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訂鱉甲解肝煎

新訂鱉甲解肝煎

XIN DING BIE JIA JIE GAN JI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黑熱病證治指南》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23

熱/寒比例

(0.39)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7%
脾經 13%
心經 11%
腎經 11%
胃經 11%
膽經 5%
肺經 5%
小腸經 2%
膀胱經 2%
心包經 2%
三焦經 2%
大腸經 2%
肝經
脾經
心經
腎經
胃經
膽經
肺經
小腸經
膀胱經
心包經
三焦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新訂鱉甲解肝煎」方劑中包含「鱉甲」,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鱉甲具有清熱解毒之效:鱉甲性寒,入肝經,可清熱涼血,解毒消腫。對於肝火旺盛、熱毒熾盛所致的肝病,如肝炎、肝硬化等,具有較好的療效。
  2. 鱉甲可軟堅散結:鱉甲具有軟堅散結之效,對於肝臟腫大、結節等症狀,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新訂鱉甲解肝煎」方劑中加入「鱉甲」,旨在通過其清熱解毒、軟堅散結的功效,達到治療肝病的目的。

新訂鱉甲解肝煎中包含蟅蟲,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蟅蟲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其入肝經,可有效治療肝熱引起的各種症狀,如目赤腫痛、口苦咽乾、肝火上炎等。
  2. 活血化瘀,散結消腫: 蟅蟲還具有活血化瘀、散結消腫的功效,可治療瘀血阻滯引起的各種病症,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

因此,蟅蟲的加入,可增強方劑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活血化瘀等功效,更有效地治療肝熱引起的各種病症。

新訂鱉甲解肝煎中加入桂枝,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活血化瘀: 鱉甲性寒,擅長清熱解毒,但容易寒凝血瘀。桂枝性溫,能溫陽散寒,促進血液循環,與鱉甲相配,可避免寒性過盛,並有助於藥物更好地發揮清熱解毒功效。
  2.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 桂枝具有一定的解表作用,與鱉甲、丹皮等藥物配合,可更有效地疏散外邪,並幫助清除肝臟積熱,達到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治療目的。

新訂鱉甲解肝煎中加入青皮,主要有兩個原因:

  1.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青皮味苦辛,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疏肝解鬱、行氣止痛的功效。肝氣鬱結會導致肝區疼痛、脅肋脹滿等症狀,而青皮可以疏通肝氣,緩解疼痛。
  2. 配合鱉甲,清熱解毒:鱉甲味甘鹹,性平,入肝、腎經,具有清熱解毒、滋陰降火的作用。青皮的苦寒之性可以輔助鱉甲清熱解毒,並促進藥效發揮。

總之,青皮在該方劑中起到疏肝理氣、行氣止痛、清熱解毒的作用,與鱉甲協同作用,治療肝氣鬱結、肝區疼痛等病症。

新訂鱉甲解肝煎方中包含穿山甲,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通經活絡,消腫散結:穿山甲性味辛溫,具有通經活絡、消腫散結之效。肝臟若有瘀血阻滯,可使用穿山甲以疏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達到消腫散結之目的。
  2. 改善肝臟功能:穿山甲入肝經,能改善肝臟功能,對於肝臟疾病引起的黃疸、腹水等症狀具有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新訂鱉甲解肝煎方中加入穿山甲,可有效改善肝臟功能,促進肝臟疾病的康復。

新訂鱉甲解肝煎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瀉火解毒: 大黃味苦寒,性急,入肝、胃、大腸經,具有瀉熱解毒、清肝利膽、通便止痛之效。鱉甲解肝煎的主要功效為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大黃的瀉火解毒作用可以配合鱉甲等藥物,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2. 促進藥物吸收: 大黃具有通便作用,可以促進其他藥物在腸道的吸收,提高藥效。鱉甲解肝煎中,一些藥物可能在腸道內難以吸收,加入大黃可以幫助其更好地吸收,發揮藥效。

「新訂鱉甲解肝煎」中加入海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軟堅散結:海藻性寒,味鹹,入肝經,具有軟堅散結、消痰利水之效。肝經瘀滯,肝氣鬱結,可導致肝腫脹疼痛,海藻能有效化解肝臟結塊,疏肝理氣,緩解疼痛。
  2. 清熱解毒:海藻亦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清熱利濕,散結消腫。對於肝臟熱毒,或因濕熱導致的肝腫脹疼痛,海藻能起到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更能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新訂鱉甲解肝煎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血活血,養肝潤燥: 當歸味甘辛,性溫,具有補血活血、養血潤燥的功效。鱉甲主治肝硬化、肝腹水,但其性寒,長期服用易傷脾胃,影響血氣運行。當歸可補益氣血,促進血液循環,緩解鱉甲寒性對脾胃的損傷,並協同鱉甲滋陰潤燥,改善肝臟功能。
  2.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 新訂鱉甲解肝煎以鱉甲為主藥,性寒,需佐以溫性藥物調和藥性,避免寒涼傷胃。當歸性溫,可中和鱉甲的寒性,使藥性平和,更好地發揮其滋陰清熱、解毒散結的功效。同時,當歸與鱉甲相配,可以更有效地改善肝臟機能,達到治療肝病的目的。

新訂鱉甲解肝煎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其 養血柔肝 的功效。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入肝脾經。其具有 養血柔肝、斂陰止痛、平抑肝陽、緩解痙攣 等作用。

肝臟喜柔惡燥,白芍能 滋養肝陰,緩解肝氣鬱結,並 抑制肝火上炎,從而達到 保護肝臟 的作用。

同時,白芍還能 調和氣血,配合鱉甲等藥物,共同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達到治療肝病的目的。

新訂鱉甲解肝煎方中加入牡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平肝潛陽,軟堅散結:牡蠣性寒,味鹹,入肝、腎經,具有平肝潛陽、軟堅散結之效。鱉甲解肝煎主治肝陽上亢,肝風內動,導致頭暈目眩、耳鳴心悸等症狀,牡蠣能平息肝陽,鎮定肝風,緩解眩暈等症狀。
  2. 清熱解毒,滋陰潤燥:牡蠣兼具清熱解毒、滋陰潤燥之效。肝陽上亢易導致肝火旺盛,牡蠣能清熱瀉火,緩解肝火上炎所致的口乾舌燥、咽喉腫痛等症狀。同時,牡蠣滋陰潤燥,可改善肝血不足所致的皮膚乾燥、口脣乾裂等症狀。

綜上,牡蠣的加入既能平肝潛陽,鎮定肝風,又能清熱解毒,滋陰潤燥,與方中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協同發揮治療肝陽上亢之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新訂鱉甲解肝煎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解析

此方專治「黑熱病」之特殊證候,其主症特徵為:

  1. 體表陰寒瘀結:皮膚黧黑、眼眶青陷、環唇黑黯,顯現「血瘀水停」之象,符合中醫「黑屬腎、青屬肝」的寒凝血瘀病機。
  2. 肝絡瘀阻腹脹:腹部獨大如壅、腹皮青黑、筋脈暴露,屬「肝血瘀結,水氣內停」引起的「單腹脹」(類似鼓脹),疼痛夜半加劇,反映陰寒病邪旺盛於子時(陰極之時)。
  3. 氣機郁滯:頸脈跳動、呼吸脅痛、脈弦細郁結,提示肝氣鬱結、疏泄失常,導致氣滯血瘀與水濕互結。

綜合病機為 「肝絡瘀阻,寒濕凝結,氣血水互結」,屬陰證、裏實夾瘀之候。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君臣佐使分析

  • 君藥
    酥炙鱉甲(軟堅散結)+ 酒炒蟄蟲(破血逐瘀)
    → 直入肝經血分,破解久病形成的「癥瘕積聚」,針對腹大筋露之症。

  • 臣藥
    煨蜀漆(消痰水)、漂盡海藻(散結利水)、生牡蠣(軟堅化痰)
    → 協同化解「痰瘀水濕」互結;配合酒炒大黃(瀉下通瘀),使邪從二便出。

  • 佐藥
    甜桂心(溫陽通脈)、小青皮+青柴胡(疏肝理氣)、當歸+奎白芍(養血柔肝)
    → 溫散肝經寒凝,調和氣血,防破血藥傷正。

  • 使藥
    炙山甲(通絡走竄)
    → 引藥直達病所,貫通瘀阻之肝絡。

(2)方劑核心作用

全方以 「破瘀為主,輔以利水、溫通、疏肝」 為治療邏輯:

  1. 攻堅破結:鱉甲、蟄蟲、大黃、山甲集中攻逐肝絡瘀血,破除有形之邪。
  2. 分消水濕:蜀漆、海藻、牡蠣消痰水,配合大黃導下,實現「去菀陳莝」之效。
  3. 溫行氣血:桂心助陽化氣,當歸、白芍養血濡絡,青皮、柴胡條達肝氣,避免純攻伐傷正。

(3)配伍特色

  • 「血水同治」:瘀血與水濕並祛,符合「血不利則為水」理論。
  • 「寒溫並用」:大黃苦寒瀉下與桂心辛溫相制約,針對寒熱錯雜之瘀結。
  • 「攻補兼施」:破血藥中佐養血柔肝,體現「治肝需養肝」的思維。

三、總結

此方為清代以後針對黑熱病(或類似鼓脹重症)的改良方劑,結合 張仲景「鱉甲煎丸」破瘀張介賓「解肝煎」疏肝 的思路,專攻 肝絡瘀結、寒濕壅滯 之重症。其組方側重「蟲類藥+鱗甲類藥」的協同破積,並透過溫通與利水雙向調節,體現中醫「通陽不在溫,而在利小便」的治法智慧。

傳統服藥法


酥炙鱉甲、酒炒蟄蟲、甜桂心、小青皮、煨蜀漆、炙山甲、酒炒大黃、漂盡海藻、當歸、奎白芍、生牡蠣、青柴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較強的活血化瘀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舌苔青色

相同名稱方劑


新訂鱉甲解肝煎, 出處:《黑熱病證治指南》。 組成:酥炙鱉甲、酒炒(庶蟲)蟲、甜桂心、小青皮、煨蜀漆、炙山甲、酒炒大黃、漂盡海藻、當歸、奎白芍、生牡蠣、青柴胡。 主治:黑熱病。皮膚黧黑,眼眶青陷,環唇黑黯,頸長而細,頸脈跳動,四肢細弱,惟腹獨大如覆壅,腹皮青黑,繃急光亮,筋露如網,引及腹肋高張,觸手則肋膜皆痛,呼吸亦痛,每至夜半,其痛尤烈,此時痛脹並作,煩苦不可名狀,舌青晦淡滑,脈弦細鬱結。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