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灸丸

子宮內灸丸

ZI GONG NEI JIU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7

寒性指數

6

熱/寒比例

(4.5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7%
心經 14%
肝經 14%
脾經 14%
大腸經 9%
胃經 7%
心包經 7%
腎經 7%
膀胱經 7%
肺經
心經
肝經
脾經
大腸經
胃經
心包經
腎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子宮內灸丸是一個以中藥為基礎的方劑,主要用於調理女性生理問題,其中麝香的成分尤為重要。麝香在中醫中被視為一種珍貴的藥材,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絡的功效。對於女性來說,麝香可以幫助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經期不適及相關症狀。

此外,麝香還有助於安神鎮靜,對於由於情緒波動而引起的月經不調,能起到輔助療效。其獨特的香氣能夠刺激神經系統,減輕焦慮和壓力,這對於許多女性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情緒狀態對生理週期有著直接的影響。

更重要的是,麝香具有抗炎和抗菌的作用,有助於預防和緩解與子宮相關的炎症問題,使子宮內灸丸在應對女性健康方面更加全面有效。因此,麝香的加入不僅增強了方劑的療效,還為女性提供了全方位的健康支持。

子宮內灸丸是一種中藥方劑,其成分中包含皁莢,主要是因為皁莢具有獨特的藥理特性。皁莢的主要成分皁苷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局部的微循環,對於改善子宮的血液供應有積極的作用。這對於女性的生殖系統健康至關重要,特別是在治療某些婦科疾病時,增強子宮的供血能夠幫助改善症狀。

此外,皁莢還具有一定的抗炎和鎮痛效果,能夠減輕子宮內部的炎症反應,從而減少因為經痛或其他婦科不適引起的不適感。其天然的藥道使得與其他藥材相結合時,能夠增強整體方劑的療效,達到綜合調理的效果。透過這些作用,皁莢在子宮內灸丸中的配置,不僅是基於其藥用特性更是針對女性健康的全方位考量,旨在提供更為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案。

子宮內灸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花椒,主要是因為花椒具備多種藥用價值。首先,花椒具有良好的暖宮效果,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宮寒的症狀,這對於女性的生殖健康尤為重要。花椒所含的揮發油及其辛辣成分,能夠加強人體的氣血運行,從而達到溫經散寒的目的。

此外,花椒還有助於緩解痛經及經期不規則的問題,因為其能刺激神經系統,減輕腹部的不適感。傳統中醫理論中,花椒被認為有行氣的功能,可幫助疏通經絡,促進內部的氣血流通,使整體身體狀況更為平衡。這些特性使得花椒成為子宮內灸丸中重要的組成成分,既可以增強其他藥材的療效,也能提升整體方劑的功效,對女性朋友的健康產生積極的影響。因此,花椒在該方劑中的應用可謂恰如其分,充分體現了中醫藥的智慧。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子宮內灸丸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無子」,即女子不孕之症。古代醫家認為不孕多因胞宮寒凝、氣血瘀滯或痰濕阻絡,導致經脈不通、胞宮失溫,難以攝精成孕。此方以「內灸」為名,取其溫通之力,直接納藥於陰道(產宮),透過局部藥效刺激胞宮,散寒除濕、通絡活血,以創造適宜受孕的內環境。

二、組成與藥理邏輯推論

1. 麝香(2分,研)

  • 特性:辛溫香竄,通行十二經,具強力開竅、活血散結之效。
  • 作用:於此方中,麝香穿透力極強,可引領諸藥直達胞宮,破除瘀滯,促進氣血運行。其「走而不守」之性,能迅速疏通經絡,改善胞宮氣血循環。

2. 皂莢(10分,塗酥炙後去皮子)

  • 特性:辛鹹溫燥,能祛痰、除濕、通竅。
  • 作用:此方以酥炙緩和皂莢峻烈之性,兼顧溫通與潤燥。其祛痰濕、通閉塞之功,可清除胞宮痰瘀阻滯,為受孕掃除病理產物。

3. 蜀椒(6分,汗)

  • 特性:辛熱純陽,溫中散寒,燥濕殺蟲。
  • 作用:蜀椒「汗製」後辛熱之性更顯,能驅除胞宮寒濕,溫暖下焦。寒濕得散,則血脈流通,適宜胚胎著床。

三、配伍與治療原理

  1. 溫通逐瘀為主軸
    • 三藥皆具辛溫之性,形成「溫陽—祛痰—活血」聯動。麝香開竅破瘀,皂莢滌痰通絡,蜀椒散寒暖宮,共同化解「寒、痰、瘀」三大不孕病機。
  2. 局部用藥直達病所
    • 煉蜜為丸、棉裹納陰,使藥力集中作用於胞宮,避免口服經脾胃吸收的藥效耗散。留棉線外引,可隨時取出,調整療程。
  3. 動靜結合之妙
    • 麝香走竄(動)配合皂莢、蜀椒之溫固(靜),既快速疏通又持續溫養,符合「攻邪不傷正」的傳統思路。

四、可能功效延伸

  1. 調經助孕:改善因寒凝血瘀導致的月經不調、痛經。
  2. 化濕除帶:針對痰濕下注之白帶量多、質稠,間接營造受孕環境。

總結:此方以局部溫灸之理,透過辛香溫通之品,直接作用於胞宮,破除寒濕痰瘀之邪,體現古人「外治內效」的智慧,然其機理與現代醫學差異甚大,需進一步探討。

傳統服藥法


麝香2分(研),皂莢10分(塗酥炙,削去黑皮子),蜀椒6分(汗)。上藥治下篩,煉蜜為丸,如酸棗仁大。
以綿裹納產宮中,留少綿線出。覺憎寒不淨下多,即抽棉線出卻丸藥,1日1度換之。無問晝夜皆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女性不孕症

相同名稱方劑


子宮內灸丸, 出處:《外台》卷三十三引《廣濟方》。 組成:麝香2分(研),皂莢10分(塗酥炙,削去黑皮子),蜀椒6分(汗)。 主治:無子。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