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金絲膏

琥珀金絲膏

HU PO JIN SI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

寒性指數

39

熱/寒比例

極寒 (0.05)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17%
肝經 14%
心經 13%
膽經 8%
膀胱經 8%
大腸經 8%
腎經 7%
肺經 6%
脾經 6%
三焦經 4%
小腸經 3%
心包經 3%
胃經
肝經
心經
膽經
膀胱經
大腸經
腎經
肺經
脾經
三焦經
小腸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琥珀金絲膏中添加黃連,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黃連味苦寒,入心、肝、胃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瀉、解毒消腫之效。在琥珀金絲膏中,黃連能有效清熱解毒,抑制因外傷或感染引起的炎症反應,同時亦能消腫止痛,緩解因腫脹或疼痛帶來的痛苦,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療效,達到治療目的。

琥珀金絲膏中加入龍膽草,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龍膽草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濕熱黃疸、目赤腫痛、咽喉腫痛、癰腫疔瘡等症。琥珀金絲膏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扭傷等症,而龍膽草的消腫止痛功效可以輔助減輕疼痛和腫脹,促進傷處恢復。

琥珀金絲膏中加入黃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黃柏性寒,味苦,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琥珀金絲膏多用於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皮膚病,如濕疹、皮炎等,黃柏可清熱燥濕,消除炎症,減輕瘙癢,促進皮膚癒合。
  2. 抗菌消炎: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黃柏含有黃柏素等有效成分,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可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等細菌的生長,進一步增強琥珀金絲膏的療效。

琥珀金絲膏中加入梔子,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梔子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效。琥珀金絲膏多用於治療瘡瘍腫毒、燒傷燙傷等外傷感染,梔子能有效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促進傷口癒合。
  2. 活血化瘀:梔子亦有活血化瘀之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組織的修復。對於外傷導致的瘀血腫痛,梔子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琥珀金絲膏中加入淡竹葉,主要基於其清熱利濕、涼血止血的功效。

淡竹葉性寒,味甘淡,入心、肺、胃經,可清心火,利小便,解暑熱,並能涼血止血。此膏方多用於治療熱毒蘊結、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皮膚病症,如濕疹、瘡瘍、燒傷等。淡竹葉可清熱解毒,利濕排毒,並能涼血止血,有助於消除炎症,促進傷口癒合。

琥珀金絲膏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 乳香性溫,味辛,歸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琥珀金絲膏常用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乳香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加速傷口癒合。

2. 消腫止痛: 乳香除了活血化瘀,還有消腫止痛的作用。其能促進局部組織的血液循環,加速炎症的消退,緩解腫脹疼痛。對於外傷導致的瘀血腫痛,乳香能起到很好的輔助治療效果。

琥珀金絲膏中加入硼砂,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消腫止痛: 硼砂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因外傷、炎症引起的紅腫疼痛,配合其他藥材,增強消炎止痛效果。
  2. 促進傷口癒合: 硼砂具有一定的收斂作用,能促進傷口癒合,防止感染,並可使傷口快速乾燥結痂。

因此,硼砂在琥珀金絲膏中起到輔助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消腫止痛、促進傷口癒合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琥珀金絲膏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載於《聖濟總錄》,主治「一切眼疾」,涵蓋眼目昏矇、翳障(角膜混濁)、赤腫疼痛等證。其功效側重於退翳除昏,即清除目翳、改善視物模糊,兼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推測適用於肝經風熱或濕熱上攻所致之眼疾。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一)清熱瀉火為核心

  1. 黃連、黃柏、龍膽草

    • 三味皆大苦大寒之品,主入肝膽經,善清瀉肝膽實火、濕熱。
    • 黃連尤解心火亢盛(心火上炎可致目赤),龍膽草專瀉肝經濕熱(肝開竅於目),黃柏清下焦濕熱,共奏釜底抽薪之效。
  2. 梔子、竹葉

    • 梔子清三焦火熱,導熱下行;青竹葉清心利尿,使熱從小便出。
    • 此配伍體現「清上導下」之法,避免火熱內鬱。

(二)解毒消翳為輔佐

  1. 硼砂

    • 性涼軟堅,傳統用於「磨翳障」(《本草綱目》),可腐蝕角膜表層翳膜,促其脫落。
  2. 乳香

    • 活血散瘀、消腫生肌,助緩解目赤腫痛,改善氣血壅滯。
  3. 生腦子(冰片)

    • 芳香走竄,清熱止痛,穿透力強,引藥達目竅,增強退翳明目之效。

(三)緩和調護為佐使

  1. 白沙蜜
    • 甘緩潤燥,緩和諸藥峻烈之性,防止苦寒傷陰,兼能潤澤眼目。
    • 熬膏時「有絲為度」之工藝,使成膏體黏稠,便於局部黏附眼瞼。

三、方劑配伍特點

  1. 攻邪為主:集中苦寒藥力直折火熱,針對肝膽實火上炎之病機。
  2. 內外兼治:內清臟腑濕熱,外消目翳腫痛,標本並顧。
  3. 劑型考量:熬膏點眼,使藥力直達患處,符合眼科局部用藥傳統。

四、推論可能功效擴展

此方除退翳外,因具強效清熱作用,或可應用於:

  • 急性結膜炎(風火眼)
  • 角膜炎症初期(翳障初起)
  • 肝火上攻之頭目脹痛

總體而言,全方以苦寒瀉火為基礎,結合局部消翳、活血之品,體現中醫治療眼疾「清瀉內熱,外消翳障」的內外合治思路。

傳統服藥法


黃連(去須)2兩,草龍膽1兩,黃柏(去粗皮)1兩,山梔子1兩(以上3味1處搗碎),青竹葉300葉(大者,剪碎),乳香1分(別研),硼砂1分(別研),白沙蜜半斤。
退翳除昏。
上用水3升,同浸一伏時,於銀石器內慢火熬至1升,退火放冷,用夾絹袋作五七次絞取藥汁,滓腳不用,於不透風處放一伏時,澄下腳滓,又去之,次日再傾取清藥汁,更於銀器內再以慢火熬去一半,次入白沙蜜同攪,不得住手,候有蜜香,用杖子挑出藥試之,放冷再挑起,有絲為度,用夾絹袋子又濾去滓,以瓷盒盛之,方入研細生腦子1字,用膏子攪令勻。
每用少許,以銅箸點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明目退翳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面部疼痛

相同名稱方劑


琥珀金絲膏,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十一。 組成:黃連(去須)2兩,草龍膽1兩,黃柏(去粗皮)1兩,山梔子1兩(以上3味1處搗碎),青竹葉300葉(大者,剪碎),乳香1分(别研),硼砂1分(别研),白沙蜜半斤。 主治:退翳除昏。主治:一切眼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