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頭丸

WU TOU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本事》卷三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32

寒性指數

8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5%
肝經 25%
脾經 25%
腎經 25%
心經
肝經
脾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烏頭丸中包含烏頭,主要原因如下:

  1. 溫經散寒,止痛:烏頭性溫,味辛,入心、肺、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止痛的功效。對於寒邪凝滯經絡,導致的肢體疼痛、麻木、關節僵硬等症狀,烏頭能夠溫經散寒,緩解疼痛。
  2. 祛風濕:烏頭亦能祛風濕,對於風寒濕邪侵襲導致的痺痛、關節腫痛等症狀,烏頭能夠驅散寒濕,改善疼痛。

烏頭性峻烈,具有毒性,需由醫師辨證施治,嚴格控制用量。不可自行服用或隨意增加劑量,以免造成中毒。

主治功效


烏頭丸是中藥方劑之一,用於治療長期患有風癬、全身皮膚呈黑色、身體像木頭一樣僵硬、皮膚粗糙、四肢麻痹等症狀。

烏頭丸的主要成分是烏頭,烏頭具有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等功效,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痛、鼻塞、喉嚨痛、風濕痹痛、腰痠背痛、中風半身不遂、頭風頭痛、心腹冷痛、陰疽腫毒、瘀血腫痛等症。烏頭性溫辛、有毒,歸肺、腎經,具有活絡止痛之功,常與五靈脂同用,治一切癱瘓風。

烏頭丸的組成介紹如下:

  1. 烏頭:具有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等功效,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痛、鼻塞、喉嚨痛、風濕痹痛、腰痠背痛、中風半身不遂、頭風頭痛、心腹冷痛、陰疽腫毒、瘀血腫痛等症。烏頭性溫辛、有毒,歸肺、腎經,具有活絡止痛之功,常與五靈脂同用,治一切癱瘓風。

總結:烏頭丸是中藥方劑之一,用於治療長期患有風癬、全身皮膚呈黑色、身體像木頭一樣僵硬、皮膚粗糙、四肢麻痹等症狀。烏頭丸的主要成分是烏頭,烏頭具有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等功效,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痛、鼻塞、喉嚨痛、風濕痹痛、腰痠背痛、中風半身不遂、頭風頭痛、心腹冷痛、陰疽腫毒、瘀血腫痛等症。烏頭丸性溫辛、有毒,歸肺、腎經,具有活絡止痛之功,常與五靈脂同用,治一切癱瘓風。

傳統服藥法


黑牽牛、川五靈脂(淘去沙)、大烏頭(皮光而大者,析開)。
上藥並生為細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丸,空心、食前鹽湯或酒任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氣喘心絞痛肺結核坐骨神經痛胰臟炎腳氣病瘧疾麻痺腹股溝疝氣心內膜炎胃潰瘍五十肩胃及十二指腸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百日咳心肌梗塞肺性心臟病心包炎心肌炎

相同名稱方劑


烏頭丸, 出處:《本事》卷三。 組成:草烏頭1斤。 主治:宿患風癬,遍身黑色,肌體如木,皮膚粗澀,及四肢麻痹。

烏頭丸, 出處:《普濟方》卷二八○引《經驗良方》。 組成:川烏頭(去皮尖)1兩(生用),荊芥穗2兩。 主治:瘡腫。

烏頭丸, 出處:《雞峰》卷十八。 組成:草烏頭半斤,青鹽4兩,青橘皮2分,陳皮2分,良薑2分,乾薑2分,茴香2分。 主治:停飲。

烏頭丸, 出處:《本事》卷四。 組成:川烏2兩(去皮尖),草烏1兩(2味以黑豆半斤煮透軟,去皮臍,切片,日乾),地龍(去土)半兩,白附子(炮)半兩,天麻半兩。 主治:腎臟風上攻下注,生瘡並癬。

烏頭丸, 出處:《博濟》卷二。 組成:烏頭1斤(用東流河水浸14日,每日3度換水。日滿取出,去黑皮并臍尖,切作柳葉片,入牽牛子1合同炒,候香熟,去牽牛子不用),舶上茴香2兩(另杵爲末),青鹽5兩(另研),陳皮(去白)2兩,牛膝5兩(細切,以好酒浸7日,爛研),川椒5兩(揀去子)。 主治:暖水臟,壯筋骨,縮小便。主治:風。

烏頭丸, 出處:《普濟方》卷二二○引《廣南四時攝生論》。 組成: 烏頭丸(《普濟方》卷二二○引《廣南四時攝生論》。)出處:《普濟方》卷二二○引《廣南四時攝生論》。組成:川烏頭1斤(以川中無積草者。先以黑豆1鬭,用水與烏頭同煮,水乾旋添湯,煮豆爛爲度,出豆不用。烏頭去皮臍,以竹刀切作片,用鹽4兩,湯化爲水,將烏頭同煎爛,研成膏子,乃用後藥),肉豆蔻4斤,沉香1兩半,破故紙1兩(微炒),巴戟天1兩(去心),海桐皮2兩,牛膝2兩半,茴香2兩(微炒),甘草半兩,天麻1兩半,虎脛骨1兩,檳榔1兩。主治:補暖,疏風,治氣。 。 主治:補暖,疏風,治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