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朴性苦、辛、溫。主治燥濕消痰、下氣除滿。用於濕滯傷中、脘痞吐瀉、食積氣滯、腹脹便秘、痰飲喘咳。
白朮性味苦、甘、溫。主治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常用於治療脾虛食少、腹脹腹瀉、痰飲眩悸、水腫、自汗、胎動不安等症。
神麴性甘、辛、溫、無毒。主治健脾和胃、消食調中。治飲食停滯、胸痞腹脹、嘔吐瀉痢、產後瘀血腹痛、小兒腹大堅積。
大麥性甘、涼。主治去食療脹、消積進食、平胃止渴、消暑除熱、益氣調中、寬胸大氣、補虛劣、壯血脈、益顏色、實五臟、化谷食之功。
藿香性味辛、性微溫。主治芳香化濁、開胃止嘔、發表解暑。 用於濕濁中阻、脘痞嘔吐、暑濕倦怠、胸悶不舒、寒濕閉暑、腹痛吐瀉、鼻淵頭痛。
甘草性甘、平。主治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厚朴散, 出處:《雞峰》卷十。 組成:厚朴半兩,牡蠣半兩,白朮半兩。 主治:白濁。
厚朴散, 出處:《雞峰》卷十四。 組成:厚朴2兩,肉豆蔻1個,草豆蔻4個。 主治:霍亂吐瀉。
厚朴散, 出處:《金鑑》卷四十一。 組成:厚朴、檳榔、木香、枳殼、青皮、陳皮、甘遂、大戟。 主治:單腹鼓脹、腸覃屬氣實者。
厚朴散, 出處:《雞峰》卷十二。 組成:厚朴半兩,天南星3分,白朮半錢,人參半錢,乾蠍半錢。 主治:胃虛嘔吐,腹脹堅硬,飲食減少,因生虛風者。
厚朴散, 出處:《百一》卷十九。 組成:厚朴(薑汁制)1兩,白朮1兩,神曲(炒)半兩,麥糵(炒)半兩,藿香1分,甘草1分。 主治:小兒脾胃諸疾。小兒脾胃虛冷,或吐或瀉。
厚朴散, 出處:《博濟》卷四。 組成:厚朴(去皮,以薑汁塗炙令香)1兩,蒼朮1兩,陳皮(去白)1兩,乾薑3分,甘草半兩。 主治:解肌。主治:小兒外傷風冷。小兒冷痢,便下青白,或如凝脂,或下瘀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