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黃連散

HU HUANG LIAN SAN | 更多圖表

寒性指數

34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0%
胃經 19%
心經 19%
肺經 15%
大腸經 10%
膽經 5%
三焦經 4%
脾經 4%
肝經
胃經
心經
肺經
大腸經
膽經
三焦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胡黃連散的組成中包含胡黃連,這是因為胡黃連是本方劑的核心藥物,其藥性寒涼,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之功效。

胡黃連為黃連、胡黃連、黃柏三藥的合稱,三者皆具清熱燥濕之效,且性味苦寒,可針對濕熱蘊結、熱毒熾盛等病症。胡黃連散方中以胡黃連為主藥,旨在清熱解毒,並佐以其他藥物以加強療效,如清熱利濕的茵陳蒿,疏風散熱的薄荷等。

胡黃連散中包含梔子,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瀉火,涼血解毒: 梔子性寒,味苦,入肝、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胡黃連散為清熱瀉火、解毒消腫之劑,梔子可助其清熱瀉火,並可涼血解毒,緩解熱毒所致的炎症反應。
  2. 制約黃連: 黃連性寒,味苦,容易傷胃。梔子性寒,味苦,但能緩和黃連的寒性,保護脾胃。同時,梔子能與黃連相輔相成,增強清熱瀉火的效果。

胡黃連散中包含牛黃,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項功效:

  1. 清熱解毒: 牛黃性寒,味苦,入心、肝經,具有清熱解毒、瀉火定驚之效。胡黃連散中以黃連、黃芩等苦寒藥為主,搭配牛黃,可增強清熱解毒之力,用於治療熱毒熾盛,心煩不寐,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症。
  2. 開竅醒神: 牛黃入心經,能開竅醒神,治療神志不清、昏迷不醒、驚厥抽搐等症。胡黃連散中加入牛黃,可以提升藥效,幫助患者清醒,改善神志不清的狀況。

胡黃連散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胡黃連散以胡黃連、黃連、黃柏等苦寒藥為主,性寒涼,易傷脾胃。甘草味甘,性平,可緩解藥物寒性,調和脾胃,避免藥物對脾胃造成過大負擔。
  2. 增強藥效: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和藥性、解毒的作用。與胡黃連散中的苦寒藥物配伍,能增強藥物的清熱解毒效果,同時保護脾胃,使藥物更易吸收和發揮療效。

胡黃連散中包含黃芩,主要基於其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

黃芩味苦寒,入肺、胃、膽經,善於清肺熱、胃熱,並可燥濕止瀉。其性寒,可清熱解毒,對於熱毒壅盛所致的發熱、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此外,黃芩還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可抑制細菌的生長繁殖,進一步減輕炎症反應。因此,黃芩作為胡黃連散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著清熱解毒、燥濕止瀉的功效,是治療熱毒壅盛、濕熱內蘊等症狀的重要藥物。

主治功效


胡黃連散

胡黃連散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胡黃連、梔子、牛黃、甘草和黃芩。

甘草

甘草味甘,性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洩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黃芩

黃芩味苦,性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可治外感熱病,中上焦鬱熱所致的壯熱煩渴、面赤脣燥、溲赤便祕、苔黃脈數,濕熱蘊結、腸燥便祕,輕微出血症,如外傷、牙血,肺熱壅遏,肺失清降所致的咳嗽痰稠、咽喉腫痛等症,血熱吐衄,氣鬱不暢,氣逆上衝,皆因氣滯而起,瘡瘍、腫毒、痢疾等熱毒病症,肝臟和膽囊疾病,小便不利等症。

牛黃

牛黃味苦,性寒。歸心、肝、胃經。具有平肝息風,開竅,清熱解毒,解毒,止咳化痰,清熱瀉火,安神等功效。常於咽喉腫痛、潰爛及癰疽療毒等。此外,牛黃還能鎮靜安神,對治療失眠、健忘、心悸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梔子

梔子味苦,性寒。歸肝、肺經。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等功效。主要基於清熱涼血、解毒的作用,常與其他止血中藥同用。還具有清熱解毒、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等功效,適用於治療各種熱證,如心煩、失眠、心悸、口渴、黃疸、發熱、小便短赤、吐血、衄血、便血等。梔子中的有效成分包括梔子苷和梔子酸,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等作用,可抑制炎症反應,促進組織修復,達到治療效果。

胡黃連

胡黃連味苦,性寒。歸心、肝、膽經。具有清熱瀉火,清熱涼血,燥濕和清熱利濕等功效。主要活性成分為生物鹼、黃酮類化合物等,能抑制炎症反應,減輕發熱,調節免疫系統,緩和炎症,亦能苦寒清熱、苦燥祛濕,治療熱毒、熱淋涼痢、牙痛、暑熱夾濕、熱淋澀痛、黃疸等症狀。

總結

胡黃連散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胡黃連、梔子、牛黃、甘草和黃芩。具有清熱瀉火,清熱涼血,燥濕和清熱利濕等功效。可適用於治療小兒發熱生病,熱度很高,且感到心胸煩悶。

傳統服藥法


胡黃連1分, 葛根(銼)1分, 玄參1分, 枇杷葉(拭去毛,炙黃)1分, 甘草(炙)1分, 麥門冬(去心,焙)半兩。
上為散。
每服1錢匕,以水1盞,入生薑少許,煎至5分,去滓,入蜜少許,再煎1兩沸,放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涼心開竅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小兒熱病,壯熱心悶。本方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陰道炎肺結核瘧疾容易流眼淚角膜炎百日咳低血壓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慢性腎衰竭痢疾志賀桿菌病細菌性食物中毒阿米巴病軟性下疳營養不良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口腔炎及相關病灶

相同名稱方劑


胡黃連散, 出處:《普濟方》卷一八九。 組成:生地黃、胡黃連各等分。 主治:吐血,衄血。

胡黃連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六九。 組成:胡黃連半兩,梔子仁半兩,牛黃(細研)半兩,甘草(炙微赤,銼)半兩,子芩1兩。 主治:小兒熱病,壯熱心悶。

胡黃連散, 出處:《聖惠》卷八十九。 組成:胡黃連1分,珍珠末1分(研入),梔子仁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主治:小兒肝臟久積風熱毒上攻,兩眼赤痛。

胡黃連散, 出處:《聖惠》卷八十七。 組成:胡黃連1分,犀角屑1分,生地黃汁2合,羊子肝1具(研,取汁),麝香半錢(細研),蜜半合。 主治:小兒疳熱,渴,乾瘦。

胡黃連散, 出處:《聖惠》卷八十二。 組成:胡黃連1分,犀角屑1分,牛黃1分(細研),龍膽1分(去蘆頭),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麥門冬半兩(去心,焙),甘草1分(炙微赤,銼),知母1分。 主治:小兒溫壯,常欲飲水。

胡黃連散, 出處:《聖惠》卷八十八。 組成:胡黃連1分,知母1分,鱉甲半兩(塗醋,炙令黃,去裙襕),柴胡半兩(去苗),地骨皮1分,黃芩1兩,梔子仁1分,川升麻1分,犀角屑1分,甘草1分(炙微赤,銼),杏仁1分(湯浸,去皮尖仁雙,麸炒微黃)。 主治:小兒骨熱瘦瘁,心神煩躁,不得睡卧。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