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厚朴散方劑中包含厚朴,正是因其獨特藥性而得名。
厚朴性辛溫,入脾、肺經,具有燥濕消痰、行氣止痛的功效。其氣味芳香,能降逆氣,止嘔逆,故對於脾胃氣滯、痰濕阻肺、胸悶氣喘等症狀,具有顯著療效。
厚朴散以厚朴為主藥,搭配其他藥材,組成方劑,旨在發揮其燥濕化痰、行氣止痛的功效,治療相關疾病。
厚朴散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燥濕:厚朴散主治濕阻中焦,脾胃不和之症。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燥濕,止瀉利水之功效,能協同厚朴溫燥脾胃,化濕消滯,改善脾胃運化功能。
- 扶正固本:厚朴散中厚朴燥性較烈,容易傷及脾氣。白朮能補脾益氣,扶正固本,可緩解厚朴燥性過強對脾胃的損傷,使藥性更加平和,利於疾病的康復。
厚朴散中包含神麴,主要是因為神麴具有以下功效,與方劑其他藥材相輔相成,達到整體治療效果:
- 消食化積:厚朴散主治脾胃氣滯,食積不消,神麴則具有消食化積的功效,有助於促進食物消化吸收,解除脾胃之積滯。
- 理氣健脾:厚朴散中厚朴、枳實等藥物具有行氣散結的功效,而神麴則能健脾和胃,兩者配合,可協調脾胃功能,促進氣血生化,達到理氣健脾的效果。
總體而言,神麴的加入,可以增強厚朴散的消食化積、理氣健脾功效,更好地解決脾胃氣滯、食積不消的病症。
厚朴散中加入大麥,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和胃,消食化積: 大麥性味甘平,入脾經,具健脾和胃,消食化積之效。厚朴散主治食積胃脹,胸悶氣喘等症,加入大麥可增強其消食化積之功,助脾胃運化,使藥效更顯著。
- 利水滲濕,減輕水腫: 厚朴散中亦有健脾利水之功,而大麥亦具利水滲濕之效,兩者相輔相成,可更有效地消除水腫,使患者症狀得到更全面改善。
厚朴散中加入藿香,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和胃止嘔: 厚朴散主治脾胃氣滯、脘腹脹滿、嘔吐等症。藿香性辛溫,入脾胃經,能芳香化濕、理氣和中,有助於消除脾胃濕濁,促進氣機運行,達到止嘔和胃的效果。
- 解表祛暑: 厚朴散除治脾胃病症外,亦可用於暑濕所致的胸悶、腹脹、嘔吐等症。藿香具備解表祛暑之功,能驅散暑熱濕邪,配合厚朴等藥物,增強散寒解暑之效,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厚朴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調和藥性: 厚朴性辛溫,燥烈易傷津,而甘草性甘平,能緩和厚朴的燥性,使其不致過於傷津耗氣。
-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補氣益脾、緩解疼痛的功效,與厚朴相配,可以更有效地達到化痰止咳、理氣除滿的效果,使藥效更為全面。
因此,甘草在厚朴散中不僅能調和藥性,更能增強療效,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厚朴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主要針對「小兒脾胃諸疾」,尤其適用於脾胃虛冷(陽氣不足、運化功能低下)導致的嘔吐或泄瀉。小兒脾胃嬌弱,易受寒濕或飲食不節所傷,表現為腹脹、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證候。方中藥物多具溫燥之性,意在溫中散寒、燥濕健脾,恢復脾胃升降功能,從而止吐瀉。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厚朴(薑汁炙)
- 主理氣燥濕,擅長解除脾胃氣滯(如腹脹)、兼能溫中止嘔。
- 以薑汁炙增強其溫性,協同生薑加強散寒止嘔之效。
蒼朮
- 苦溫燥烈,專入脾胃,能燥濕運脾。針對脾胃濕困引起的泄瀉、舌苔白膩。
- 與厚朴配伍(仿《和劑局方》平胃散核心),強化祛濕行氣之力。
乾葛(葛根)
- 升發脾胃清陽,古代用於止瀉(如《傷寒論》葛根芩連湯)。
- 其輕揚之性可緩解濕濁下迫導致的泄瀉,並能生津防燥藥傷陰。
陳橘皮(陳皮)
- 理氣健脾,助厚朴行氣除滿,並調和脾胃升降(止嘔逆)。
生薑、大棗
- 生薑溫中止嘔,大棗補脾和胃,二藥為引經佐使,調和藥性並保護胃氣。
整體方義與作用機制
此方以溫中燥濕為主軸,結合行氣升清之法:
- 寒濕得祛:蒼朮、厚朴、生薑溫散中焦寒濕,改善運化。
- 氣機得暢:厚朴、陳皮理氣寬中,解決腹脹嘔逆。
- 清陽得升:葛根升提止瀉,防止濕邪下注。
適用於脾胃虛冷兼濕滯氣壅之證,若見舌淡苔白膩、嘔瀉並作、脘腹悶脹者可投此方。方中藥物偏溫燥,若熱象明顯(如舌紅苔黃)則非所宜。
傳統服藥法
乾葛1兩,蒼朮1兩,陳橘(去瓤,用皮)1兩,厚朴(去皮,以薑汁塗炙令香)1兩。
上為末。
每服1錢,水1盞,加生薑2片,大棗1個,同煎至6分,熱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厚朴散性味辛溫,有燥濕化痰、行氣消脹的作用,因此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耗氣。
- 厚朴散有一定的刺激性,因此脾胃虛弱、氣虛血弱者不宜服用。
- 厚朴散有一定的副作用,如腹痛、腹瀉等,如果出現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厚朴散, 出處:《雞峰》卷十。 組成:厚朴半兩,牡蠣半兩,白朮半兩。 主治:白濁。
厚朴散, 出處:《雞峰》卷十四。 組成:厚朴2兩,肉豆蔻1個,草豆蔻4個。 主治:霍亂吐瀉。
厚朴散, 出處:《金鑑》卷四十一。 組成:厚朴、檳榔、木香、枳殼、青皮、陳皮、甘遂、大戟。 主治:單腹鼓脹、腸覃屬氣實者。
厚朴散, 出處:《雞峰》卷十二。 組成:厚朴半兩,天南星3分,白朮半錢,人參半錢,乾蠍半錢。 主治:胃虛嘔吐,腹脹堅硬,飲食減少,因生虛風者。
厚朴散, 出處:《百一》卷十九。 組成:厚朴(薑汁制)1兩,白朮1兩,神曲(炒)半兩,麥糵(炒)半兩,藿香1分,甘草1分。 主治:小兒脾胃諸疾。小兒脾胃虛冷,或吐或瀉。
厚朴散, 出處:《博濟》卷四。 組成:厚朴(去皮,以薑汁塗炙令香)1兩,蒼朮1兩,陳皮(去白)1兩,乾薑3分,甘草半兩。 主治:解肌。主治:小兒外傷風冷。小兒冷痢,便下青白,或如凝脂,或下瘀黑。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