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歸地阿膠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補血養血: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與阿膠、地黃等藥材共同使用,能更好地滋陰補血,改善氣血不足所致的各種症狀,如面色蒼白、頭暈目眩、月經不調等。
- 活血化瘀: 當歸不僅補血,還能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液供應。與阿膠、地黃等藥材共同使用,能更好地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組織修復,加速傷口癒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療效。
歸地阿膠湯中加入熟地黃,乃取其滋陰補血之效。
熟地黃為地黃經蒸制而成,性質溫和,入肝、腎經,功效滋陰補血,益精填髓。歸地阿膠湯以阿膠補血止血,歸脾益氣養血,配以熟地黃,更能加強補血功效,使氣血雙補,達到治療血虛證的最佳效果。
此外,熟地黃與阿膠皆為滋陰補血之藥,相輔相成,相互增效,使藥效更加顯著。
歸地阿膠湯方劑中含有阿膠,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補血: 阿膠為驢皮製成,性溫味甘,入血分,具有滋陰補血、潤燥止渴之效。其富含膠原蛋白、蛋白質、氨基酸等營養物質,可改善血液循環,提高血紅蛋白含量,適用於血虛、血瘀、氣血不足等症狀。
- 合方共奏效: 歸地阿膠湯方劑中,歸脾、地黃等藥材亦具滋陰補血之效,與阿膠相輔相成,共同發揮增強補血功效,使藥效更顯著。此外,阿膠可緩和地黃的寒性,使方劑更趨平和。
歸地阿膠湯中加入砂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脾和胃,助運化: 歸地阿膠湯以滋陰補血為主,但若脾胃虛寒,則難以吸收藥效。砂仁性溫,善於溫脾胃、助消化,可促進脾胃運化,使藥物更易吸收,達到更好的療效。
- 化濕止嘔,增進食慾: 歸地阿膠湯常用於血虛所致的頭暈、心悸、面色蒼白等症,而血虛之人常伴有脾胃虛弱,易於濕邪困阻,導致食慾不振、嘔吐等。砂仁入脾胃經,能化濕止嘔,增進食慾,提高患者的機體抵抗力,促進康復。
歸地阿膠湯中加入竹茹,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 清熱止嘔: 竹茹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化痰、止嘔止瀉之功效。歸地阿膠湯以滋陰補血為主,但阿膠性滋膩,易於阻滯脾胃,導致噁心嘔吐。竹茹可清熱解表,化解阿膠的膩滯之性,防止其滋膩傷脾,有助於提高藥效。
- 保護胃氣: 竹茹能保護胃黏膜,減少阿膠對胃的刺激。阿膠補血之功強,若長期服用,容易造成脾胃虛弱。竹茹性寒,能清胃熱,保護胃氣,防止補血藥物傷胃。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歸地阿膠湯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歸地阿膠湯主要用於治療「入房觸動胎氣不安」之證,即在妊娠期間因房事活動而導致的胎動不安。此症常見表現為下腹墜脹、腰痠不適,或伴有陰道少量出血等先兆流產症狀。古代醫家認為此乃腎氣受損、衝任不固所致,故立此方以安胎穩胎。
組成邏輯及治療原理
方劑組成分析
- 歸身(當歸身):專於補血養血,而無破血之弊,適用於孕婦血虛證候
- 熟地:滋補腎陰,益精填髓,固本培元以安胎
- 阿膠(蛤粉炒):補血止血,滋陰潤燥,養血安胎之要藥
- 炙甘草:補脾益氣,調和諸藥,亦有緩急止痛之效
- 砂仁:理氣和胃,安胎止嘔,防止補藥滋膩礙胃
- 竹茹:清熱化痰除煩,防治內熱擾胎
配伍邏輯推演
此方以「補腎固胎」為主軸,採「補而不滯,清而不寒」的配伍特點:
- 養血固本:歸身、熟地、阿膠三藥相伍,形成強效補血安胎組合,針對房事傷腎耗精之病機
- 動靜結合:在滋補藥中加入砂仁理氣醒脾,防止補藥壅滯;竹茹清熱化痰,兼治可能因虛熱內生之證
- 標本兼治:既補益腎精以治本,又通過阿膠止血、砂仁理氣以治標
- 五臟同調:補腎(熟地)為主,兼顧健脾(炙草)、養心(阿膠)、清肺(竹茹),體現「安胎五臟同調」思想
治療機轉推論
從中醫理論分析,此方作用機轉可能為:
- 補腎填精:熟地、阿膠補益腎精,鞏固胎元根本
- 養血安胎:歸身、阿膠補充血脈,胎得血養則自安
- 固攝衝任:通過補腎養血,強化衝任二脈固攝功能
- 調和氣機:砂仁理氣,竹茹清熱,保持氣血運行通暢
- 防漏止崩:阿膠止血作用可預防因胎動不安引發的出血
此方體現了「虛則補之」、「損者益之」的治療原則,針對房事傷腎引起的胎動不安,從補腎養血、健脾和胃、清熱除煩多途徑發揮安胎功效。
傳統服藥法
歸身1錢半,熟地1錢半,阿膠(蛤粉炒)1錢半,炙草7分,砂仁7分,竹茹3錢。
水煎服。
切禁房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在服用歸地阿膠湯前,應先諮詢醫生。
- 歸地阿膠湯有滋膩的功效,不宜長期服用。
- 歸地阿膠湯有活血的功效,孕婦在月經期間不宜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歸地阿膠湯, 出處:《會約》卷十四。 組成:歸身1錢半,熟地1錢半,阿膠(蛤粉炒)1錢半,炙草7分,砂仁7分,竹茹3錢。 主治:入房觸動胎氣不安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