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溫臟湯中包含肉荳蔻,主要原因有二:
一、 溫腎助陽: 肉荳蔻性溫,味辛,入腎經,能溫腎陽,散寒止痛。溫臟湯主治腎虛寒證,肉荳蔻可溫補腎陽,改善寒性腹痛、腰膝酸冷等症狀。
二、 行氣止痛: 肉荳蔻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可緩解因寒凝氣滯引起的腹部脹痛、腸鳴、腹瀉等症狀。溫臟湯中常與其他溫陽、理氣藥材配合使用,以增強溫腎助陽、行氣止痛的效果。
溫臟湯中加入乾薑,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 溫陽散寒: 乾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回陽救逆之效。溫臟湯主要用於治療寒邪客於臟腑,導致的腹痛、嘔吐、腹瀉等症狀,而乾薑能溫暖臟腑,驅散寒邪,起到溫陽散寒的作用。
- 促進血液循環: 乾薑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臟腑功能。寒邪客於臟腑,會導致血液循環不暢,而乾薑能溫陽散寒,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臟腑功能,從而達到治療效果。
溫臟湯中加入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行氣化濕: 厚朴味辛性溫,入脾、胃、肺經,具有行氣化濕、燥濕止瀉之效。溫臟湯用於治療脾胃虛寒,濕濁內停所致的脘腹冷痛、泄瀉等症,厚朴可促進脾胃氣機運行,化解濕濁,改善消化功能,緩解腹痛、腹瀉。
- 理氣散結: 厚朴還具有理氣散結的作用,能緩解因氣滯血瘀所致的胸悶、腹脹等症。溫臟湯中加入厚朴,可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理氣散結,改善脾胃功能的效果。
溫臟湯中加入龍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固本培元: 龍骨性微溫,味甘鹹,入心、腎經,具有鎮靜安神、補益腎氣、固精止遺的功效。溫臟湯以溫補心脾、益氣養血為目的,龍骨的加入有助於補益腎氣,進一步固本培元,提升藥效。
2. 固澀止脫: 龍骨能收斂固澀,有助於止汗止遺。溫臟湯若用於治療心脾虛弱導致的失眠多夢、心悸怔忡、盜汗等症狀,龍骨的加入則能起到固澀止脫的作用,加強整體療效。
溫臟湯中加入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回陽救逆: 附子性溫熱,入心、腎經,具有回陽救逆、溫補心腎的功效。對於心腎陽虛、陽氣衰微所致的臟腑虛寒、畏寒肢冷、面色蒼白、脈沉遲等症,附子能溫煦心陽,振奮腎陽,起到回陽救逆的作用。
- 溫通心脈: 附子能溫通心脈,改善心陽不足所致的心悸、胸悶、氣短等症狀。此外,附子還能溫通腎陽,改善腎陽不足所致的腰膝痠軟、夜尿頻多等症。
總而言之,溫臟湯中加入附子,正是利用其溫陽救逆、溫通心脈的藥性,以達到溫補心腎、改善虛寒症狀的目的。
溫臟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補血活血,溫腎助陽: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溫臟湯旨在溫補腎陽、改善血虛寒症,而當歸的補血活血作用,可增強腎陽的溫煦之力,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因血虛寒導致的肢冷、腰膝酸軟等症狀。
- 與其他藥材配伍,相輔相成:溫臟湯中其他藥材,如肉桂、附子等,多偏燥熱,容易耗血傷陰。當歸的補血滋陰之性,可緩解其他藥材的燥熱之性,使藥力平和,避免傷及正氣,更有利於溫補腎陽,達到治療目的。
溫臟湯中加入茅香,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溫暖脾胃,行氣止痛:茅香性溫,入脾胃經,能溫暖脾胃,促進消化吸收。同時,其辛香走竄之性,可行氣止痛,有助於緩解脾胃虛寒所致的脘腹冷痛、食慾不振等症狀。
- 燥濕健脾,利水消腫:茅香具有一定的燥濕作用,可祛除脾胃濕氣,健脾利濕,對於脾虛濕困所致的腹脹、水腫等症狀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總之,溫臟湯中加入茅香,旨在溫暖脾胃,行氣止痛,燥濕健脾,達到整體調理脾胃之目的。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溫臟湯」
溫臟湯,是中醫用於治療小兒痄痢不止、手足逆冷的方劑。
組成:
- 肉荳蔻:溫中散寒,行氣止痛。
- 乾薑:溫經散寒,溫裡溫中。
- 厚朴: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
- 龍骨:安神止驚,止瀉,止血。
- 附子: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
- 茅香:芳香化濁,溫中散寒。
功效:
- 溫暖脾胃,散寒止痛。
- 補益氣血,調經止痛。
- 安神止驚,止瀉,止血。
- 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
- 強筋骨,澀精止遺。
主治:
- 小兒痄痢不止,手足逆冷。
用法:
- 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禁忌:
- 孕婦禁用。
- 陰虛火旺者慎用。
總結: 溫臟湯是中醫用於治療小兒痄痢不止、手足逆冷的方劑。
方劑組成包括:肉荳蔻、乾薑、厚朴、龍骨、附子、當歸、茅香。
溫臟湯具有溫暖脾胃、散寒止痛、補益氣血、調經止痛、安神止驚、止瀉、止血、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強筋骨、澀精止遺等功效。
溫臟湯主治小兒痄痢不止、手足逆冷。
溫臟湯的用法是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溫臟湯的禁忌是孕婦禁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傳統服藥法
肉豆蔻1兩(去皮),乾薑1兩(炮),厚朴半兩(去皮,塗薑汁炒),龍骨半兩,附子1枚(重半兩,炮,去皮),當歸半兩,茅香半分。
上為細末。
每服1錢,水8分盞,加生薑3片,煎5分,去滓放溫,乳食前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溫熱燥烈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溫臟湯, 出處:《普濟方》卷三九七。 組成:肉豆蔻1兩(去皮),乾薑1兩(炮),厚朴半兩(去皮,塗薑汁炒),龍骨半兩,附子1枚(重半兩,炮,去皮),當歸半兩,茅香半分。 主治:小兒瀼痢不止,手足逆冷。
溫臟湯,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十八。 組成:人參(去蘆頭)1兩,白附子(炮)半兩,白朮半兩,陳皮(去白)半兩,丁香2兩半,神曲(炒黃)2兩半,麥芽(炒黃)2兩半,甘草(炙黃)2兩半。 主治:常服溫臟腑,暖脾胃,化宿冷,進飲食。主治:小兒因驚滯乳,氣不宣導,冷搏腸間,下利清沫;或乳多傷脾,奶瓣不化。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