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磨散

三磨散

SAN MO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2

寒性指數

2

熱/寒比例

極熱 (16.0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3%
胃經 25%
大腸經 16%
肺經 8%
腎經 8%
心經 8%
脾經
胃經
大腸經
肺經
腎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三磨散方中加入厚朴,主要基於其行氣消積燥濕化痰的功效。

厚朴味辛、苦,性溫,入脾、胃、肺經。其氣味芳香,可行氣散結,疏通氣機,消除積滯;其苦燥之性,可燥濕化痰,清熱解毒,對於痰濕阻滯所致的胸悶、腹脹、食慾不振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因此,三磨散中加入厚朴,可以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達到消食化積、理氣止痛、化痰止咳的功效,有效治療脾胃積滯、痰濕壅盛等病症。

三磨散中包含生薑,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溫中止嘔:生薑性溫,味辛,入肺、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嘔的效果。三磨散主要針對脾胃虛寒、寒凝氣滯導致的嘔吐,生薑可溫暖脾胃,驅散寒氣,止嘔止逆,配合其他藥物協同作用。
  2. 調和藥性:三磨散中其他藥物如半夏、茯苓等性偏寒涼,生薑可起到調和藥性,避免過寒傷胃的作用,使藥物更加平和,提高療效。

三磨散中包含附子,主要是因為附子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1. 回陽救逆,溫腎壯陽:附子為溫陽救逆之要藥,能溫補腎陽,驅寒止痛,對於陽氣虛衰、腎陽不足所致的肢體冰冷、畏寒怕冷、陽痿早泄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2. 祛風除濕,止痛止癢:附子亦具祛風除濕之功,能溫經散寒,對於風寒濕邪所致的關節疼痛、皮膚瘙癢等症狀也有一定效果。

因此,三磨散中加入附子,一方面可以溫補腎陽,另一方面也可祛風除濕,有助於治療陽虛寒凝、風寒濕邪所致的各種疾病。

三磨散中加入肉荳蔻,主要基於其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

肉荳蔻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暖脾胃、散寒止痛的作用。對於寒邪客胃,導致的脘腹冷痛、嘔吐泄瀉等症狀,肉荳蔻能有效溫中散寒,緩解疼痛。

此外,肉荳蔻還有行氣止痛的功效,能疏通氣機,消除腹痛、脹滿等症狀。三磨散中加入肉荳蔻,能有效改善胃寒、腹痛等症狀,增強藥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三磨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臟腑虛滑,洩瀉不止」,屬脾腎陽虛、中焦氣滯所致之久瀉滑脫證。臟腑虛滑,意指脾胃運化無力、腎陽失於固攝,導致水穀不化、大腸失約;「洩瀉不止」則強調病程纏綿,常伴完穀不化、腹部冷痛等虛寒之象。其病機核心在於陽虛氣滯,故需溫陽散寒、行氣固澀並舉。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川厚朴(薑製)

    • 性味辛溫,主入脾、胃經,具行氣消脹、燥濕除滿之效。
    • 薑汁炙後增強溫中止瀉之力,且通過「鑽孔塗薑」工藝,使薑汁深入藥材內部,強化溫散寒濕之效。其行氣特性可疏通中焦氣滯,改善因氣機壅塞導致的水濕不運。
  2. 附子(炮製)

    • 大辛大熱,溫補脾腎之陽,為回陽救逆要藥。炮製後毒性減而溫裡固脫之效存,能振奮衰憊之陽氣,解除臟腑「虛滑」之根本。尤其針對腎陽式微、火不生土所致之五更泄瀉,附子直補命門之火,助脾胃蒸化水穀。
  3. 肉豆蔻(麵煨)

    • 辛溫澀腸,擅長溫中行氣、澀腸止瀉。麵裹煨製後燥性減弱,增其固澀之功,與附子協同「止滑脫」,兼能緩解腹中冷痛。

配伍思維與整體機理

  • 溫陽與行氣並重:附子溫腎陽,厚朴理脾氣,二者一補一行,解決「虛」與「滯」並存的矛盾。陽氣得復則運化有力,氣機通暢則濕濁難留。
  • 固澀與宣通並行:肉豆蔻收澀止瀉,厚朴行氣破滯,看似相反,實則針對「虛滑」兼「氣滯」之複雜病機,防過澀留邪。
  • 薑汁與米泔水之用:薑汁炙藥增強溫性,生薑煎服輔助散寒;米泔水性涼質輕,緩和附子燥烈之性,使全方溫而不燥。

結論
三磨散以「溫腎陽、理脾滯、固腸滑」為立方核心,通過藥物炮製與配伍的精細設計,針對虛中夾滯之久瀉標本兼治,體現中醫「通澀並用」「寒熱同調」的辨證思維。

傳統服藥法


川厚朴長3寸闊1寸(去皮,鑽數十孔,薑汁半盞塗炙,薑汁盡為度),附子1只(炮,去皮臍),肉豆蔻大者1枚(面裹煨)。
上用第1米泔水1大盞,分3處,3味各磨濃和入,生薑5片,煎至7分,食前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三磨散具有溫中散寒、止瀉的功效,但是如果體質虛寒,或者有胃腸炎、消化性潰瘍等疾病的患者,不宜服用。
  • 三磨散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如果服用過量,可能會引起胃腸不適。
  • 三磨散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腸道功能紊亂。

相關疾病


大腸激擾綜合症腹瀉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

相同名稱方劑


三磨散,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七。 組成:川厚朴長3寸闊1寸(去皮,鑽數十孔,薑汁半盞塗炙,薑汁盡爲度),附子1隻(炮,去皮臍),肉豆蔻大者1枚(面裹煨)。 主治:臟腑虛滑,泄瀉不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