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附奪命散

丁附奪命散

DING FU DUO MING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44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44.0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3%
肺經 19%
胃經 19%
腎經 14%
心經 14%
脾經
肺經
胃經
腎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丁附奪命散中包含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救逆: 附子性溫熱,入心、腎經,具有回陽救逆、溫補心腎之功效。丁附奪命散主治陽氣衰敗、寒邪內侵的危重病症,如亡陽證、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脈微欲絕等。附子溫陽之力可回陽固脫,振奮心陽,緩解危重病症。
  2. 相輔相成: 丁附奪命散中其他藥物多爲寒涼藥,如丁香、半夏等,以瀉火解毒、祛痰止咳。附子的溫熱之性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既能增強藥物的療效,又能防止寒涼藥傷陽氣,確保整體方劑的平衡。

丁附奪命散中加入生薑,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緩解藥性: 丁附奪命散藥性峻猛,生薑性溫,味辛,能解藥性之毒,減輕藥物對人體的刺激,使藥性更平和。
  2. 助藥力: 生薑具有發散風寒、溫中止嘔的作用,可以促進藥物吸收,增強藥效。丁附奪命散中,生薑能使附子、丁香等藥材的藥力更好地發揮,達到治療目的。

因此,生薑在丁附奪命散中起到重要的調和作用,既可以緩解藥物毒性,又能增強藥效,使治療更加安全有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丁附奪命散之傳統功效主治

此方專治「冷吐翻胃,及吃食移時即吐」,屬中醫「胃寒嘔逆」之證。

  • 冷吐翻胃:指因脾胃陽虛,寒邪內擾,致胃氣上逆而嘔吐,吐物多清冷或完穀不化,常伴脘腹冷痛、喜溫拒按。
  • 吃食移時即吐:進食後經片刻即吐出,屬胃寒不納、陽虛失於溫煦之象,與現代所稱「胃功能性排空障礙」或「幽門痙攣」相似。

此類證候核心病機為 「陽虛寒凝,胃氣上逆」,治療當以溫陽散寒、降逆止嘔為法。


組成與治療原理分析

1. 君藥:附子

  • 炮製特色:生附子經生薑汁反覆煮製,其毒性大減,而溫陽散寒之力專注於中焦。
  • 藥理作用
    • 生薑汁煮製後,附子辛烈之性得薑汁緩和,轉為溫補脾胃之陽,破除中焦陳寒。
    • 「破作片數遞增」之炮製法,逐步增強薑汁滲入附子的深度,使藥性均勻透達,溫而不燥。

2. 臣藥:生薑自然汁

  • 分段使用:分三次煮附子的設計,使生薑「止嘔降逆」與「散寒開結」之力逐步滲透附片。
  • 協同作用
    • 生薑汁既能制附子毒性,又能引附子之熱力直入胃經,宣散寒凝。
    • 其辛辣之性可開鬱結、醒脾胃,改善「吃食即吐」之氣機壅滯。

3. 佐藥:丁香

  • 畫龍點睛:少量丁香(二錢半)加入,增強「溫中降逆」之效。
  • 藥對邏輯
    • 丁香辛溫,專入胃經,與附子、生薑配伍,形成「三溫降逆」之勢,針對胃寒嘔吐標本兼治。
    • 其芳香之性可醒脾開胃,助脾胃恢復納運之能。

組方邏輯與治療思路

  1. 溫陽破陰
    • 附子生薑相伍,借生薑汁逐步滲透,破除中焦沉寒痼冷,從根本上扭轉「陽虛寒盛」之病機。
  2. 降逆止嘔
    • 生薑與丁香均為止嘔要藥,一偏散寒(生薑),一偏溫降(丁香),共制胃氣上逆。
  3. 動靜結合
    • 附子峻補元陽為靜,生薑、丁香辛散走竄為動,使全方溫而不滯,寒邪得散,胃氣得降。

此方看似簡練,實則透過炮製與配伍的層次設計,將「溫、降、散」三者融合,堪稱治療胃寒嘔逆之峻劑。

傳統服藥法


附子1個,生薑自然汁6兩(分3份)。
上附子不去皮臍,破作2片;生薑汁2兩煮附乾;又破4片,以薑汁2兩煮乾;又破作8片,以薑汁2兩煮乾,細切焙乾,入丁香2錢半,同為末。
每服1錢,以湯調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丁附奪命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十六。 組成:附子1個,生薑自然汁6兩(分3份)。 主治:冷吐翻胃,及吃食移時即吐。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