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桂附杜仲湯中加入肉桂,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 溫陽補腎,助陽氣升發: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腎、脾經,具有溫陽補腎、散寒止痛、化瘀通絡之功效。與附子、杜仲等藥物合用,可溫補腎陽,使陽氣充沛,有助於升發,改善腎陽虛導致的腰膝痠軟、四肢冰冷、畏寒肢冷等症狀。
- 溫通經脈,促進氣血運行: 肉桂具有溫通經脈的作用,可以促進氣血運行,改善因寒凝血瘀導致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與附子、杜仲等藥物合用,可溫陽通絡,使氣血運行暢通,達到治療的目的。
桂附杜仲湯中包含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補腎:附子性溫熱,入腎經,能溫補腎陽,驅寒止痛。桂附杜仲湯以溫陽補腎為主要功效,而附子作為溫陽藥,能有效提升藥效,促進腎氣恢復,改善腰膝痠軟、肢體冰冷等症狀。
- 助陽化氣:杜仲性溫,入腎經,能補肝腎,強筋骨,而附子能助陽化氣,與杜仲相輔相成,協同作用,增強藥效,使補腎功效更顯著。
桂附杜仲湯中包含杜仲,主要原因如下:
- 補腎壯腰:杜仲性溫,味甘苦,入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安胎的作用。與桂枝、附子相配,可溫補腎陽,壯腰膝,改善腰膝酸軟、乏力等症狀。
- 固腎止遺:杜仲還具有固腎止遺的作用,對於腎氣虛弱導致的遺精、滑精、尿頻等症狀,有良好的療效。與桂枝、附子配合,可溫腎固精,改善這些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桂附杜仲湯的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真寒腰痛」,其典型證候包含:
- 六脈弦緊:脈象緊繃如弦,主寒邪收引、經絡拘急。
- 口舌青:寒凝血瘀,陽氣不達,故舌現青色。
- 陰囊縮:厥陰寒盛,筋脈攣急,屬陰寒危候。
- 身戦栗:陽虛不能溫煦,寒邪外襲而顫抖。
此為「少陰寒盛」或「厥陰傷寒」之重症,寒邪直中下焦,傷及腎陽,導致腰府失溫、筋脈拘攣。若不速溫陽散寒,恐陽氣暴脫。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君藥:肉桂、附子(主溫陽散寒)
- 肉桂(3錢):溫補命門之火,引火歸元,兼散血脈寒凝。
- 附子(3-4錢):大辛大熱,通行十二經,破陰回陽。生附子力峻,針對急症陰寒內盛,能速逐沉寒。
- 二者相須,直驅下焦陰寒,提振腎陽,解「真寒」之本。
臣藥:杜仲(強腰固腎)
- 杜仲(2錢)甘溫入腎,補肝腎、強筋骨,針對「腰痛」症狀,助肉桂、附子溫養腎氣,兼緩拘急。
加減配伍
- 川牛膝:引藥下行,兼活血通經,治膝冷痛(寒凝血滯)。
- 蒼朮:燥濕健脾,防寒濕相搏,加重經絡壅滯。
服法辨證
- 熱服:助藥力溫散寒邪,標準用法。
- 冷服:若上焦假熱(虛陽浮越而見口乾、面赤),防熱藥格拒,反佐冷服以引藥入陰。
方劑核心原理
此方以「溫腎陽、逐寒凝」為主軸,針對少陰寒化證。肉桂+附子形成辛熱合力,破陰回陽;杜仲為佐,既補且通,改善局部腰痛;加減藥則隨證調節寒濕與氣血阻滯。全方體現「寒者熱之」「急溫其裏」的治則,屬經方「四逆湯」變方,強化溫腎強腰之效。
傳統服藥法
肉桂3錢,附子3-4錢(急則用生附子),杜仲2錢。
如膝冷而痛,加川牛膝2-3錢;如兼濕者,加蒼朮2錢。
熱服。如上焦假熱拒格,冷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溫熱的性質,陰虛火旺者不宜使用。
相關疾病
腰骶痛前列腺炎慢性腎衰竭腎絲球腎炎陰莖、睪丸和陰囊內縮舌苔青色
相同名稱方劑
桂附杜仲湯, 出處:《會約》卷七。 組成:肉桂3錢,附子3-4錢(急則用生附子),杜仲2錢。 主治:真寒腰痛,六脈弦緊,口舌青,陰囊縮,身戦慄。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