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牛黃丸

清心牛黃丸

QING XIN NIU HUA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4

熱/寒比例

偏寒 (0.8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3%
心經 21%
肝經 18%
肺經 13%
胃經 9%
大腸經 5%
膽經 5%
腎經 4%
脾經
心經
肝經
肺經
胃經
大腸經
膽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清心牛黃丸中加入天南星,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開竅醒神: 天南星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開竅醒神之效。對於中風昏迷、痰濁阻竅、神志不清等症狀,天南星可以起到化痰開竅、醒神定志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作用,增強清心牛黃丸的醒腦開竅功效。
  2. 化痰止咳: 天南星亦有化痰止咳之效,能夠有效地清除痰濁,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清心牛黃丸中加入天南星,可以協同其他藥物共同作用,達到清熱解毒、化痰止咳、開竅醒神的目的。

清心牛黃丸中含有牛黃,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 清熱解毒: 牛黃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鎮驚開竅之功效,可有效治療熱病神昏、高熱驚厥等症狀。

二、 豁痰開竅: 牛黃能通利血脈,開竅醒神,對於痰濁阻竅、神志不清等症狀有顯著效果。

因此,清心牛黃丸中加入牛黃,能夠有效發揮清熱解毒、豁痰開竅的功效,使其成為治療熱病神昏、高熱驚厥、痰濁阻竅等症狀的常用中藥方劑。

清心牛黃丸中包含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黃連味苦寒,入心、胃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解毒之效。清心牛黃丸用於治療熱病神昏、高熱驚厥等症,黃連可清心火、降熱毒,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清熱解毒、鎮驚開竅之效。
  2. 抑制心火亢盛:清心牛黃丸中,牛黃、麝香等具有開竅醒神之效,而黃連則可抑制心火亢盛,避免藥性過於燥烈,導致心神不寧,確保藥物安全有效地發揮作用。

清心牛黃丸中包含當歸,看似與清熱解毒的主治方向不符,但實際上卻有其深意。

當歸味甘辛,性溫,具有活血化瘀、補血調經的功效。它在方劑中主要起到以下作用:

  1. 緩解藥性: 牛黃、黃連等藥性偏寒,加入當歸可緩解其寒性,避免損傷脾胃。
  2. 促進血液循環: 清心牛黃丸用於治療熱病神昏,當歸活血化瘀,有助於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藥物吸收和作用。

因此,當歸的加入,既能調節方劑的寒熱之性,又能增強藥效,起到協調的作用。

清心牛黃丸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減緩毒性: 牛黃、黃連等藥性較烈,甘草性平味甘,能調和諸藥,減緩其毒性,使藥性更平和,避免傷胃損脾。
  2. 增強藥效,提高療效: 甘草能增強其他藥物的藥效,如能增強黃連的清熱瀉火之功,與其他藥物配合,相輔相成,提高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因此,甘草在清心牛黃丸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成分之一。

清心牛黃丸中含有硃砂,其加入原因主要有二:

一、 鎮心安神: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之效。在清心牛黃丸中,它能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緩解高熱驚厥、神志昏迷等症狀。

二、 清熱解毒:硃砂具有一定的解毒功效,能抑制細菌和病毒的生長,有助於清熱解毒,緩解發熱、口渴、咽喉腫痛等症狀。

然而,硃砂含有汞,長期服用可能導致汞中毒,因此使用清心牛黃丸需謹慎,並遵醫囑使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清心牛黃丸]主治癲癇狂證、中風痰閉及痰熱擾心之證,具體表現包括:

  1. 神志異常:如癲癇(痰蒙清竅)、狂證(痰火擾心)、暴中神昏不語(痰塞心包),反映此方針對痰熱閉阻心竅所致的精神意識障礙。
  2. 風痰經絡證:口角流涎、口目斜、手足痿軟,屬風痰阻絡或痰熱傷筋之象,提示方劑兼顧化痰通絡之效。
  3. 痰熱內蘊證:煩熱氣急、痰涎壅盛,顯示其清心化痰、瀉火解毒的核心功能,適用於熱痰膠結、上蒙心包之病機。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君藥

    • 牛黃:清心豁痰、開竅醒神,直折心包痰火,為治熱閉神昏之要藥。
    • 黃連:苦寒瀉心火,與牛黃協力清解心經實熱,奠定方劑瀉火解毒基調。
  2. 臣藥

    • 膽星:化痰息風,專攻痰熱驚風,助牛黃化痰開竅,針對癲癇抽搐、痰涎壅盛。
    • 辰砂(朱砂):鎮心神、安魂魄,輔牛黃安定躁動之神志,並制約痰火擾心之煩躁。
  3. 佐使藥

    • 歸身:養血活血,防黃連、牛黃苦寒傷陰,兼顧痰熱日久耗血之弊。
    • 甘草:調和諸藥,緩和峻猛之性,並益氣護胃。

全方配伍邏輯

  • 清熱化痰為本:牛黃、膽星、黃連三藥協同,清心火、化熱痰,切中「痰熱閉竅」病機。
  • 開竅與鎮靜並行:牛黃開竅、辰砂鎮靜,一動一靜,調節神志亢奮或昏蒙。
  • 攻邪兼顧護正:歸身養血、甘草和中,使瀉火化痰不傷正氣。

治療原理
此方以「清心瀉火—化痰開竅—鎮驚安神」為軸心,透過解除痰熱對心包的壅遏,恢復心神清明,並緩解痰熱流竄經絡所致肢體症狀。其丸劑設計(綠豆大)、臨臥服法,契合痰熱病證「夜間易發」「病勢纏綿」之特點,緩攻痰熱而不傷脾胃。

傳統服藥法


膽星1兩,牛黃2錢,黃連1兩,歸身半兩,甘草半兩,辰砂半兩。
上為末,浸湯蒸餅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50丸,臨臥時唾津咽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用量宜慎。

相關疾病


癲癇多痰四肢痿軟無力口角自動會流口水癡呆智能低下昏迷突然暈倒不省人事

相同名稱方劑


清心牛黃丸, 出處:《醫學綱目》卷十七。 組成:膽星1兩,牛黃2錢,黃連1兩,歸身半兩,甘草半兩,辰砂半兩。 主治:癲癇狂,口角流涎不止,口目斜,手足痿軟。暴中神昏不語,痰塞心包,口角流涎,煩熱氣急,一切痰熱閉遏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