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秘黃芩湯

JIA MI HUANG QIN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4

寒性指數

28

熱/寒比例

極寒 (0.14)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15%
心經 15%
肺經 15%
肝經 15%
三焦經 10%
膽經 10%
脾經 5%
大腸經 5%
心包經 5%
胃經
心經
肺經
肝經
三焦經
膽經
脾經
大腸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家祕黃芩湯」以「黃芩」為主要藥材,原因如下:

  1. 清熱瀉火:黃芩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痢的功效。對於因熱毒蘊結所致的便祕、腹痛、發熱等症狀,黃芩能有效清熱解毒,促進腸道蠕動,緩解便祕。
  2. 止血消腫:黃芩還具有一定的止血消腫作用。對於因熱毒引起的痔瘡、肛裂等症狀,黃芩能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緩解疼痛和出血。

因此,黃芩是「家祕黃芩湯」中不可或缺的藥材,能有效治療熱毒引起的便祕、腹痛、發熱、痔瘡等症狀。

「家祕黃芩湯」中加入梔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涼血解毒:梔子味苦寒,入肝膽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其性寒涼,可瀉肝火,清心火,並能解毒消腫,對於熱毒熾盛、肝火上炎、心煩不寐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2. 緩解黃芩的燥性:黃芩味苦寒,善於清熱燥濕,但其燥性較強,容易傷陰。梔子性寒,可緩解黃芩的燥性,防止其過度耗傷津液,使藥性更平和,利於臨牀應用。

綜上所述,加入梔子,不僅能增強清熱解毒功效,還能緩解黃芩燥性,使藥效更為協調,提高臨牀療效。

家祕黃芩湯中加入柴胡,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 疏肝解鬱,調和氣機:柴胡性微寒,味苦,入肝膽經,善於疏肝解鬱,調和氣機。黃芩苦寒,擅長清熱瀉火,但若單用黃芩,易傷肝氣,而柴胡可輔助其疏肝解鬱,避免傷及肝氣,使藥效更為平和。

二、 引導藥力下行:柴胡入肝膽經,具有一定升散作用,可引導黃芩等藥物下行,更好地達到清熱瀉火、止瀉止痛的作用。

家祕黃芩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黃芩性寒,擅長清熱瀉火,但長期服用易傷脾胃。甘草性甘溫,能緩解黃芩的寒性,保護脾胃,使藥性更平和,避免藥物對胃腸造成過大的刺激。
  2. 增強功效: 甘草具有調和諸藥、解毒的功效,能增強黃芩的清熱解毒、消炎止痛作用,使藥效更顯著。同時,甘草還可緩解黃芩可能造成的副作用,提高藥物安全性。

主治功效


家秘黃芩湯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症因脈治》| 秦景明所載,家秘黃芩湯主治 少陽裏熱,不得卧

治療原理分析:

方中以黃芩為主藥,其性苦寒,入少陽膽經,擅長清解少陽之熱,並能燥濕解毒消炎。

梔子,苦寒,入心、肺、三焦經,能清瀉三焦之火,導熱下行,與黃芩相伍,增強清熱瀉火之力。梔子亦可行氣止痛、化痰止咳,有助於疏利氣機,使熱邪無所壅滯。

柴胡,苦、辛、微寒,入肝、膽經,為少陽經引經藥,能疏肝解鬱、和解少陽,引邪外出。此處柴胡與黃芩配伍,即小柴胡湯之意,和解少陽,使邪熱得解。

甘草,甘、平,入脾、胃、肺經,調和諸藥,緩衝黃芩、梔子苦寒之性,防止傷胃,並有緩急止痛之效。

綜合全方,共奏 清解少陽裏熱 之功。諸藥合用,使少陽經熱邪得清,氣機通暢,則不得卧之症自除。

古文內容中亦提及其他證型及對應用藥:

  • 太陽裏熱,冬月用五苓散,家秘用木通羌活湯。
  • 陽明裏熱,白虎湯。有下症者,承氣湯下之。

以上內容進一步說明,裏熱證因邪在不同經絡而需用不同方藥治療。家秘黃芩湯專為少陽裏熱而設,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精神。

傳統服藥法


黃芩、山梔、柴胡、甘草。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適用於少陽裏熱證,症見胸脅苦悶,口苦咽乾,目眩耳鳴,煩躁不安,小便黃赤,大便秘結等。若有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家秘黃芩湯, 出處:《症因脈治》卷三。 組成:黃芩、山梔、柴胡、甘草。 主治:少陽裏熱,不得卧。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