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翳明目湯

CHU YI MING MU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1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9%
肝經 18%
肺經 17%
心經 13%
胃經 9%
腎經 4%
小腸經 3%
膀胱經 3%
膽經 3%
大腸經 3%
心包經 1%
三焦經 1%
脾經
肝經
肺經
心經
胃經
腎經
小腸經
膀胱經
膽經
大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除翳明目湯 」,主要成分有黃連、生地黃、赤芍、當歸尾、赤茯苓、防風、細辛、大黃、桑白皮、谷精草、菊花、甘草。

  1. 黃連 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可治療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等症狀。

  2. 生地黃 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生地黃能清瀉肝火、胃火、心火、肺火,滋陰、養血,治陰虛發熱、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傷便祕。生地黃亦用於津傷口渴、內熱消渴。現代研究表明,生地黃對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具有治療和預防作用。

  3. 赤芍 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補腎、清熱利尿、止血、活絡止痛、補血養肝等功效。它可用於治療各種疾病,包括溫毒發斑、吐血衄血、目赤腫痛、肝鬱脅痛、經閉痛經、癥瘕腹痛、跌撲損傷、癰腫瘡瘍、水腫、淋巴水腫、膀胱炎、尿路感染、血熱瘀滯、月經不調、貧血、肝炎等。

  4. 當歸尾 具有補血養血、活血化瘀、通經活絡等功效。它可用於治療各種疾病,包括貧血、月經不調、痛經、產後惡露不盡、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當歸尾具有補血養血的作用,可以增強人體的免疫力,促進血液循環,使人體氣血充盈。

  5. 赤茯苓 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化痰、益氣補中、祛風化濕等功效。它可用於治療各種疾病,包括水腫、尿路感染、脾虛泄瀉、痰飲咳嗽、風濕痹痛等。赤茯苓具有利水滲濕的作用,可以促進人體的水液代謝,排出體內的毒素。

  6. 防風 性溫,微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防風能治療外感風寒或風熱表證,如感冒、流行性感冒等;防風能祛風除濕,勝濕止痛,常用於治療風濕、類風濕關節炎、痛風等;防風能解痙止痙,常用於治療肌肉痙攣、抽搐等;防風能活血通經,常用於治療瘀血經閉、痛經等;防風能解毒透疹,常用於治療溫熱病、瘡瘍腫毒等。

  7. 細辛 具有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的功效。具有散風寒、溫肺化痰,可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鼻炎、鼻竇炎、頭痛、身體痠痛等症狀;另外細辛散風除濕,主治風濕痹痛、肢體麻木、寒濕腹痛、嘔吐泄瀉;具有溫化寒痰停飲、下氣消痰、溫肺化飲之功,可治療外感風寒、水飲內停、喘咳、痰多清稀等症狀;細辛也可用於治療寒邪入絡之肌肉關節痛,如頭痛、鼻淵、牙痛、痹痛等。

  8. 大黃 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大黃清熱利尿,可治療實熱便祕、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大黃瀉下,可治療熱結便祕、實熱結而兼氣血虛虧、脾陽不足、冷積便祕、濕熱痢疾初起、食積腹痛等症。大黃止血,可治療血熱妄行所致之吐血、衄血等症。大黃活血化瘀,可治療產後瘀阻腹痛、惡露不盡、瘀血腫痛等症。大黃清熱解毒,可治療實熱便祕、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血熱吐衄、目赤、咽腫、腸癰腹痛、癰腫疔瘡、瘀血經閉、跌打損傷、水火燙傷等。大黃降氣,可治療腹痛、脹氣、嘔吐等消化系統問題。大黃清熱涼血,可治療血熱妄行之吐血、咳血、衄血等症。大黃清熱瀉火,能使感染所致發熱患者和致熱動物體溫明顯降低。

  9. 桑白皮 具有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血等功效。它能清肺熱、止咳化痰、促進尿液分泌、增加腎臟血流量、降血壓、擴張支氣管、增加肺部通氣量、促進痰液排出、緩解咳嗽、喘息等症狀、抑制炎症反應、減輕肺部損傷、保護肺部健康、散營衛之瘀滯、發散陳血、止血化瘀、宣通經絡、疏導氣血、調和營衛,使血行流暢、瘀血化解。桑白皮的散血功效尤適用於血瘀經閉、跌打損傷、症瘕痞瘕等症。

  10. 谷精草 具有清熱解毒、明目、消腫等功效。它能清熱涼血、消炎解毒、祛風除濕、利水消腫、明目安神等症狀。谷精草可以用於治療各種疾病,包括感冒、發燒、咳嗽、咽喉腫痛、牙痛、眼紅、腫脹、疼痛、皮疹、濕疹、蕁麻疹等。

  11. 菊花 具有清熱解毒、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散風熱、止咳化痰、解毒、清肝明目、平肝息風和安神等功效。菊花可以治療瘡腫毒、目赤腫痛、風熱感冒、頭痛發熱、發熱、頭痛、喉痛、口腔潰瘍、咳嗽、痰多、肝火上亢、目赤腫痛、肝陽上亢、頭痛眩暈、失眠、焦慮等症狀。菊花的主要成分為類黃酮、黃酮、芳香油、揮發油和菊色素,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鎮靜和鎮痛等作用。

  12. 甘草 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黃連2錢,生地2錢,赤芍2錢,歸尾2錢,赤茯苓2錢,防風2錢,細辛2錢,大黃2錢,桑白皮2錢,南谷精草3錢,甘菊花3錢,生甘草3錢。
水煎,食遠服。點掃霧丹。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黃連、生地黃、赤芍、當歸尾、赤茯苓、防風、細辛、大黃、桑白皮、谷精草、菊花、甘草組成。黃連清熱燥濕,生地黃涼血滋陰,赤芍活血化瘀,當歸尾補血活血,赤茯苓利水滲濕,防風祛風解表,細辛散寒通絡,大黃瀉火通便,桑白皮清肺潤燥,谷精草清熱利濕,菊花疏風清熱,甘草緩急和中。諸藥合用,共奏清熱明目,散結消翳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苦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除翳明目湯, 出處:《眼科闡微》卷三。 組成:黃連2錢,生地2錢,赤芍2錢,歸尾2錢,赤茯苓2錢,防風2錢,細辛2錢,大黃2錢,桑白皮2錢,南谷精草3錢,甘菊花3錢,生甘草3錢。 主治:雲翳初結,翳嫩火盛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