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陽和膏

JIAN PI YANG HE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8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5%
脾經 20%
胃經 20%
心經 7%
肝經 7%
腎經 5%
大腸經 5%
膀胱經 2%
三焦經 2%
膽經 2%
肺經
脾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腎經
大腸經
膀胱經
三焦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健脾陽和膏中加入黨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脾益氣: 黨參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胃的功效。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陽不足則運化失常,導致氣虛乏力、食慾不振、面色萎黃等症。黨參能補益脾胃之氣,增強其運化功能,從而改善上述症狀。
  2. 調和脾胃: 健脾陽和膏多用於脾胃虛寒所致的脘腹冷痛、食少便溏等症。黨參溫和補氣,能溫暖脾胃,促進脾陽運化,並可緩解寒邪對脾胃的侵襲,起到調和脾胃的作用,使脾胃功能恢復正常。

健脾陽和膏中包含白朮,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一、健脾益氣: 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脾胃為後天之本,主管運化水穀精微,若脾胃虛弱,則運化失職,可導致氣血不足,面色蒼白,倦怠乏力等症狀。白朮能補脾益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從根本上改善虛弱症狀。

二、燥濕止瀉: 白朮亦具有燥濕利水的功效,可祛除脾胃濕邪,改善脾胃濕困所致的食慾不振、腹瀉等症狀。因此,白朮在健脾陽和膏中可起到健脾益氣、燥濕止瀉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調理脾胃陽虛證。

健脾陽和膏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健脾利濕: 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脾主運化,濕氣過重會阻礙脾胃功能,影響消化吸收。茯苓能健脾利濕,促進脾胃運化,改善食慾不振、腹脹、腹瀉等症狀,有利於提高機體營養吸收。
  2. 滲濕化痰: 茯苓還有滲濕化痰的作用。濕氣過重也會導致痰液積聚,影響呼吸功能。茯苓能利水滲濕,化痰止咳,有助於清除痰濕,改善呼吸系統功能。

健脾陽和膏中加入枇杷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肺止咳,化痰止嘔: 枇杷葉性涼味甘,入肺經,具有清肺止咳、化痰止嘔之效。其能清熱潤肺,止咳化痰,對於脾陽虛寒所致的咳嗽、痰多、嘔吐等症狀有緩解作用,與健脾陽和膏的整體功效相協調。
  2. 和胃降逆,健脾開胃: 枇杷葉亦能和胃降逆,健脾開胃,對於脾胃虛弱所致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有所改善。與方劑中其他健脾益氣的藥物協同作用,共同增強脾胃功能。

健脾陽和膏中加入枳殼,主要是利用其 行氣消積 之效。

枳殼味苦、辛,性寒,歸脾、胃經。其主要功效為理氣消積,寬胸散結,對於脾胃氣滯、食積不化、胸悶腹脹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方劑中加入枳殼,可以促進脾胃的消化功能,幫助食物的消化吸收,同時也能緩解氣滯引起的胸悶腹脹等症狀,進而達到健脾陽和之效。

健脾陽和膏中加入桔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宣肺利咽,引藥下行: 桔梗味辛性平,具有宣肺利咽、開宣肺氣、利咽消腫的功效。方劑中加入桔梗,可以幫助其他藥材更好地到達病竈,促進藥效發揮。
  2. 配合補脾益氣,增強藥效: 健脾陽和膏主要針對脾陽不足、氣虛乏力等症狀。桔梗雖然並非直接補脾藥,但其宣肺利氣的特性,可以使脾胃之氣運行通暢,間接促進脾陽恢復,配合其他補脾藥物,增強整體療效。

健脾陽和膏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溫脾散寒,助陽化溼:木香性溫,味辛苦,入脾、胃經,能溫脾散寒,行氣止痛。脾陽不足,寒溼內阻,則易出現腹痛、腹瀉、消化不良等症狀。木香溫脾散寒,可助脾陽化溼,改善脾胃功能,緩解上述症狀。

二、理氣健脾,止瀉止痛:木香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可緩解脾胃氣滯所致的腹痛、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同時,木香還能健脾止瀉,改善脾胃虛弱導致的慢性腹瀉。

因此,健脾陽和膏中加入木香,可起到溫脾散寒、理氣健脾、止瀉止痛的功效,綜合調理脾胃虛寒、氣滯溼阻等病症。

健脾陽和膏中加入草荳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脾散寒、理氣止痛:草荳蔻性溫,味辛,歸脾、胃經,具溫脾散寒、理氣止痛之效。對於脾胃虛寒、寒濕凝滯導致的脘腹冷痛、食慾不振等症狀,草荳蔻可溫脾散寒,促進脾胃功能,改善消化吸收。
  2. 行氣消脹:草荳蔻亦有行氣消脹之效,可緩解因脾胃氣滯引起的腹脹、便祕等症狀。與其他藥材配合,可促進脾胃氣機運行,改善消化功能,增強療效。

健脾陽和膏中加入辛夷花,主要基於其辛溫通竅之性,與方劑整體溫陽健脾的功效相輔相成。

辛夷花味辛,性溫,入肺經,具有宣通鼻竅,散風止痛之效。脾陽不足,易導致氣血運行不暢,脾失健運則濕濁內停,影響鼻竅通利。辛夷花可疏散鼻竅之邪氣,改善鼻塞流涕等症狀,並有助於溫通脾陽,促進脾胃運化,從而達到扶正祛邪,改善整體健康狀況的效果。

健脾陽和膏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理氣健脾: 陳皮味辛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健脾陽和膏多用於脾陽不足,脾胃虛寒,導致消化不良、腹脹、便溏等症狀。陳皮可理氣行滯,促進脾胃運化,改善消化功能,並有助於溫陽散寒,改善脾陽不足。
  2. 行氣化痰: 陳皮具有行氣化痰的功效,能幫助緩解痰濕阻滯所致的胸悶、咳嗽等症狀。健脾陽和膏中加入陳皮,不僅可促進脾胃運化,更可幫助化解痰濕,進一步提升藥效。

健脾陽和膏中加入紫蘇葉,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散寒解表,溫肺止咳: 紫蘇葉性溫,味辛,入肺經,能散寒解表,溫肺止咳。對於脾陽不足,寒濕內阻,導致的脘腹冷痛、食少便溏、咳嗽痰多等症狀,紫蘇葉能起到溫陽散寒、化痰止咳的作用。
  2. 行氣活血,消腫止痛: 紫蘇葉亦具行氣活血功效,能促進氣血運行,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對於脾胃氣滯,導致的腹痛、脹滿等症狀,紫蘇葉能起到行氣止痛的作用。

健脾陽和膏方中加入羌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散寒:羌活性溫,味辛,具有祛風散寒、止痛的功效,可溫通經絡,散寒止痛,對於脾陽虛寒所致的脘腹冷痛、消化不良等症狀有緩解作用。
  2. 升陽健脾:羌活亦能升陽健脾,促進脾胃運化,提升正氣,配合其他藥材共同作用,能改善脾胃功能,增強抵抗力,對於脾陽不足、氣虛乏力等症狀也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健脾陽和膏」

健脾陽和膏出自《景嶽全書》,是一味中藥方劑,由黨參、白朮、茯苓、枇杷葉、枳殼、桔梗、木香、草荳蔻、辛夷花、陳皮、紫蘇葉、羌活組成。健脾陽和膏具有補益脾胃、溫陽散寒的功效,主治脾胃虛寒、腹痛腹瀉、四肢倦怠、面色蒼白等症狀。

健脾陽和膏組成的中藥分別具有:

  • 白朮: 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 草荳蔻: 芳香化濕、溫裡散寒、健脾胃、理氣行氣、降氣、燥濕。

  • 陳皮: 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

  • 黨參: 補中益氣、健脾胃、生津止渴、補血、安神。

  • 茯苓: 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 桔梗: 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

  • 木香: 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

  • 羌活: 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

  • 辛夷花: 散風寒、發汗解表、活絡止痛、止咳化痰、活血化瘀。

  • 枳殼: 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

  • 紫蘇葉: 發汗解表、散風寒、止嘔、理氣行氣、降氣、補陽、補中益氣、溫裡溫中、安胎、止咳平喘、止血和解毒。

  • 枇杷葉: 清肺熱、化痰平喘、止咳止嘔、降氣喘、止血、補血養肝、疏肝解鬱。

健脾陽和膏的配伍十分精妙,各味中藥互相配合,共同發揮作用,具有補益脾胃、溫陽散寒的功效,是治療脾胃虛寒、腹痛腹瀉、四肢倦怠、面色蒼白等症狀的常用方劑。

傳統服藥法


黨參2兩,手朮1兩(炒),茯苓2兩(研),枇杷葉2兩(制,去毛),枳殼1兩5錢(炒),桔梗1兩(苦),木香1兩(研),草豆蔻1兩2錢(研),3仙4錢(炒黃),辛夷1兩,陳皮1兩5錢,紫蘇葉1兩5錢,羌活1兩5錢。
溫運脾陽。
共以水熬透,去滓,再熬濃,煉蜜為膏。
每用4錢,白水沖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健脾陽和膏是一味中藥方劑,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期間,如果出現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

相同名稱方劑


健脾陽和膏, 出處:《慈禧光緒醫方選議》。 組成:黨參2兩,于朮1兩(炒),茯苓2兩(研),枇杷葉2兩(制,去毛),枳殼1兩5錢(炒),桔梗1兩(苦),木香1兩(研),草豆蔻1兩2錢(研),三仙4錢(炒黃),辛夷1兩,陳皮1兩5錢,紫蘇葉1兩5錢,羌活1兩5錢。 主治:溫運脾陽。主治:脾胃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