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藥半夏湯

WU YAO BAN XIA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7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6%
肺經 25%
胃經 15%
肝經 10%
腎經 8%
三焦經 6%
膀胱經 3%
心經 3%
脾經
肺經
胃經
肝經
腎經
三焦經
膀胱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烏藥半夏湯」

烏藥半夏湯,是由黨參、半夏、烏藥、香附、茯苓、陳皮、砂仁等中藥材組成的方劑,具有理氣行氣、燥濕化痰、活血止痛的功效。主治氣滯噎嗝,即氣機運行不暢,導致咽喉部有異物哽塞感,伴有呃逆、嘔吐等症狀。

藥方組成及功效

  1. 半夏:性溫,味辛,歸肺、脾、胃經。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適用於咳嗽、哮喘、嘔吐、腹脹、水腫等症狀。

  2.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功效。適用於濕阻氣滯痰凝所致之肺失宣肅、脾失健運之證。

  3. 黨參:性平,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中益氣、健脾胃、生津止渴、補血、安神等功效。適用於氣虛乏力、脾胃虛弱、口乾舌燥、咽喉疼痛等症狀。

  4.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適用於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等症。

  5. 砂仁:性溫,味辛,歸脾、胃、腎經。具有燥濕、芳香化濕、理氣行氣、止瀉、安胎、健脾胃等功效。適用於濕濁中阻、脘痞不飢、脾胃虛寒、嘔吐泄瀉、妊娠惡阻、胎動不安等症狀。

  6. 烏藥:性溫,味辛、苦,歸脾胃、腎經。具有理氣行氣、補陽、行氣止痛、散寒止咳、消腫散結、祛痰等功效。適用於七情鬱結、氣血凝停、霍亂吐瀉、痰食稽留、寒凝氣滯的小腸疝氣等症。

  7. 香附:性辛,味苦,歸肝、脾經。具有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的功效。適用於肝氣鬱結引起的胸脅脹滿、脘腹疼痛、食慾不振、月經不調、痛經等症狀。

總結

烏藥半夏湯,是由黨參、半夏、烏藥、香附、茯苓、陳皮、砂仁等中藥材組成的方劑,具有理氣行氣、燥濕化痰、活血止痛的功效。主治氣滯噎嗝,即氣機運行不暢,導致咽喉部有異物哽塞感,伴有呃逆、嘔吐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黨參(去蘆,米炒)3錢,半夏(制)2錢,烏藥2錢,香附(酒炒,杵)1錢5分,茯苓1錢5分,陳皮1錢,砂仁(杵)7分,炙草6分。
如痰涎多者,加泡吳萸6分。
加生薑2片,水煎服。

方劑組成解釋


烏藥半夏湯由烏藥、半夏、香附、茯苓、陳皮、砂仁組成。烏藥具有理氣化痰、行氣止痛的作用;半夏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作用;香附具有理氣解鬱、行氣止痛的作用;茯苓具有健脾滲濕、利水消腫的作用;陳皮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作用;砂仁具有化痰行氣、和胃止嘔的作用。烏藥半夏湯這張方劑主要用於治療氣滯引起的噎嗝,其中烏藥和半夏是主要的治療藥物,香附、茯苓、陳皮、砂仁等可以起到輔助作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烏藥半夏湯是一張中醫方劑,不建議自行服用。如果有需要,可以咨詢中醫師,在醫師的指導下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烏藥半夏湯, 出處:《不知醫必要》卷三。 組成:黨參(去蘆,米炒)3錢,半夏(制)2錢,烏藥2錢,香附(酒炒,杵)1錢5分,茯苓1錢5分,陳皮1錢,砂仁(杵)7分,炙草6分。 主治:氣滯噎嗝。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