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腎丸

主腎丸

ZHU SHEN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0

寒性指數

19

熱/寒比例

中性 (1.05)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7%
肺經 17%
心經 12%
腎經 12%
脾經 7%
胃經 7%
膀胱經 7%
大腸經 4%
膽經 4%
三焦經 4%
心包經 3%
肝經
肺經
心經
腎經
脾經
胃經
膀胱經
大腸經
膽經
三焦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主腎丸中添加磁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鎮心安神:磁石性寒,味甘鹹,入心、肝、腎經,具有鎮心安神之功效。對於腎虛所致的心神不寧、失眠多夢、健忘等症狀,磁石可以起到平心安神、寧神定志的作用。

二、補腎固精:磁石性寒,可以滋陰降火,對於腎陰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軟、耳鳴耳聾、遺精滑精等症狀,磁石可以起到補腎固精、益精填髓的作用。

總而言之,主腎丸中添加磁石,旨在通過鎮心安神、補腎固精的作用,綜合調理腎虛所致的各種症狀,達到改善患者健康狀況的目的。

主腎丸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疏肝理氣,健脾和胃: 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肝經。其具有疏肝理氣、健脾和胃之效。腎虛常伴隨脾胃虛弱,而脾胃虛弱則會加重腎虛。木香可健脾和胃,改善脾胃運化,從而間接助益腎氣。
  2. 行氣活血,通利腎竅: 木香能行氣活血,促進氣血運行,改善腎臟的血液供應,並有助於通利腎竅,利水消腫。對於腎虛所致的腰膝痠軟、水腫等症狀,木香具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主腎丸方中加入大青鹽,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解毒,利濕消腫: 大青鹽性寒,味鹹,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消腫的功效。主腎丸多用於治療腎虛引起的腰膝酸軟、頭暈耳鳴、陽痿遺精等症狀,而這些症狀往往伴隨著體內濕熱的積聚。大青鹽可以清熱解毒,利濕消腫,減輕濕熱對腎臟的負擔,促進腎虛的康復。
  2. 引藥入腎: 大青鹽味鹹,入腎經,能引導其他藥物進入腎經,發揮更有效的治療作用。主腎丸中其他藥物如補腎壯陽的藥材,需藉助大青鹽的引導作用,才能更好地發揮功效,達到補腎填精、強壯腰膝的效果。

花椒在主腎丸方劑中,其加入是基於其溫腎散寒、止痛的作用。

花椒性溫,味辛,入腎經,具有溫腎壯陽、散寒止痛的功效。對於腎陽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陽痿早泄、畏寒肢冷、小腹冷痛等症狀,花椒可以起到溫補腎陽,驅寒止痛的作用。此外,花椒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供血,有助於緩解腎臟的寒凝之痛。

因此,在主腎丸方劑中加入花椒,可以協同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溫腎壯陽、散寒止痛的作用,達到治療腎陽虛所致相關病症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主腎丸」之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腎氣虛弱」及「積聚日久成塊」之證,具體表現為:

  1. 腎氣虛弱:四肢少力、吃食無味,反映腎陽不足,無法溫煦脾土、充養四肢。
  2. 積聚成塊:因氣滯、寒凝或痰瘀結聚,導致腹部或胸脅有塊狀物,且位置「上下不定」,並牽引心胸脹滿,時發時止。此屬腎氣虛而氣化不利,陰寒凝聚所致。

二、組成與邏輯推理

(1)藥物配伍與功效

  1. 磁石(6分,研)

    • 性味鹹寒,歸腎、肝經,傳統用於鎮驚安神、益腎納氣。
    • 此處取其「引藥入腎」之用,兼能潛鎮浮陽,防虛陽上越。
  2. 木香(6分)

    • 辛溫行氣,主三焦滯氣,疏通脾胃與下焦氣機,緩解「脹滿」與「積塊牽引」。
  3. 青鹽(6分,研)

    • 鹹寒入腎,助磁石引藥下行,兼能軟堅散結,針對「積塊」頑固不化。
  4. 石亭脂(1分,研)

    • 即硫黃之精,性熱有毒,但少量可溫腎助陽、散寒逐瘀,破除沉寒痼冷所致的積塊。
  5. 蜀椒(1分,研末)

    • 辛熱溫中,散下焦寒濕,與石亭脂協同溫暖腎陽,消散陰凝。
  6. 羊腎(1付,酒煮爛)

    • 以形補形,直入腎經,補益精血,增強腎氣。酒煮後更助藥力溫通血脈。

(2)方劑治療原理

  • 標本兼治
    • 治本:羊腎補腎填精,磁石、青鹽引藥固腎,奠定腎氣根基。
    • 治標:木香行氣開鬱,石亭脂、蜀椒溫通散寒,共破積聚;磁石、青鹽軟堅散結,助消有形之塊。
  • 配伍特點
    • 溫通與沉降並用:石亭脂、蜀椒之熱性,佐以磁石、青鹽之沉降,防熱藥過於升散。
    • 血肉有情之品助藥效:羊腎為引經藥,增強全方補腎作用。

(3)推論可能功效

  1. 溫腎散寒:針對腎陽不足、寒凝氣滯引起的脹滿與積塊。
  2. 行氣消積:通過木香與溫藥搭配,推動氣血運行,緩解「上下不定」的積聚症狀。
  3. 軟堅散結:磁石、青鹽與石亭脂協同,逐步化解日久成形的結塊。

三、總結

「主腎丸」以「補腎陽、散寒凝、行氣消積」為核心,適用於腎虛兼寒凝積聚之證。其組方注重「溫下行消」之平衡,結合血肉有情之品,展現古代中醫對有形積塊與無形氣滯的綜合調治理念。

傳統服藥法


磁石6分(研), 木香6分, 青鹽6分(研), 石亭脂1分(研), 蜀椒1分(研末), 羊腎1付。
上以酒煮羊腎令爛。和諸藥搗為丸,如麻子大。
每服20丸,空心溫酒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補腎益氣、化痰散結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虛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主腎丸, 出處:《普濟方》卷二十九引《餘居士選奇方》。 組成:磁石6分(研),木香6分,青鹽6分(研),石亭脂1分(研),蜀椒1分(研末),羊腎1付。 主治:腎氣虛弱及積日月,有塊,上下不定,牽引心胸脹滿,吃食無味,時時發動,四肢少力。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