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化毒膠」方劑中包含「紫草」,主要基於其解毒消腫、涼血止血的功效。
紫草性寒,味甘,入心、肝經。其根部富含紫草素,具有抗菌、抗炎作用,可有效抑制細菌生長,緩解炎症反應。此外,紫草還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毒素排出,並可止血生肌,加速傷口癒合。
因此,在「化毒膠」中加入紫草,可發揮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治療熱毒攻肺、瘡瘍腫毒等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化毒膠方中加入大黃,主要是利用其瀉火解毒、清熱通便的特性。
大黃性寒味苦,入肝、胃、大腸經,具有瀉火解毒、清熱通便的功效。對於熱毒蘊結、內火熾盛所致的癰腫疔瘡、腸炎腹痛等病症,大黃能夠清熱解毒、瀉火通便,促進毒素排出,達到治療目的。同時,大黃也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炎症消退,緩解疼痛。
因此,在化毒膠方中加入大黃,是為了更好地發揮其清熱解毒、瀉火通便的功效,達到治療熱毒蘊結、內火熾盛等病症的目的。
化毒膠中加入當歸,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 活血化瘀:當歸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可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毒素排出,對於外傷、感染引起的瘀血腫痛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 補血養血:當歸為補血藥,能補益氣血,提升人體抵抗力,有助於抵抗毒素侵襲,促進機體康復。
因此,化毒膠中加入當歸,可發揮其活血化瘀、補血養血的功效,增強整體療效,幫助患者更快恢復健康。
化毒膠方劑中加入紅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 紅花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化毒膠方劑多用於治療毒蛇咬傷、癰疽疔瘡等症,而紅花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毒素排出,並緩解局部腫痛,起到輔助解毒的作用。
- 通絡止痛: 紅花能通經活絡,改善血液循環,緩解毒素造成的局部組織損傷及疼痛。在化毒膠方劑中,紅花能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共同發揮止痛消腫的功效,促進傷口癒合。
化毒膠方劑中使用甘草,主要原因如下:
- 解毒緩和: 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解毒、緩和藥性之功效。可解百毒,緩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峻猛,損傷正氣。
- 調和諸藥: 甘草性平和,能調和諸藥,使藥性相協,發揮最佳療效。在化毒膠中,甘草能調節其他藥物的毒性,使其發揮最佳解毒效果,又不傷正氣。
化毒膠中加入麻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增進藥力滲透:麻油具有較佳的穿透力,能將藥物成分更好地滲透到皮膚,達到更有效的治療效果。尤其在治療毒蛇咬傷等外傷時,麻油能幫助藥物快速到達患處,減輕疼痛和腫脹。
- 減輕藥物刺激性:部分化毒膠配方中含有辛辣或刺激性藥物,麻油可以起到緩和作用,減輕對皮膚的刺激,提高患者的舒適度。
化毒膠中加入蜜蠟,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增強藥效: 蜜蠟具有清熱解毒、生肌止痛的功效,與方劑中的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可增強化解毒素的效果,並促進傷口癒合。
- 改善藥物性質: 蜜蠟具有粘性,可將藥材緊密結合,形成膠狀物,方便外敷使用,同時也能延長藥效,讓藥物持續作用於患處。
化毒膠中包含血竭,主要原因如下: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血竭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清除瘀血,緩解疼痛,對於因毒素入侵引起的局部腫痛有顯著療效。
- 解毒生肌:血竭能解毒生肌,促進創傷癒合,對於毒蛇咬傷、外傷感染等情況,能有效殺菌消炎,加速傷口癒合。
因此,化毒膠中加入血竭,能發揮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解毒生肌的功效,有效治療毒素引起的各種病症。
化毒膠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乳香性溫,味辛,歸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化毒膠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瘀血腫痛等症,乳香的活血化瘀作用有助於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淤血消散,減輕疼痛。
- 消炎止痛,促進癒合: 乳香還具有消炎止痛的作用,能夠抑制炎症反應,減輕組織損傷。此外,乳香能促進傷口癒合,有助於加速組織修復,進一步達到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等病症的效果。
「化毒膠」方劑中包含「沒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消腫止痛,活血生肌: 沒藥性溫,味苦辛,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其對於外傷、創傷、潰瘍等引起的紅腫疼痛有明顯療效,可促進傷口癒合。
二、抗菌消炎,防腐生肌: 沒藥中含有多種抗菌成分,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等常見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可預防傷口感染。同時,沒藥也有良好的防腐效果,能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加速傷口癒合。
綜上所述,「化毒膠」中加入「沒藥」,可以發揮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抗菌消炎、防腐生肌等功效,有助於治療外傷、創傷、潰瘍等疾病。
化毒膠方劑中加入珍珠,主要原因有二:
- 清熱解毒: 珍珠性寒,味甘,入心經,具有清熱解毒、鎮心安神之效。可用於治療熱毒熾盛所致的瘡瘍腫毒、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症,也能緩解心煩不安、失眠多夢等症狀。
- 平肝潛陽: 珍珠還能平肝潛陽,對於肝陽上亢所致的頭痛眩暈、耳鳴目眩、神志恍惚等症有一定緩解作用。
總而言之,珍珠在化毒膠中起到清熱解毒、平肝潛陽的作用,有助於治療熱毒熾盛、肝陽上亢等病症。
化毒膠中加入硼砂,其原因主要有兩點:
- 解毒消腫:硼砂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以有效地對抗一些毒性物質,如蛇毒、蜂毒等,減輕中毒症狀。
- 收斂止血:硼砂具有收斂作用,可以使血管收縮,達到止血的效果。在一些外傷出血的傷口敷用化毒膠,可以起到止血和消腫的作用。
然而,硼砂本身屬於有毒物質,使用需謹慎,必須由專業醫師開立處方並嚴格遵醫囑使用,避免因過量或長期使用而產生副作用。
化毒膠中加入牛黃,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 清熱解毒: 牛黃性寒,味苦,入心、肝、膽經,具有清熱解毒、鎮驚開竅之功效。能有效化解毒素,清熱瀉火,對於外感熱毒、瘡瘍腫毒等病症有良好的療效。
- 開竅醒神: 牛黃具有開竅醒神之功效,可用於治療熱病神昏、痰迷心竅、中風昏迷等症。在化毒膠中,牛黃可幫助清熱解毒藥物更有效地作用於機體,減輕毒素對神經系統的影響。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化毒膠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傳統主要用於治療痘瘡(天花)相關病症,具體包括:
- 痘瘡「外溢」或抓破:即痘疹破潰、流出液體或被抓破
- 「帶火收靥」:指痘疹結痂時仍有火毒(炎症)未清
- 「火毒內潰」:體內熱毒導致痘疹內部化膿
- 「靥厚而高聳」:痘疹結痂後痂皮過厚過高
朱松坪補充說明此方適用於:
- 漿液滲出且有穢臭氣味的「外溢」痘疹
- 痂皮過厚過硬的情況,可加速痂皮脫落,避免長期固著消耗津液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分析
核心藥物組成與功效
基底藥物(麻油浸泡):
- 紫草:清熱涼血、活血解毒,傳統治痘要藥
- 大黃:瀉火解毒、活血祛瘀
- 歸身:補血活血,促進瘡口癒合
- 紅花/銀花:活血化瘀(紅花)或清熱解毒(銀花)
- 甘草:調和藥性、解毒緩急
後入藥物:
- 血竭:散瘀定痛、止血生肌
- 乳香、沒藥:活血止痛、消腫生肌(去油減刺激性)
- 珍珠:收斂生肌、解毒
- 硼砂:清熱解毒、防腐
- 牛黃(部分版本):清心解毒
治療原理推論
- 清解熱毒:紫草、大黃、銀花(若替換紅花)清熱解毒,針對火毒內蘊
- 活血化瘀:當歸、紅花、血竭、乳沒藥改善局部循環,解決「高厚而硬」的痂皮
- 生肌斂瘡:珍珠、血竭促進創面癒合,防止潰腐
- 止痛防腐:乳香、沒藥止痛,硼砂防腐抑菌
- 潤膚護創:麻油、黃白蠟形成保護膜,減少摩擦刺激
劑型設計特點
- 油膏劑型:適合外搽,能黏附患處持續發揮藥效
- 兩階段製備:先提取草藥有效成分,後加入貴重細粉藥以保留活性
- 蠟質調整稠度:便於塗抹且保持適當的透氣性
此方體現「清解」與「養護」並重的治痘思路,針對痘瘡後期常見的痂皮異常與創面問題,通過多層次作用達到「化毒、止痛、生肌」的綜合效果。
傳統服藥法
紫草1兩,大黃5錢,歸身5錢,紅花(1作銀花)3錢,甘草3錢,麻油4兩(浸上藥一宿,熬10沸,去渣,入黃蠟5錢、白蠟5錢收膠,候稍冷入下藥),血竭2錢,乳香1錢,沒藥(二味去油)1錢,珍珠1錢,硼砂1錢(研細。上五味入膠攪和),(一方有牛黃1錢)。
活血化毒,止痛生肌。
外搽。
朱松坪曰:漿裂而有穢氣者為外溢,靨後必潰腐,用此膠活血化毒,止痛生肌,回靨不落;高厚而硬者,亦須以此膏搽之,速落,不致久固耗津。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化毒膠, 出處:《衛生鴻寶》卷四。 組成:紫草1兩,大黃5錢,歸身5錢,紅花(1作銀花)3錢,甘草3錢,麻油4兩(浸上藥1宿,熬10沸,去渣,入黃蠟5錢、白蠟5錢收膠,候稍冷入下藥),血竭2錢,乳香1錢,沒藥(2味去油)1錢,珍珠1錢,硼砂1錢(研細。上5味入膠攪和),(一方有牛黃1錢)。 主治:活血化毒,止痛生肌。主治:痘瘡外溢或抓破,及帶火收靨,火毒內潰,靨厚而高聳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