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寶輕青丹

七寶輕青丹

QI BAO QING QING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0

寒性指數

13

熱/寒比例

偏熱 (1.54)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4%
胃經 18%
心經 13%
脾經 12%
肺經 10%
腎經 9%
膽經 7%
心包經 3%
肝經
胃經
心經
脾經
肺經
腎經
膽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七寶輕青丹中包含青黛,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 青黛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效。其能清解血分熱毒,用於治療熱毒熾盛、血分瘀熱所致的各種炎症,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目赤腫痛等,與七寶輕青丹的清熱解毒功效相符。
  2. 活血化瘀: 青黛能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七寶輕青丹中也包含其他活血化瘀藥物,與青黛的藥效相輔相成,達到更好的療效。

七寶輕青丹中加入葛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葛粉性涼,味甘,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的功效,可輔助其他藥材清熱解毒,減輕炎症反應。
  2. 緩和藥性: 葛粉性質溫和,可緩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寒涼,造成胃腸不適,同時也能使藥效更平和地發揮。

因此,七寶輕青丹中加入葛粉,有助於提升藥方清熱解毒功效,同時也能避免藥物過於寒涼,提高整體療效。

七寶輕青丹中包含鈎藤,主要基於其平肝熄風的功效。鈎藤性寒,味苦,入肝經,能有效清熱平肝,熄風止痙,對於肝陽上亢、肝風內動所致的頭暈目眩、頭痛、抽搐、痙攣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此外,鈎藤還具有鎮靜安神的作用,可以緩解心神不寧、失眠等症狀,有助於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態。因此,在七寶輕青丹中加入鈎藤,可以有效地改善肝陽上亢、肝風內動等病症,並起到鎮靜安神的輔助作用。

七寶輕青丹中加入天竹黃,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清熱解毒:天竹黃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可針對外感熱毒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目赤腫痛等症狀。
  2. 涼血止血:天竹黃亦具涼血止血作用,能有效抑制血熱妄行導致的出血,適用於熱毒壅盛所致的吐血、衄血、咯血等症。

因此,七寶輕青丹中加入天竹黃,旨在增強方劑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功效,更好地治療外感熱毒所致的相關病症。

七寶輕青丹方中加入白附子,主要原因如下:

  1. 祛風散寒,止痛止痙:白附子性溫,入脾、胃、肺經,具有祛風散寒、止痛止痙的功效,可治療風寒濕痺、肢體麻木、筋骨疼痛等症狀。七寶輕青丹主治小兒驚癇、抽搐、發熱等症,白附子可有效緩解因風寒入侵、氣血凝滯所致的痙攣症狀。
  2.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白附子亦具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炎症消退,對於七寶輕青丹治療的發熱、腫脹等症狀,具有輔助作用。

七寶輕青丹方中加入丁香,主要源於其溫中散寒、降逆止嘔的功效。

丁香味辛性溫,入脾、胃經,能溫中散寒,化解脾胃寒凝,並可降逆止嘔,緩解因寒邪犯胃導致的嘔吐。方中加入丁香,旨在增強溫中散寒之效,並協同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扶正祛邪,止嘔止瀉的效果。

此外,丁香亦具行氣止痛之效,可緩解因寒邪阻滯經絡引起的腹部疼痛。

七寶輕青丹方劑中包含麝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開竅醒神: 麝香性辛溫,入心、脾、肺經,具有開竅醒神、活血通絡的功效。對於昏迷、神志不清、中風等症狀,麝香能迅速穿透血腦屏障,直達病竈,起到開竅醒神、恢復意識的作用。

二、消腫止痛: 麝香亦具有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麝香能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七寶輕青丹中加入麝香,旨在發揮其開竅醒神、消腫止痛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相關病症的目的。

七寶輕青丹是一種古老的中藥方劑,其主要成分之一是鉛丹(鉛的化合物)。鉛丹在中醫中有著悠久的歷史,主要用於治療某些特定的疾病。其含有的鉛元素能夠通過其獨特的藥理作用,調和人體的陰陽,促進氣血的循環,並具有解毒的效果。然而,使用鉛丹必須特別謹慎,因為鉛對人體的毒性也不容忽視。中醫在使用鉛丹時,多會搭配多種其它草藥,以減少鉛的毒性並增強整體療效。這種配伍策略旨在平衡鉛丹的功效與毒性,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此外,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人們對鉛的危害越來越重視,因此在使用含有鉛丹的中藥方劑時,應當在專業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以確保安全和療效。這反映了中醫在調和經典與現代科學的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七寶輕青丹之傳統功效與主治分析

此方載於古代醫籍,主治範圍集中於小兒外感熱證與臟腑熱鬱,具體包括:

  1. 變蒸發熱(古代認為嬰幼兒生長週期性生理熱象)
  2. 外感熱病(傷寒溫病、斑疹、水痘等伴隨之高熱)
  3. 心肝熱擾(夜啼、驚叫、驚風後餘熱未清)
  4. 上焦熱毒(口瘡)與下焦濕熱(小便短赤)

由病機推測,此方應具備清熱透表、鎮驚安神、解毒利濕之複合功效,契合小兒「易虛易實、熱疾多變」之體質特點。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雖原方藥物組成未明確記載,然根據其方名「七寶輕青」及主治推測,可能配伍如下:

  1. 「七寶」:或指多種珍重清熱藥材,如:

    • 青黛(清肝瀉火,涼血解毒,治驚癇口瘡)
    • 石膏(清氣分實熱,治溫壯煩渴)
    • 琥珀(鎮驚安神,利小便)
    • 朱砂(清心鎮驚,但需注意毒性,古方常用)
    • 黃連/梔子(清心胃熱,治口瘡尿赤)
    • 鈎藤/天麻(平肝息風,治夜啼驚風)
    • 滑石/甘草(利濕清熱,導熱從小便出)
  2. 「輕青」:暗示藥性輕揚、色青入肝(如青黛、鈎藤),契合小兒熱多「從肝心而發」之特點,以輕清透解熱毒,避免苦寒傷正。

整體配伍思路

  • 清透與鎮降並行:清氣分熱(石膏)、瀉肝心火(青黛、黃連)、鎮驚(朱砂、琥珀),兼利濕導熱(滑石)。
  • 符合「治小兒熱病當重瀉心肝,佐以透表」的原則,針對熱毒內鬱、上擾神明、下注膀胱之複合病機。

此方結構或與**「涼膈散」「紫雪丹」**有相似思維,然藥力較輕緩,更適用於嬰幼兒體質。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七寶輕青丹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七寶輕青丹, 出處:《幼幼新書》卷十四引漢東王先生方。 組成:螺頭青黛半兩,葛粉1分,鉤藤(炒)1分,天竺黃1分,白附子3字,丁香(炒)1字,麝半皂子大,鉛錫(灰)3錢。 主治:嬰孩變蒸,及傷寒溫壯,斑瘡水痘,夜啼驚叫,諸驚餘熱,口瘡,小便赤。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