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膠歸四逆湯中加入阿膠,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血滋陰,溫陽救逆: 阿膠味甘性平,入血分,具有補血滋陰、止血、潤燥的功效。與四逆湯中的附子、乾薑等溫陽藥物配合,可溫補脾腎陽氣,同時滋養血脈,達到溫陽救逆、補血止痛的效果。
- 緩和藥性,增強療效: 四逆湯偏於溫熱,容易燥烈,而阿膠則具有滋陰潤燥的作用,可緩和四逆湯的燥性,使藥性更加平和,避免對身體造成刺激,同時也能提高藥效的滲透性,促進藥物更好地被吸收利用。
主治功效
膠歸四逆湯主治功效分析
組成
- 阿膠: 滋陰補血、潤燥止咳。
- 當歸: 活血調經、養肝益腎。
古代主治
肝臟虛寒,四肢厥逆,二旁季脅串痛。
治療原理分析
古文內容中提到了「膠歸四逆湯」主治「肝臟虛寒,四肢厥逆,兩旁季脅串痛」。並且明確指出此方是「當歸四逆湯加陳阿膠錢半」。
當歸四逆湯出自《傷寒論》,原方組成包含當歸、桂枝、芍藥、細辛、通草、甘草、大棗,主要功效為溫經散寒,養血通脈。用於治療血虛寒厥證,症見手足厥寒,或腰、股、腿、足、臂疼痛,口不渴,舌淡苔白,脈沉細或細而欲絕。
由此可知,膠歸四逆湯是在當歸四逆湯的基礎上,加強了滋陰補血的作用。
綜合分析:
- 肝臟虛寒: 中醫認為,肝主疏泄,喜條達而惡抑鬱。肝臟虛寒,則疏泄失職,氣機不暢,血行受阻。
- 四肢厥逆: 肝經環繞陰器,抵少腹,布胁肋。肝臟虛寒,經脈失於溫養,則可見四肢厥逆。
- 兩旁季脅串痛: 肝經布於脅肋,肝氣鬱滯,氣血運行不暢,則可見兩旁季脅串痛。
膠歸四逆湯的治療原理:
- 溫經散寒: 方中當歸、細辛、桂枝等藥材具有溫經散寒的作用,可以溫通經脈,驅散寒邪。
- 養血通脈: 當歸、阿膠、芍藥等藥材具有養血活血的作用,可以補充血液,改善血液循環,使經脈得以濡養。
- 疏肝理氣: 肝臟虛寒,氣機不暢,方中藥材可以協助疏肝理氣,使氣血運行通暢。
因此,膠歸四逆湯通過溫經散寒、養血通脈、滋陰補血的作用,改善肝臟虛寒的狀態,進而緩解四肢厥逆和脅肋疼痛的症狀。尤其適用於血虛寒凝、肝氣鬱滯導致的相關病症。
傳統服藥法
當歸四逆湯加陳阿膠1錢半
衝脈虛寒,當臍左右而痛,加吳萸5分,蜜炙生薑1錢。
水、酒各半煎服。吞下烏梅丸10粒尤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膠歸四逆湯, 出處:《重訂通俗傷寒論》。 組成:當歸四逆湯加陳阿膠1錢半主治:肝臟虛寒,四肢厥逆,二旁季脅串痛。 。 主治:肝臟虛寒,四肢厥逆,二旁季脅串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