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陳攝本散

二陳攝本散

ER CHEN SHE BEN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絳囊撮要》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中性 (1.0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3%
腎經 33%
肺經 33%
肝經
腎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二陳攝本散為一傳統中醫處方,用於治療因血虛所導致的各種症狀,如面色蒼白、心悸失眠、月經不調等。方中含阿膠,乃因其性平味甘,入肝、肺、腎經,擅長補血滋陰、潤燥止血。《本草綱目》載:「阿膠,主女子下血,養胎安胎」,顯示其在婦科及產後調理之重要地位。阿膠由驢皮熬製而成,富含膠原蛋白與多種氨基酸,能促進血液生成,增強體質,尤其適合於血虛者。在二陳攝本散中,阿膠與其他藥物如人參、白朮相配伍,共同發揮補氣養血、固本培元之效,使整體方劑達到更好的治療目的。阿膠的加入,不僅強化了方劑的滋補效果,還可緩解因血虛引起的一系列不適,是該方不可或缺的關鍵成分。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二陳攝本散」主治「血崩不止」,即婦女非經期或經期陰道大量出血、難以自止的急重證候。此症多因氣虛不攝、血熱妄行,或久病傷絡所致。方中「燒存性」之炮製法與藥物配伍,意在止血固脫,兼顧本虛。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陳棕櫚(燒存性)

    • 棕櫚炭性澀收斂,傳統用於「燒存性」(即炭化處理)以增強止血之效。其炭質可吸附血溢,澀脈固脫,尤擅治崩漏、便血等下部出血。
    • 《本草綱目》載棕櫚炭「主諸血病,燒黑能止血」,其物理性收澀與中醫「黑能勝紅」理論相合。
  2. 陳阿膠

    • 阿膠甘平質潤,為血肉有情之品,既能滋陰補血,又可凝固血絡。《神農本草經》謂其「主心腹內崩」,通過養血以安定血室,尤適血崩伴陰血耗傷者。
    • 與棕櫚炭相配,一止一補,標本兼顧:棕櫚炭急止其血,阿膠補益耗損,防血脫氣散。

【配伍推理】

  • 「二陳」之義:方名「二陳」既指兩藥皆需「陳久者良」(棕櫚陳久減燥性,阿膠陳者去火毒),亦暗示此方適用於遷延不愈之血崩。
  • 酒送服之理:酒性溫通,可助藥力速達血分,並防棕櫚炭過澀留瘀,阿膠得酒更易散布。

【綜論】
此方藥簡力專,針對血崩「急則治標」而設,以炭藥止血為先,輔以阿膠補虛防脫,符合「澀可去脫」與「養血攝血」並行的治療思路。然須辨證使用,若血熱崩漏,需佐清熱藥;氣虛者,當加參、芪等益氣升提。

傳統服藥法


陳棕櫚(燒存性)、陳阿膠各等分。
上為末。
每服3錢,酒送下,即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二陳攝本散, 出處:《絳囊撮要》。 組成:陳棕櫚(燒存性)、陳阿膠各等分。 主治:血崩不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