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活丸

快活丸

KUAI HUO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3

寒性指數

9

熱/寒比例

(2.56)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1%
胃經 21%
脾經 21%
肝經 14%
大腸經 7%
腎經 6%
心經 6%
肺經
胃經
脾經
肝經
大腸經
腎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快活丸中加入枳殼,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疏肝理氣:枳殼味苦性寒,具有疏肝理氣、消食化積的功效。快活丸主要用於治療肝氣鬱結所致的胸悶、脅痛、食慾不振等症狀,而枳殼可有效緩解肝氣鬱滯,使氣機疏通,從而達到緩解症狀的目的。
  2. 降逆止嘔:枳殼還具有一定的降逆止嘔作用,可用於治療胃氣上逆所致的噁心、嘔吐等症狀。快活丸中加入枳殼,可以更好地緩解胃氣上逆,達到止嘔的效果。

因此,快活丸中加入枳殼,不僅可以疏肝理氣,還可以降逆止嘔,有利於全面治療肝氣鬱結所致的多種症狀。

快活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主要成分之一為肉桂。肉桂在中醫中被廣泛應用,主要因為其具有溫陽散寒的功效。肉桂能夠促進血液循環,適合用於體寒、手腳冰冷的患者。同時,肉桂還能改善脾胃的運作,有助於消化,對於胃寒引起的不適症狀,能起到緩解作用。

另外,肉桂含有豐富的揮發油,具有抗氧化和抗炎的特性,可以增強免疫系統,抵抗疾病。這些特性使肉桂成為快活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助於整體方劑的療效,尤其是在調理身體、促進健康方面。快活丸的組閤中,肉桂不僅貢獻了溫暖的特性,還起到了輔助其他藥材增強效果的作用,讓整個方劑更具協同療效。因此,肉桂的存在使得快活丸在調整身體狀態及促進健康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快活丸中加入桔梗,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宣肺利咽: 桔梗味辛甘,性平,入肺經,具有宣肺利咽之功。快活丸以治療痰阻肺經,咳嗽痰多,咽喉腫痛等症為主,而桔梗的宣肺利咽之效,有助於疏通肺氣,化痰止咳,緩解咽喉不適。
  2. 升提中氣: 桔梗具有升提中氣的作用,可以幫助提升氣機,使氣血運行通暢。快活丸中加入桔梗,一方面可以幫助宣通肺氣,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中氣,使藥效更易達病所,提高療效。

快活丸中包含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燥濕化痰: 半夏性味辛溫,具有燥濕化痰之效。快活丸用於治療痰多、胸悶、咳嗽等症,半夏能有效祛除痰溼,緩解胸悶不適,並利於咳痰。
  2. 降逆止嘔: 半夏還有降逆止嘔的作用,能緩解胃氣上逆導致的噁心、嘔吐等症狀。快活丸中常配伍其他降逆止嘔藥物,共同發揮作用,使患者更快恢復。

總而言之,半夏在快活丸中起到燥溼化痰、降逆止嘔的重要作用,幫助緩解痰多、胸悶、噁心等症狀,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快活丸」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痰飲」。古代中醫所謂「痰飲」,泛指體內水液代謝失常所生的病理產物,停聚於臟腑、經絡等處,引發咳喘、胸悶、嘔惡、脘腹脹滿、頭眩等症狀。

二、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一)藥物組成與性味歸經

  1. 五味子(微炒)

    • 性味:酸、甘,溫
    • 歸經:肺、心、腎經
    • 功效:斂肺止咳、生津斂汗,兼能澀腸止瀉。
    • 在此方中:雖具收澀之性,然配伍行氣消痰之品,可防痰飲壅滯之弊,或取其調和氣機之功。
  2. 枳殼(去瓤,微炒)

    • 性味:苦、辛、酸,微寒
    • 歸經:脾、胃、大腸經
    • 功效:破氣消積、化痰除痞,善行胸膈滯氣。
    • 在此方中:為君藥之一,主導行氣消痰,開通痰飲鬱結。
  3. 糯米(炒香熟)

    • 性味:甘,溫
    • 歸經:脾、胃、肺經
    • 功效:補中益氣,溫和脾胃。
    • 在此方中:輔助脾胃運化,緩和諸藥峻烈之性,防傷正氣。
  4. 檳榔(銼)

    • 性味:苦、辛,溫
    • 歸經:胃、大腸經
    • 功效:下氣行滯、消食化積,兼能利水。
    • 在此方中:助枳殼破氣消痰,兼導痰濕下行。
  5. 京三稜(炮)、蓬莪朮(炮)

    • 性味:辛、苦,溫(二者皆為破血行氣之品)
    • 歸經:肝、脾經
    • 功效:破血行氣、消積止痛。
    • 在此方中:針對痰飲兼氣滯血瘀者,活血以助化痰。
  6. 鬱李仁(湯浸,去皮)

    • 性味:辛、苦、甘,平
    • 歸經:脾、大腸、小腸經
    • 功效:潤腸通便、下氣利水。
    • 在此方中:導痰濕從二便而出,與檳榔協同下行。
  7. 青橘皮(湯去白,焙)

    • 性味:苦、辛,溫
    • 歸經:肝、膽、胃經
    • 功效:疏肝破氣、消積化滯。
    • 在此方中:助枳殼、檳榔行氣解鬱,暢通中焦。
  8. 半夏(生薑製)

    • 性味:辛,溫(有毒,生薑製減其毒性)
    • 歸經:脾、胃、肺經
    • 功效:燥濕化痰、降逆止嘔。
    • 在此方中:為化痰主力,配伍生薑增強溫化痰飲之效。

(二)配伍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行氣為主,化痰為輔

    • 方中枳殼、青皮、檳榔、三稜、莪朮等,皆屬行氣破滯之品,側重解開氣機壅滯,佐以半夏、生薑化痰,體現「氣行則痰消」之理。
  2. 標本兼顧

    • 治標:針對痰飲直接攻逐(如半夏燥濕、鬱李仁利水)。
    • 顧本:糯米健脾防傷正,五味子調節氣機,防行散過度。
  3. 多途徑祛邪

    • 透過行氣(枳殼、青皮)、活血(三稜、莪朮)、利水(鬱李仁)、通便(檳榔)等不同途徑,促使痰飲分化排出。

(三)推測功效延伸

此方雖言主治「痰飲」,然其組方偏重氣滯痰阻,可能更適用於以下證型:

  • 痰氣交阻:胸膈痞滿、噯氣吞酸、脘腹脹痛。
  • 痰食積滯:消化不良、嘔吐痰涎、大便不暢。
  • 血瘀痰凝:痰飲日久兼見刺痛、舌暗等瘀象者。

三、製方特點

  1. 生薑半夏糊丸:增強溫化痰飲之效,並緩和藥性。
  2. 綠豆大丸劑:方便漸消緩散,適用痰飲漸積之證。
  3. 食後服用:借穀氣助藥力,專攻中上二焦痰滯。

此方體現中醫「結者散之」之法,以行氣活血為核心,輔以化痰利濕,適合痰飲實證而正氣未虛者。

傳統服藥法


五味子(微炒)1兩,枳殼(去瓤,微炒)1兩半,糯米(炒香熟)1兩半,檳榔(銼)半兩,京三稜(炮)半兩,蓬莪朮(炮)半兩,鬱李仁(湯浸,去皮)半兩,青橘皮(湯去白,焙)1兩。
消痰進食。
上為細末,用半夏一兩,生薑二兩爛煮,研細糊為丸,如綠豆大。
每服15-20丸。食後溫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久服。

相關疾病


大便秘結心內膜炎心包炎慢性腎衰竭細菌性食物中毒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二尖瓣狹窄嘔吐多痰噁心反胃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快活丸, 出處:《百一》卷五引韓倅子髦方。 組成:枳殼1兩半(炒),桂1兩,桔梗2兩,半夏(湯洗7遍)2兩。 主治:消食化痰,寬胸膈。主治:痰飲。

快活丸, 出處:《雞峰》卷二十。 組成:山茱萸、石茱萸、吳茱萸、金鈴子、杜茴香、官桂、青橘皮、陳橘皮(并生用)各等分。 主治:去寒濕,壯脾胃,寬膈快氣。主治:氣。

快活丸, 出處:《活幼心書》卷下。 組成:蒸餅1兩(去頂,剜空,入青礬,納半錢重,仍以碎餅屑緊塞上,用水紙封定,灰火中炮透,取出候冷用)。 主治:健脾化枳,進食肥肌。主治:丁奚疳證。

快活丸, 出處:《普濟方》卷一七一。 組成:木香3錢,橘紅3錢,青皮3錢,縮砂仁3錢,檳榔3錢,枳殼3錢,蓽澄茄3錢,白朮3錢,乾生薑3錢,三棱3錢,廣木半兩,神曲半兩,甘草半兩。 主治:胸膈飽悶。

快活丸, 出處:《普濟方》卷一七二。 組成:黑牽牛半斤,大麥芽半斤(用巴豆3錢,炒黃色,去巴豆),香附子4兩(炒,去毛),青皮3兩半,蘿蔔子4兩(炒),檳榔2兩,蓬朮4兩,三棱(酷炙)4兩,大黃2兩(生用)。 主治:積聚,宿食不消。

快活丸, 出處:《普濟方》卷二十二。 組成: 快活丸(《普濟方》卷二十二。)出處:《普濟方》卷二十二。組成:丁香3錢,官桂3錢,木香3錢,茴香3錢,乾薑5錢,蒼朮(去皮,炒)5錢。主治:療脾胃,順氣建陽,住小便。 。 主治:療脾胃,順氣建陽,住小便。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