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膠艾飲
JIAO AI YI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極寒 (0.13)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8%
胃經 14%
脾經 14%
膽經 14%
肝經 14%
腎經 14%
肺經
胃經
脾經
膽經
肝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膠艾飲中包含阿膠,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血止血: 阿膠性溫,味甘,入肝、脾經,具有補血滋陰、止血生肌的功效。膠艾飲多用於血虛所致的月經不調、崩漏、妊娠胎動不安等症狀,阿膠在此發揮補血止血、固胎安胎的作用。
- 調和藥性: 艾葉性溫,味苦,入脾、肝經,具有溫經止血、散寒除濕的功效。阿膠性溫,味甘,可以緩和艾葉的燥烈之性,避免藥性過於偏燥,更適合溫和補血,調和氣血。
膠艾飲中加入竹茹,主要考量其清熱止嘔的功效。竹茹性寒,味甘,入肺經,能清熱化痰,降逆止嘔。方中因膠艾等藥性偏溫燥,容易導致胃氣上逆,出現嘔吐等症狀。加入竹茹,可有效緩解膠艾飲的燥熱之性,避免出現副作用,同時亦可清熱化痰,促進藥物下行,提高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膠艾飲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漏胎下血,胎上衝,手足逆冷欲死」,屬婦科胎動不安、衝任不固之急症。
- 漏胎下血:妊娠期間陰道出血,中醫認為多因衝任虛損、血不循經所致。
- 胎上衝:胎氣上逆,可能伴胸腹脹滿、喘促,與衝脈氣逆相關。
- 手足逆冷欲死:陰血虧虛、陽氣衰微,氣血不達四末,呈現虛寒危象。
此三者皆指向衝任虛寒、氣血失攝,病機為陰血不足而兼陽氣失溫,需溫養止血、調和衝任。
二、組成與治療原理
組成解析:
生艾汁(或熟艾):
- 艾葉性溫,歸肝、脾、腎經,具溫經止血、散寒安胎之效。生艾汁辛散力強,能暖宮止崩;熟艾煎煮後溫和,更宜虛寒出血。
- 針對「手足逆冷」之寒象,艾葉溫通經脈,助陽氣布達。
阿膠:
- 甘平質潤,入肝、肺、腎經,補血止血、滋陰潤燥。
- 直接補充流失之陰血,固攝衝任,治「漏胎下血」之本虛。
白蜜:
- 甘緩和中,既能緩和阿膠之滋膩,又可潤燥(防艾葉過燥傷陰),兼能調和藥性。
- 助阿膠滋養陰血,協同止血不留瘀。
竹茹(一方加用):
- 若兼胎熱上衝(如煩躁、嘔逆),竹茹可清熱降逆,防艾葉過溫助熱,取「寒溫並調」之意。
配伍邏輯:
- 溫補並行:艾葉溫經散寒,阿膠滋陰養血,一溫一補,共調衝任陰陽。
- 動靜結合:艾葉主動(散寒通脈),阿膠主靜(止血固澀),白蜜為緩和媒介,使藥力持久。
- 標本兼治:急則止血(艾葉、阿膠),緩則養血(阿膠、白蜜),兼顧氣血雙虧與寒凝血滯。
治療原理:
以「溫養衝任、止血安胎」為核心,通過艾葉溫通經脈以散寒,阿膠補血以固本,白蜜調和藥性,共奏止漏胎、平衝逆、回陽救逆之效。
傳統服藥法
生艾汁二盞 阿膠 白蜜各二兩 (一方有竹茹一大塊)
煎1盞半,稍熱服之。
無生艾,濃煎熟艾。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胃腸出血手腳冰冷
相同名稱方劑
膠艾飲, 出處:《得效》卷十四。 組成:生艾汁2盞,阿膠2兩,白蜜2兩(1方有竹茹1大塊)。 主治:漏胎下血,胎上衝,手足逆冷欲死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