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血丹

益血丹

YI XUE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元戎》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2

熱/寒比例

極熱 (10.5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3%
心經 33%
腎經 16%
脾經 16%
肝經
心經
腎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益血丹方劑中包含當歸,主要原因如下:

  • 補血活血:當歸為補血要藥,能補血養血,改善血虛症狀,如面色蒼白、頭暈眼花、四肢乏力等。
  • 調經止痛:當歸亦具活血化瘀之效,能調和氣血,改善月經不調、痛經等問題。

益血丹方劑中使用當歸,正是利用其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達到治療血虛、氣血不足等症狀的目的。

益血丹方劑中包含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補血: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的功效。其含有豐富的鐵、蛋白質等營養物質,能促進紅細胞的生成,改善貧血癥狀,並能滋養心肝腎陰,改善因陰虛所致的頭暈、心悸、失眠等症狀。
  2. 固本培元:熟地黃具有補益精血、固本培元的功效。其能促進骨髓造血功能,增加血容量,提高機體抵抗力,改善體虛乏力、面色蒼白等症狀。

因此,熟地黃作為益血丹方劑中的主要藥材,能有效地滋陰補血、固本培元,達到整體調理身體的功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益血丹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久虛亡血,大便燥」,即長期血虛導致陰血虧損,兼見腸道失潤、大便乾燥之證。因血虛不能濡養臟腑,尤見於失血過多或慢性消耗性疾病後期,陰血不足,腸道失潤而便燥。

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1. 當歸(酒浸,焙)

    • 性味甘辛溫,歸肝、心、脾經,為補血要藥,兼能活血潤腸。
    • 酒浸後增強其溫通血脈之力,焙製後則緩和辛散之性,專注補血潤燥。
    • 主治血虛萎黃、腸燥便秘,尤善調理血虛兼滯之證。
  2. 熟地黃(等分)

    • 性味甘微溫,歸肝、腎經,長於滋陰補血、填精益髓,為補血養陰之核心藥物。
    • 與當歸配伍,增強滋陰養血之效,針對「亡血」之根本。
    • 其質潤黏膩,能直接潤澤腸道,改善陰虧便燥。

配伍邏輯與方義

  • 血虛與燥證的關聯:中醫理論認為「血主濡之」,血虛則津液不布,腸道失潤,故見便燥。當歸補血活血,熟地滋陰養血,兩者相須為用,直補陰血以治本,血足則津液自生,腸燥得緩。
  • 酒送服之用意:以溫酒送藥,可助藥力上行下達,酒性辛散溫通,能行當歸之活血,防熟地之滋膩,使補而不滯。
  • 煉蜜為丸:蜂蜜甘緩潤燥,既能矯味,亦能增強潤腸通便之效,適合長期血虛兼燥者緩圖調理。

潛在應用拓展

此方雖簡,然血虛陰虧所致諸症(如眩暈、心悸、皮膚乾枯)皆可加減化裁。若兼氣虛可加人參、黃芪;若燥甚可加麥冬、玄參增液潤腸。整體體現「養血潤燥」之核心治法。

結論:益血丹以當歸、熟地為基礎,通過補血滋陰、潤燥通便,標本兼治,體現中醫「津血同源」「以潤為通」的辨證思路。

傳統服藥法


當歸(酒浸,焙)、熟地黃各等分。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細嚼,酒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益血丹, 出處:《元戎》。 組成:當歸(酒浸,焙)、熟地黃各等分。 主治:久虛亡血,大便燥。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