揩齒麝香散

揩齒麝香散

KAI CHI SHE XIA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31

熱/寒比例

(0.42)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8%
肝經 18%
腎經 13%
肺經 13%
膀胱經 13%
脾經 10%
胃經 5%
心包經 5%
心經
肝經
腎經
肺經
膀胱經
脾經
胃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揩齒麝香散中包含麝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芳香闢穢,去腐生肌: 麝香具有極強的芳香氣味,能有效去除口臭,並抑制口腔內細菌滋生,防止牙齦發炎、潰爛。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特性,可促進傷口癒合,有效修復牙齦組織。
  2. 開竅醒神,清心除煩: 麝香性溫,入心經,具有開竅醒神、清心除煩的作用。對於因心火上炎導致的口臭、牙齦腫痛等症狀,具有顯著的緩解作用,能使人精神爽朗,口氣清新。

揩齒麝香散中加入花椒,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殺菌消毒:花椒性溫,具有辛散溫通、殺蟲止癢的功效。其揮發油中的香葉醇等成分,能有效抑制口腔內細菌生長,預防牙齦炎、口臭等問題,保持口腔清潔衛生。
  2. 活血止痛:花椒能促進血液循環,溫通經絡,緩解牙痛、牙齦腫痛等症狀。此外,花椒中的揮發油能刺激口腔黏膜,起到局部麻醉的作用,減輕疼痛感。

揩齒麝香散中加入大青鹽,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 清熱解毒: 大青鹽性寒,味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有效抑制口腔內細菌滋生,預防牙齦炎、口腔潰瘍等問題。

二、 除垢去穢: 大青鹽的鹽分能有效去除牙齒表面污垢,清潔牙縫,使牙齒潔白光亮。同時,其清涼的性質也能有效清新口氣。

總之,大青鹽在揩齒麝香散中起到清熱解毒、除垢去穢的作用,有助於保持口腔衛生,增強牙齒健康。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揩齒麝香散」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記載主治「腎虛齒痛」,其病機源於腎精不足,虛火上炎,導致牙齒鬆動或隱痛。腎主骨,齒為骨之餘,腎虛則齒失所養。本方以溫腎固齒、散寒止痛為法,藉外用法直接作用於齒齦,緩解虛性齒痛。

二、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麝香(研,1分)

    • 性辛溫,具開竅通絡、散瘀止痛之效,為方中主藥。
    • 其辛香走竄之性,能引藥透達齒齦深部,促進局部氣血運行,緩解疼痛,兼能解穢化濁,防齲固齒。
  2. 小豆面(微炒,3兩)

    • 小豆(赤小豆)性平味甘酸,炒後增強收澀之性。
    • 功能利濕消腫,炒製後質地細膩,作為基底粉劑,能吸附口腔濕濁,輔助清潔齒面,兼緩和諸藥辛烈之性。
  3. 蜀椒(去目及閉口,炒出汗為末,1兩)

    • 性熱味辛,歸腎經,善溫中散寒、殺蟲止痛。
    • 炒製後辛溫之性更增,可透達齒齦以驅寒邪,助麝香行氣活血。其殺蟲之效亦能抑制蛀牙蟲蝕(古人視齲齒為蟲蛀)。
  4. 青鹽(研,1兩)

    • 鹹寒入腎,能引諸藥下行歸經,助補腎固齒。
    • 古人認為青鹽(未精製鹽)具清熱涼血之效,可防虛火上炎,其顆粒質地亦有輕微研磨潔齒作用。

整體配伍邏輯

  • 溫腎與瀉火並行:蜀椒溫腎散寒,青鹽清熱制火,一溫一涼,調和陰陽,共治腎虛浮火。
  • 外治與引經結合:麝香引藥透絡,青鹽引藥入腎,使藥力直達病所。
  • 清潔與止痛兼顧:小豆面吸附污濁,蜀椒殺蟲防齲,麝香活血止痛,形成「潔齒—鎮痛—固本」之效。

此方體現古人從腎論治齒疾的思維,通過局部用藥調節整體腎氣,兼具清潔與治療雙重作用,符合外治法「簡便效捷」之特點。

傳統服藥法


麝香(研)1分,小豆面(微炒)3兩,蜀椒(去目及閉口,炒出汗,為末)1兩,青鹽(研)1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散寒止痛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其他不良反應。

相關疾病


慢性腎衰竭牙齒痛面部疼痛

相同名稱方劑


揩齒麝香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二○。 組成:麝香(研)1分,小豆面(微炒)3兩,蜀椒(去目及閉口,炒出汗,爲末)1兩,青鹽(研)1兩。 主治:腎虛齒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