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桂枝為桂麝椒雄膏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其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兩點:
- 溫經散寒: 桂枝性溫,入心、肺、膀胱經,具有溫經散寒、通絡止痛的功效,可改善因寒邪入侵導致的肢體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等症狀。
- 調和營衛: 桂枝能調節營衛之氣,使氣血流通,有助於改善因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的局部瘀血、腫脹等。
桂枝與方中其他藥材相互協作,溫陽散寒、活血止痛,共同發揮治療作用。
桂麝椒雄膏中加入麝香,主要原因如下:
- 通經活絡,消腫止痛:麝香具有開竅醒神、活血通絡的功效,能有效疏通經絡,消散瘀血,對於跌打損傷、筋骨疼痛等症狀有顯著的止痛效果。
- 溫陽散寒,祛風除濕:麝香性溫,能溫經散寒,驅除體內寒氣,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疼痛、痺痛等症狀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因此,桂麝香椒雄膏中加入麝香,可發揮其多方面的藥效,達到治療疼痛、消腫止痛的功效。
中藥方劑[桂麝椒雄膏]中包含[雄黃],因為雄黃具有解毒、燥濕的作用。雄黃能夠有效清除體內的毒素,對於由濕毒引起的病症有良好的改善效果。它的主要功效是解毒和燥濕,對於濕毒困擾的病症具有顯著療效。在[桂麝椒雄膏]中加入雄黃,有助於提升方劑的解毒和燥濕效果,改善由濕毒引起的問題。
桂麝椒雄膏中加入花椒,主要是因為其 辛溫燥烈 的特性,能有效驅寒止痛。
花椒味辛性熱,能散寒止痛,並具有溫經通絡的功效,對於因寒邪入侵而引起的疼痛、麻木、肢體不溫等症狀有良好的療效。
同時,花椒也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能緩解局部炎症,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花椒在桂麝椒雄膏中起到驅寒止痛、溫經通絡、抗炎消腫的作用,與其他藥材共同發揮藥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桂麝椒雄膏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外貼於臍(神闕穴),主治「虛寒瘧」,即因陽氣虛弱、寒邪內侵所致的瘧疾,臨床可見發作時寒多熱少、面色蒼白、倦怠乏力等虛寒之象。臍為任脈要穴,與經絡臟腑相通,外敷藥物可透過穴位直達病所,發揮溫通散寒之效。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藥物性味與歸經
- 桂心:辛甘大熱,歸心、腎、脾經,具溫陽散寒、通脈止痛之效,針對虛寒之本。
- 麝香:辛溫香竄,歸心、脾經,能開竅醒神、活血散結,助藥力穿透經絡。
- 雄黃:辛溫有毒,歸肝、胃經,可燥濕殺蟲、辟穢解毒,古用以截瘧。
- 川椒:辛熱,歸脾、胃、腎經,溫中止痛、殺蟲止癢,協同加強散寒之力。
配伍邏輯
- 溫陽為主,佐以透竅:以桂心、川椒溫補脾腎之陽,驅散內寒;麝香為引,攜藥性深入經絡,破除寒凝血滯。
- 寒熱並調:瘧疾多因寒熱交爭,雄黃性溫而解毒,可抑制瘧邪,合桂、椒形成溫托之力,使陽氣復而寒邪退。
外治機理
- 臍療特性:神闕穴屬任脈,與督脈相表裡,為衝脈循行之所,在此敷藥可激發先天之氣,調動全身陽氣溫煦臟腑。
- 藥性透達:諸藥研極細末,促進皮膚吸收;麝香揮發性強,帶領藥效速透體內,直達三焦,提振正氣以抗瘧邪。
三、推衍應用
此方組合「溫、通、散」三法並行,除虛寒瘧外,或可推廣用於其他陽虛寒凝之證,如寒疝腹痛、婦人陰冷等(需依具體證型調整)。然其藥性峻烈,尤賴麝香走竄之力,故須辨證精確,非虛寒者不宜。
傳統服藥法
桂心1分,麝香3釐,雄黃7釐,川椒7枚。
上為極細末。
納臍中,外以膏藥貼之。
孕婦忌貼。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溫熱燥烈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桂麝椒雄膏, 出處:《種福堂方》卷二。名見《醫學從眾。 組成:桂心1分,麝香3厘,雄黃7厘,川椒7枚。 主治:虛寒瘧。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