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磨雲散中包含荸薺,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的功效。
荸薺性寒,味甘,入肺、胃經,能清熱解毒,尤其對肺熱咳嗽、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有較好療效。同時,荸薺富含水分,利尿消腫,可輔助治療水腫、小便不利等症。
磨雲散多用於治療熱邪壅肺、肺熱咳嗽等症,而荸薺的清熱解毒、利尿消腫功效恰好能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清熱解毒、止咳化痰、利水消腫的效果。
磨雲散中加入黃連,主要考量其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效。
- 清熱燥濕: 黃連苦寒,入心、胃、膽經,能清瀉心火,燥濕熱,對於濕熱蘊結所致的口苦、舌苔黃膩、腹脹、納呆等症狀有良好的療效。
- 瀉火解毒: 黃連對於各種熱毒所致的炎症、潰瘍、瘡瘍等疾病,亦有顯著的療效。其苦寒之性可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促進傷口癒合。
磨雲散中加入黃連,可以有效地清除體內濕熱,解毒消炎,起到治療濕熱蘊結、熱毒熾盛等疾病的作用。
磨雲散中加入冰片,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涼血止痛的功效。
冰片性寒,味辛,入心、肺經,能迅速穿透皮膚,直達病竈。對於由熱毒、風熱等引起的頭風、頭痛、目赤腫痛、口舌生瘡等病症,冰片能起到清熱解毒、涼血止痛的效果,同時亦可消腫止痛,改善局部炎症反應。
磨雲散中的其他藥物,如薄荷、菊花等,亦具清熱解毒之效,與冰片相輔相成,共同發揮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磨雲散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本方主治「眼赤星翳」,即現代所稱之結膜充血伴隨角膜薄翳或點狀混濁,屬風熱或肝火上炎所致目疾。古人以「星翳」形容角膜淺層點狀病變如星芒散布,多因外感風熱毒邪或內傷肝火燔灼,氣血瘀滯而發。其「赤」者為血絡瘀滯,「翳」者為目睛濁障,病機在於熱毒鬱結、局部氣血壅滯。
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荸薺粉(2兩):
性甘微寒,清熱解毒、消積散結。《本草再新》載其「退目翳」,古代用於消眼目赤腫。其黏滑之性可緩和局部刺激,並吸附濁物,助翳障消散,推測含澱粉酶等成分能輕微溶解角質,輔助修復角膜表層。老月石(6兩,川連湯制):
即硼砂經黃連水炮製,既緩硼砂之燥烈,又增清熱解毒之效。硼砂性涼,《日華子本草》言其「消痰止嗽,破癥結喉痹」,其弱鹼性可溶化黏膜分泌物,清除壞死組織;黃連製後協同增強抗菌消炎作用,針對「赤星翳」之熱毒病機。細蘆甘石(1兩):
為煅製爐甘石,主含碳酸鋅,傳統用於收濕斂瘡、退赤去翳。《本草綱目》謂其「止血,消腫毒,生肌,明目去翳」。其微細粉末覆蓋患處,形成保護膜,減少摩擦;鋅離子具收斂與輕度抗菌效果,促進角膜上皮修復。冰片(3錢):
辛香走竄,能透達竅絡,《醫林纂要》稱其「主散鬱火,能透骨熱」。局部使用可擴張血管,促進藥物滲透與病灶代謝,兼有止痛止癢之效。其揮發特性亦助藥粉附著眼表,延長作用時間。
全方配伍原理
- 清熱解毒為基:荸薺粉、老月石協同化解熱毒,針對「眼赤」之血熱壅滯。
- 消翳退障為標:蘆甘石吸附滲出物,冰片開竅散鬱,促進翳障代謝吸收。
- 剛柔相濟:硼砂溶解粘液與爐甘石收斂形成動態平衡,既清除病理產物,又保護新生組織。
- 外用直達病所:極細粉末點眼,使藥力直透角膜表層,符合「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原則,以局部消解代替內服攻伐。
科學邏輯推論
此方可能通過以下途徑起效:
- 抗菌消炎(硼砂、黃連製劑抑制細菌,減輕角膜周邊充血)。
- 促進修復(鋅離子加速上皮再生,荸薺多糖形成保護層)。
- 物理清除(粉末吸附滲出物,冰片擴張微循環帶走代謝廢物)。
- 光學調節(細微顆粒填充角膜不平處,暫時改善視物模糊)。
全方體現「清—消—收」三法並用,符合中醫對「星翳」初起屬實熱證的辨治思路,以局部外治調節整體氣血,展現「以滑制澀」「以涼制熱」的傳統藥性智慧。
傳統服藥法
荸薺粉2兩,老月石6錢(川連湯制),細蘆甘石1兩,冰片3錢。
上藥各為極細末。
和勻點眼。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磨雲散, 出處:《瘍科綱要》卷下。 組成:荸薺粉2兩,老月石6錢(川連湯制),細蘆甘石1兩,冰片3錢。 主治:眼赤星翳。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