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箭散

CHI JIAN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0%
肝經 20%
脾經 17%
膀胱經 11%
心經 8%
腎經 8%
胃經 6%
大腸經 3%
三焦經 2%
肺經
肝經
脾經
膀胱經
心經
腎經
胃經
大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赤箭散以「赤箭」為名,自然以「赤箭」為主要藥材。此乃因「赤箭」為本方劑的核心藥物,其藥性辛、苦、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赤箭散常用於治療癰疽、疔瘡、瘰癧等症,這些疾病多由熱毒蘊結所致。赤箭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直接針對病竈,消散熱毒,達到治療目的。因此,赤箭散以「赤箭」為名,突顯了其藥方核心,也彰顯了「赤箭」在治療中的重要地位。

赤箭散中加入前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熱,宣肺止咳: 前胡味辛性微寒,入肺經,善於疏散風熱,宣肺止咳,可緩解由風熱犯肺引起的咳嗽、喘息、痰黃粘稠等症狀。赤箭散主治風熱犯肺,咳嗽痰多,氣喘胸悶等症,前胡的加入可增強方劑的宣肺止咳功效。
  2. 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前胡還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可以緩解由熱毒引起的咽喉腫痛、癰腫瘡毒等症。赤箭散中加入前胡,可進一步增強方劑的清熱解毒功效,增強治療效果。

赤箭散中加入白蒺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解鬱,行氣止痛:白蒺藜味辛、苦,性平,歸肝經,具有疏肝解鬱、行氣止痛的功效。赤箭散主治肝氣鬱結、氣滯血瘀所致的脅肋疼痛、乳房脹痛等症,而白蒺藜的加入可以幫助疏解肝氣鬱結,緩解疼痛。
  2. 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白蒺藜還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功效,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淤血消散,從而減輕疼痛。赤箭散中加入白蒺藜,可以協同其他藥物,更有效地發揮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作用。

赤箭散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氣固表: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之功效。赤箭散主要用於治療瘡瘍腫毒,常伴有氣虛、表虛、正氣不足等症狀。黃耆可補氣固表,增強機體抗病能力,為治療瘡瘍腫毒提供必要的力量。
  2. 託毒生肌: 黃耆具有託毒生肌的功效,能促進瘡瘍排膿、腐肉脫落,加速傷口癒合。赤箭散中加入黃耆,可增強其託毒生肌之力,促進瘡瘍早日痊癒。

赤箭散中包含枳殼,主要原因如下:

  1. 疏肝理氣: 枳殼味苦、辛,性微寒,入肝、脾經。其具有疏肝理氣、消食化積的功效,可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脹滿、脘腹痞悶等症狀。赤箭散主治癰疽瘡瘍,而肝氣鬱結易致氣血運行不暢,阻礙瘡瘍的癒合,因此枳殼的疏肝理氣作用有助於促進瘡瘍的消散。
  2. 行氣止痛: 枳殼能行氣止痛,對於因氣滯血瘀引起的疼痛,有一定的緩解作用。赤箭散中常與其他活血化瘀藥物配合使用,枳殼的加入可以增強止痛效果,減輕患者痛苦。

赤箭散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風散寒,止痛止癢:赤箭散主治風寒濕邪引起的皮膚病,如風疹、濕疹等。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疏散風寒、止痛止癢的功效,能有效祛除外邪,緩解皮膚瘙癢、疼痛等症狀。
  2. 引藥入營血,助藥力達病所:赤風散中其他藥物如赤箭、苦參等多性寒,入血分,而防風性溫,能引藥入營血,使藥力更加有效地到達病變部位,提高療效。

總而言之,防風在赤箭散中起到疏風散寒、止痛止癢,並引藥入營血,促進藥力達病所的作用,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治療作用。

赤箭散中包含羚羊角,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豁痰開竅的功效,用以治療熱毒熾盛、神昏譫語、痰熱矇蔽等症。

羚羊角性寒,味鹹,入心、肝經,具有清熱解毒、豁痰開竅、平肝息風的功效。其清熱解毒之力,可針對熱毒內陷、神志不清的症狀;豁痰開竅之效,則可化解痰熱阻滯,使神志清醒;平肝息風的功效,可以緩解因熱邪上擾所致的驚厥抽搐。因此,在赤箭散中加入羚羊角,可以有效地緩解患者的熱毒、痰熱及神志昏迷等症狀,達到清熱解毒、開竅醒神的目的。

赤箭散中加入菊花,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 菊花性寒,味甘苦,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幫助清除體內熱毒,輔助赤箭散治療瘡瘍腫毒、咽喉腫痛等症狀。

2. 平肝明目: 菊花還具有平肝明目的功效,可以緩解因肝火上炎引起的頭昏眼花、視力模糊等症狀,對於一些伴隨眼部症狀的瘡瘍腫毒,可以起到緩解作用。

因此,赤箭散中加入菊花,不僅有助於清熱解毒,更可以緩解相關的肝火上炎症狀,提高療效。

赤箭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赤箭散以解毒消腫、活血止痛為主,藥性偏寒涼。甘草性甘溫,入脾肺經,能調和藥性,緩解寒涼之弊,避免傷脾胃。
  2. 增強療效: 甘草具備解毒、抗炎、止咳、緩痛等功效,與赤箭散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可增強解毒消腫、活血止痛的效果,提高療效。

總之,甘草的加入不僅能調和藥性,更能增強療效,使其藥效更加穩定和安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赤箭散」是一種複方中藥,由多種中藥材組成,具有清熱解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等功效。

赤箭散的主要成分包括赤箭、前胡、白蒺藜、黃耆、枳殼、防風、羚羊角、菊花、甘草。

赤箭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瘡腫、毒蛇咬傷等症狀。

前胡具有清化熱痰、止咳化痰、散風熱、降氣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風熱感冒、咳嗽、咳痰等症狀。

白蒺藜具有平肝熄風、清熱燥濕、祛風解痙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

黃耆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氣虛、體虛、水腫等症狀。

枳殼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胸悶、腹脹、食積等症狀。

防風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感冒、風濕、類風濕關節炎等症狀。

羚羊角具有清熱涼血、解毒、鎮靜安神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發熱、煩躁、失眠等症狀。

菊花具有清熱解毒、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散風熱、止咳化痰、解毒、清肝明目、平肝息風和安神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瘡腫毒、目赤腫痛、風熱感冒、頭痛發熱、發熱、頭痛、喉痛、口腔潰瘍、咳嗽、痰多、肝火上亢、目赤腫痛、肝陽上亢、頭痛眩暈、失眠、焦慮等症狀。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中藥方劑「赤箭散」具有清熱解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頭面風、皮膚瘙癢、頭目昏疼、上焦煩壅等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赤箭散性味辛溫,有一定的刺激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慎用。

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皮膚搔癢眼睛模糊顏面神經麻痺半身或下肢麻木癡呆智能低下手指緊繃難以伸直四肢筋肉筋攣僵硬腹部筋脈肌肉拘急攣縮

相同名稱方劑


赤箭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六十一。 組成:赤箭1兩,天竺黃半兩,牛黃1分,鉛白霜1錢。 主治:人黃,面青掩口,惡聞人聲,或似癲狂。

赤箭散, 出處:《聖惠》卷二十二。 組成:赤箭3分,前胡1兩(去蘆頭),白蒺藜半兩(微炒,去刺),黃耆半兩(銼),枳殼3分(麸炒微黃,去瓤),防風1兩(去蘆頭),羚羊角屑半兩,甘菊花半兩,甘草1分(炙微赤,銼)。 主治:頭面風,皮膚瘙癢,頭目昏疼,上焦煩壅。

赤箭散, 出處:《聖惠》卷七十八。 組成:赤箭1兩,防風1兩(去蘆頭),羌活1兩,酸棗仁1兩(微炒),桂心半兩,赤芍藥3分,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秦艽半兩(去苗),海桐皮3分(銼),萆薢3分(銼),牛膝1兩(去苗),薏苡仁1兩。 主治:産後中風,四肢筋豚攣急,腰背強直。

赤箭散, 出處:《聖惠》卷二十一。 組成:赤箭1兩,蟬殼半兩(微炒),乾蠍半兩(微炒),天南星1兩(炮裂),當歸1兩,白僵蠶1兩(微炒),川芎1兩,白附子1兩(炮裂),麻黃(去根節)、羌活1兩,桂心1兩,川烏頭1兩(炮裂,去皮臍),朱砂3分(細研),麝香1分(細研),膩粉3錢。 主治:中破傷風,身體反強,牙關拘急,眼目翻張。風虛癱瘓,手足不隨。

赤箭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六。 組成:赤箭半兩,黃松節(銼)1兩,牛膝半兩(去苗,酒浸一宿,焙乾),補骨脂半兩(炒),骨碎補半兩,芍藥半兩,細辛半兩(去苗葉),藿香葉半兩,自然銅半兩(燒醋淬7遍),沒藥半兩(研),地龍半兩(去土),木鱉子半兩(去殼),白花蛇半兩(酒浸一宿,去皮骨,焙乾),虎骨(塗酥炙)半兩,烏頭(炮裂,去皮臍)1分,羌活(去蘆頭)1兩,桂(去粗皮)半兩。 主治:中風,口僻,言語不正,目不能平視。

赤箭散, 出處:《聖惠》卷二十五。 組成:赤箭1兩,烏蛇肉2兩(酒浸,炙微黃),犀角屑1兩,藿香1兩,檳榔1兩,麻黃1兩(去根節),乾蠍半兩(微炒),晚蠶蛾半兩(微炒),蠶蟻半兩(微炒),麝香半兩(細研),龍腦半兩(細研),朱砂半兩(細研),牛黃半兩(細研),川芎半兩,防風半兩(去蘆頭),白朮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茯神半兩,當歸半兩,木香半兩,牛膝半兩(去苗),蔓荊子半兩,白僵蠶半兩(微炒),細辛半兩,蟬殼半兩,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乾薑半兩(炮裂,銼),天南星半兩(生用),桑螵蛸半兩(微炒),白附子(生用)半兩。 主治:一切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