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中歸脾湯
BU ZHONG GUI P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揣摩有得集》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12-19
方劑組成解釋
補中益氣湯中的黃耆,其作用主要在於:
- 補氣升陽: 黃耆味甘性溫,能補中益氣,升舉陽氣,對於脾氣虛弱、氣血不足所致的倦怠乏力、面色蒼白等症狀,具有顯著的改善作用。
- 固表止汗: 黃耆能固護肌表,防止汗液外泄,對於自汗盜汗、氣虛表虛者,可以起到固表止汗的作用。
補中益氣湯中加入黃耆,正是利用其補氣升陽、固表止汗的功效,來達到益氣補脾、固表止汗的效果,從而改善患者的症狀。
補中歸脾湯中加入黨參,主要原因有二:
- 補氣健脾: 黨參性味甘平,入脾肺經,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胃的功效。補中歸脾湯主治心脾兩虛,氣血不足,常表現為心悸失眠、面色蒼白、神疲乏力、食慾不振等症狀。黨參補益脾氣,使脾胃運化功能恢復正常,有助於氣血生化,改善心悸、失眠等症狀。
- 扶正固本: 黨參作為補氣藥,能增強人體正氣,提高機體免疫力,有助於抵抗病邪侵襲,促進身體恢復健康。補中歸脾湯不僅僅治療心脾兩虛,更注重扶正固本,使患者體質得到改善,不易復發。
補中益氣湯中包含當歸,主要是因為當歸具有以下功效:
- 補血養血: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有補血養血之效,可改善氣血不足、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狀。補中益氣湯以補氣為主,加入當歸則可兼顧補血,達到氣血雙補的效果。
- 活血化瘀:當歸還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阻滯,對於氣滯血瘀所致的胸悶、心痛、肢體麻木等症狀,有一定療效。
因此,補中益氣湯中加入當歸,不僅能補血養血,還可活血化瘀,加強補氣功效,更全面地改善氣血虛弱、身體乏力等症狀。
補中益氣湯中加入白芍,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 緩解氣虛血虛,調和脾胃: 白芍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緩急止痛的功效。補中益氣湯以補氣為主,但氣虛常伴隨血虛,白芍能養血和脾,協同補氣藥物,調和脾胃功能,使補氣效果更佳。
- 保護脾胃,防止氣血過盛: 補氣藥物過於強勁,容易導致脾胃受損,出現燥熱等症狀。白芍性微寒,能緩解補氣藥物帶來的燥熱,保護脾胃,使氣血運行更為平和。
補中歸脾湯中包含白朮,主要原因有二:
- 健脾益氣: 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固表之功效。補中歸脾湯以補氣養血為目的,而白朮能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使氣血生化充足,進而達到補益中氣、改善氣血虛弱的目的。
- 固本培元: 白朮能固脾胃之氣,防止氣血耗散,有助於改善氣虛血弱、面色蒼白、心悸氣短等症狀,從根本上改善體質,使補益效果更持久。
因此,白朮在補中歸脾湯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補中益氣、養血安神之功效。
補中歸脾湯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 調和脾胃,增進藥效: 生薑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和中降逆、溫中止嘔、解表散寒的功效。它能溫暖脾胃,促進氣血運行,有助於補中益氣、養心安神的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使整體藥效更加協調。
- 緩解藥性寒涼: 補中歸脾湯中包含多味寒涼藥材,如生地、麥冬等。生薑的溫性可以中和寒涼之性,防止藥性過寒,避免對脾胃造成過度刺激,使患者更易接受和耐受。
補中益氣湯中加入烏梅,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斂脾止瀉: 烏梅性酸斂,入肝脾經,具有收斂脾胃、止瀉止痢的功效。補中益氣湯多用於脾胃氣虛、中氣不足所致的食少乏力、倦怠氣短、自汗等症。烏梅的加入,可輔助補中益氣湯斂脾止瀉,防止氣虛易汗、脾胃不固而導致的泄瀉。
- 和胃降逆: 烏梅味酸,能生津止渴,並有助於調節胃酸分泌,促進消化。補中益氣湯中加入烏梅,可協調脾胃功能,緩解氣虛所致的胃氣上逆、泛酸等不適。
烏梅的加入,可使補中益氣湯功效更加全面,提升療效。
補中歸脾湯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主要用於治療脾氣虛弱、心脾兩虛所導致的各種症狀。根據古籍記載,該方由多種草藥組合而成,其中包括黃耆、白朮、人參等補益中氣之品,以及酸棗仁、茯苓等安神養心之藥。然而,在補中歸脾湯的組成中並未見到荊芥這一藥材。荊芥通常用於發散風寒、理氣止痛等方面,主要出現在一些解表或祛風濕的方劑之中。
若將荊芥加入補中歸脾湯中,可能是基於臨床需要進行的加減變化。例如,對於某些患者而言,除了脾氣虛弱外,可能還伴有風寒感冒或是腠理不固的情況,此時加入荊芥可以達到疏散風邪、固表止汗的效果,有助於全面調理患者體質。但這種變動需根據具體病情而定,且應由專業醫師判斷決定,不可隨意增減藥物成分。
補中歸脾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大原因:
- 調和諸藥: 甘草味甘性平,能調和藥性,緩解其他藥材可能造成的副作用,使藥效更穏和,避免藥性過於偏燥或偏寒。
- 增強補益: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的功效,與其他補氣藥材如黃芪、黨參等協同作用,增強補益效果,使補氣的效果更為顯著。
因此,甘草在補中歸脾湯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不僅能調和藥性,更能增強補益功效,使方劑更具療效。
主治功效
補中歸脾湯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生薑: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
-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 白朮: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 黨參:補中益氣、健脾胃、生津止渴、補血、安神。
- 黃耆: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
- 荊芥: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
- 烏梅:固澀收斂、驅蟲殺蟲、生津止渴、止咳平喘、止血、止瀉、止嘔。
主治功效
婦女一切血崩:婦女各種原因引起的出血不止。
總結
補中歸脾湯由甘草、生薑、白芍、白朮、當歸、黨參、黃耆、荊芥、烏梅等九味中藥組成,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血、活血化瘀、止血固攝的功效。常用於治療婦女血崩、崩漏、月經過多、產後血崩、流產後血崩、瘀血腹痛、痛經等症。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補中歸脾湯具有補氣健脾、養血安神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如果長期服用,可能會導致脾胃功能亢進,出現腹脹、腹瀉等症狀。
相同名稱方劑
補中歸脾湯, 出處:《揣摩有得集》。 組成:生耆5錢,潞參5錢,歸身炭3錢(土炒黑),白芍炭3錢(炒黑),白朮3錢(土炒黑),薑炭5分,烏梅炭1錢半(炒透),膠珠2錢,芥穗1錢半(炒黑),生草8分。 主治:婦女一切血崩。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