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膠散

阿膠散

A JIAO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中性 (1.0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3%
腎經 33%
肺經 33%
肝經
腎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阿膠散的組成中包含阿膠,乃因其藥性平和,補血滋陰之效,適用於氣血不足、陰虛血燥所致的各種病症。

阿膠為驢皮製成,性溫味甘,入肝、肺、腎三經,具有補血滋陰、潤燥止血、安胎等功效。其性緩和,易於被人體吸收,且能與其他藥材相配伍,達到協同作用,提升療效。

因此,阿膠散中加入阿膠,可有效改善氣血不足、陰虛血燥等病症,達到補血滋陰、潤燥止血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阿膠散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肺虛咳嗽咯血」,屬肺陰虧虛、虛火灼絡之證。肺虛久咳,氣陰兩傷,陰虛內熱則灼傷肺絡,故見咳嗽帶血。阿膠散滋陰潤肺、止血止咳,針對虛損性咳嗽及痰中帶血之症,尤適於慢性虛勞咳嗽伴隨咳血者。

二、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君藥:阿膠(1兩半)

    • 性味甘平,歸肺、肝、腎經,為滋陰潤燥、補血止血要藥。
    • 針對肺陰不足之本,補肺陰而潤燥,止血以治標,標本兼顧。
  2. 臣藥:馬兜鈴(1兩半)、紫菀(1兩)、款冬花(1兩)

    • 馬兜鈴:清肺降氣,止咳平喘,兼能清泄肺中伏熱。
    • 紫菀、款冬花:協同潤肺化痰止咳,溫而不燥,助阿膠恢復肺之宣肅功能。
    • 此三藥共奏化痰止咳之效,針對咳嗽痰多之標證。
  3. 佐使藥:白蒺藜(2錢半)、糯米(1兩)、甘草(半兩)

    • 白蒺藜(炒):疏肝息風,防肝火刑金(肺),助肺氣肅降。
    • 糯米:甘平補中,益氣養胃,培土生金以助肺氣;其粘稠之性亦可護胃緩藥性。
    • 甘草:調和諸藥,益氣和中,與糯米共固後天之本。

三、全方配伍邏輯

  • 滋陰止血為本:阿膠直補肺陰,止血療咳血。
  • 化痰止咳為標:馬兜鈴、紫菀、款冬花宣降肺氣,化解痰滯。
  • 調理肝脾為輔:白蒺藜疏肝防相火刑肺,糯米、甘草健脾益氣,土旺則金生。

四、治療原理
此方以「補肺陰、清肺熱、化痰止咳」為核心,結合「培土生金、斂肝護肺」之法,適用於肺陰虧虛兼夾痰熱之證。透過滋養與宣降並行,既潤肺止血,又調理整體氣機,使陰復火降、痰止咳停。

傳統服藥法


阿膠1兩半,馬兜鈴1兩半,紫菀1兩,款冬花1兩,甘草半兩,白蒺藜2錢半(炒),糯米1兩。
上(口父)咀。每服2錢,水1盞半,煎8分,溫服,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咳血氣喘陰道炎肺結核胰臟炎瘧疾白帶子宮崩漏心內膜炎原發性高血壓百日咳心包炎心肌炎低血壓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慢性腎衰竭痢疾志賀桿菌病

相同名稱方劑


阿膠散, 出處:《扁鵲心書·神方》。 組成:牙香3兩(炒),阿膠1兩(蛤粉炒成珠)。 主治:肺虛咳嗽咯血。

阿膠散, 出處:《産寶諸方》。 組成:乾艾半兩,赤石脂半兩,桂半兩,白芷1錢,阿膠1錢。 主治:産後3-4日猶有惡物,或1-2日一度來。

阿膠散, 出處:《博濟》卷三。 組成:阿膠2兩(炒過,如無,以黃明膠4兩代亦可,炒過用),人參半兩,杏仁20個(去皮尖),黃蜀葵花1分,甘草半分,款冬花1分。 主治:久患咳嗽及勞嗽。

阿膠散, 出處:《陳素閹婦科補解》卷三。 組成:人參、白朮、阿膠、當歸、川芎、黃耆、白芍、甘草、黃芩、砂仁、廣皮、黃連、蒼朮、香薷、枳殼、葛根、肉蔻、訶子。 主治:補氣涼血,止痛安胎。主治:妊娠滯下赤白及黃水,或下膿血,心腹刺痛。

阿膠散, 出處:《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三。 組成:扁豆、甘草、黃耆、黃芩、艾、茯苓、芎、歸、芍、熟地、白朮、阿膠、香附、陳皮、葛根、牡蠣、黑豆。 主治:妊娠誤服毒藥傷動胎氣者,憎寒,手指甲爪、唇口俱青白,面色黃黑,或胎上搶心悶絕,血下不止,冷汗自汗,四肢厥冷,喘滿。

阿膠散, 出處:《博濟》卷四。 組成:大獨頭蒜1個(以秋瓜蔓裹,外用黃泥固濟,以炭火2斤,燒令通紅,放冷打開,取出細研,如未有瓜蔓,但隻以瓜根半兩,代之),羌活1分,獨活1分,蒼朮(米泔浸1宿,去粗皮,焙)1分,紫菀1分,白朮1分,人參1分,附子(炮,去皮臍)1分,阿膠1分,甘草半兩(炙)。 主治:安胎出汗。主治:妊娠傷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