹、嘔吐、便溏等。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茯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附子: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
天南星:具有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降氣、燥濕、利水消腫等功效。
白附子:具有溫通經絡、化痰散結、定驚搐的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除飲湯」由附子、白附子、天南星、白朮、茯苓等藥材組成,具有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降氣、燥濕、利水消腫等功效,可用於治療痰飲。痰飲是指中醫理論中的一種病理產物,是由於體內水液代謝異常而積聚在體內的過多液體。痰飲的形成原因有多種,包括過食生冷寒涼之品、飲食不節、脾胃功能失調、久病虛弱等。痰飲在體內積聚可引起多種症狀,例如咳嗽、氣喘、胸悶、心悸、腹脹、嘔吐、便溏等。除飲湯可通過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降氣、燥濕、利水消腫等功效來治療痰飲。
傳統服藥法
附子(生,去皮)1兩,白附子2錢,天南星(炮)半兩,白朮(炒)半兩,白茯苓(去皮)半兩。
上為粗末。
每服半兩,水2盞,生薑20片,同煎至8分,去滓,空心通口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辛溫燥烈,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除飲湯,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二。 組成:附子(生,去皮)1兩,白附子2錢,天南星(炮)半兩,白朮(炒)半兩,白茯苓(去皮)半兩。 主治:痰飲。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