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曲米丸方劑中加入神麴,主要有兩大原因:
- 增強消食化積功效:神麴為酒麴,含有豐富的澱粉酶、蛋白酶等消化酶,可促進食物消化,分解積滯,與方中其他消食化積藥物如麥芽、山楂等相輔相成,增強整體療效。
- 溫和健脾益胃:神麴性溫和,入脾胃經,具溫脾健胃、和中消食之效,可改善脾胃虛寒、消化不良等症狀,與方中其他健脾藥物如茯苓、白朮等協同作用,增強脾胃運化功能。
曲米丸方劑中加入大麥,主要是基於其健脾和胃的功效。大麥性涼味甘,入脾經,具有養胃、利水、消積的功效。在曲米丸中,大麥主要起到以下作用:
- 健脾和胃:大麥可健脾胃,促進消化,有助於改善脾胃虛弱引起的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症狀。
- 利水消腫:大麥具利水消腫作用,能幫助體內濕氣排出,減輕水腫,配合其他藥材,有助於改善因濕氣重導致的腹脹、腹瀉等症狀。
總而言之,大麥在曲米丸中發揮健脾和胃、利水消腫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脾胃虛弱、濕氣重等病症。
曲米丸中包含厚朴,主要源於其行氣消積的功效。厚朴味苦辛,性溫,入脾、胃、大腸經。其具備以下作用:
- 行氣止痛: 厚朴能疏通氣機,解除氣滯所致的腹痛、腹脹等症狀,對於脾胃氣滯所引起的食積不化尤為有效。
- 消食導滯: 厚朴能消解積滯,促進消化,對於因食積停滯導致的消化不良、腹脹、便祕等症狀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因此,厚朴在曲米丸中可以起到行氣消積,促進消化,緩解食積不化等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療效。
曲米丸中加入白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益氣,燥濕止瀉:曲米丸屬於健脾和胃、止瀉的方劑,而白朮性溫味甘,具有健脾益氣、燥濕止瀉的功效。它能補脾胃之氣,改善消化功能,並能燥濕化痰,止瀉止痢,與方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增強止瀉效果。
- 補脾益氣,固攝精微:白朮能補益脾氣,促進脾胃運化,使水谷精微得以正常吸收利用,防止因脾虛而導致的精微不固,進一步加強止瀉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曲米丸]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新久一切痔漏」及「飲食不消,有谷穴者」。
- 痔漏:古人所言痔漏,多與濕熱下注、氣血壅滯有關,表現為肛周腫痛、出血或瘻管形成。此方以消食化積、燥濕行氣為主,推測其針對因「脾胃濕熱下迫」所致之痔瘡,尤其兼見消化不良、腹脹者。
- 飲食不消,有谷穴者:指食積停滯、脾胃運化無力,導致腐熟失職(「谷穴」或為「谷道」之誤,即腸道積滯),症見脘腹脹滿、噯腐吞酸、排便不暢等。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本方以「消食導滯」為核心,佐以「健脾燥濕、行氣寬中」,推測其作用如下:
君藥:
- 神曲:性溫,能消酒食陳腐之積,尤擅化穀物之滯,助脾胃腐熟水穀。
- 大麥糵(麥芽):味甘性平,專消米麵薯芋之積,兼疏肝氣,助神曲增強消食之力。
臣藥:
- 厚朴:苦辛溫燥,為行氣消脹要藥,能寬中除滿、下氣化濕,針對食積氣滯之腹脹。
- 洪朮(蒼朮)或白朮:
- 若為 蒼朮(洪朮):辛烈燥濕,善祛脾胃濕濁,適用於濕阻中焦之食少脹滿、舌苔厚膩。
- 若為 白朮:甘溫健脾,偏補中氣,適用於脾虛運化無力之食滯,然較蒼朮燥性稍弱。
佐使藥:
- 醋煮麵糊為丸:醋性收斂,能散瘀止血,或緩和痔瘡出血;麵糊和胃,助丸劑緩釋藥力。
治療原理:
- 消積導滯以治痔:食滯中焦易生濕熱,濕熱下注大腸則發為痔漏。本方通過神曲、麥芽消食,厚朴、蒼朮燥濕行氣,從源頭減少濕熱生成,間接緩解痔瘡濕熱瘀結之病機。
- 行氣燥濕以通腸:厚朴降氣、蒼朮燥濕,能改善氣機壅滯與濕阻,促進腸道蠕動,緩解「谷穴」(積滯)所致之腹脹便秘。
三、綜合推論
此方組成側重「通調中焦」,適用於 飲食積滯兼濕阻氣滯 之證,因濕熱下注而誘發或加重痔瘡者。然痔漏成因複雜(如風熱、血虛等),本方更適合「實證」(脘痞、苔膩、便臭)為主,虛證或陰虛者非其所宜。
傳統服藥法
神曲4兩,大麥糵4兩,厚朴8兩,洪朮2兩(或白朮)。
上為細末,以醋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50丸,食後以溫水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曲米丸具有健脾消食、止瀉止血的功效,但是不宜長期服用。如果有脾胃虛弱、食欲不振、大便溏薄等症狀,不宜服用曲米丸。
相關疾病
神經性厭食症
相同名稱方劑
曲米丸, 出處:《雞峰》卷十七。 組成:神曲4兩,大麥糵4兩,厚朴8兩,洪朮2兩(或白朮)。 主治:新久一切痔漏及飲食不消,有谷穴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