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馬兜鈴丸中包含馬兜鈴,主要是利用其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功效。
馬兜鈴味苦、性寒,歸肺、膀胱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止咳化痰的功效。其所含的馬兜鈴酸等物質,可以抑制細菌生長,並促進尿液排出,對於熱毒壅盛、肺熱咳嗽、水腫、尿路感染等病症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因此,馬兜鈴作為方劑中的一味重要藥材,能夠有效發揮其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功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馬兜鈴丸中加入柴胡,主要是考慮其疏肝解鬱、升陽散寒的功效。
馬兜鈴丸主治肝鬱氣滯,脾胃不和,症見胸脅脹痛、脘腹痞滿、食慾不振、噯氣泛酸、便祕等。柴胡性微寒,味苦辛,入肝、膽經,能疏肝解鬱、升陽散寒,對於肝氣鬱結、脾胃不和等症狀具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此外,柴胡還能促進氣血運行,利於藥物更好地發揮藥效。因此,馬兜鈴丸中加入柴胡,可以更好地治療肝鬱氣滯、脾胃不和等症狀,提高療效。
馬兜鈴丸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利濕:馬兜鈴善於清熱解毒,但同時也容易傷脾胃。茯苓性平味甘,具有健脾利濕、滲濕利水之功,能補脾益氣,緩解馬兜鈴可能帶來的脾胃虛弱問題,使藥性更平和,避免副作用。
- 利水消腫:馬兜鈴丸主要用於治療濕熱、水腫等症。茯苓能利水消腫,與馬兜鈴相輔相成,共同達到利水消腫的效果,使治療效果更顯著。
馬兜鈴丸方劑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扶正固本,增強體質: 馬兜鈴丸主要治療肺熱咳嗽、痰多等症,而人參性溫,味甘,具有補氣益肺、固本培元之效。加入人參可增強機體抵抗力,促進肺部恢復,提升藥效。
- 調和藥性,避免毒性: 馬兜鈴丸中含有馬兜鈴,其性寒,味苦,有毒。人參性溫,味甘,可中和馬兜鈴的寒性,減輕其毒性,避免藥物對身體造成過大的負擔。
馬兜鈴丸中加入桔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宣肺利咽: 馬兜鈴丸主治咳嗽、氣喘、痰多等症狀,而桔梗具有宣肺利咽、化痰止咳之效。它能疏散肺氣,使氣道通暢,並促進痰液排出,與馬兜鈴等藥物協同作用,加強治療效果。
- 引藥下行: 桔梗性升散,能將藥力引導至肺部,並向下引導藥液至氣管、支氣管,有利於藥物發揮作用,達到治療效果。
馬兜鈴丸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肺化痰:細辛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溫肺散寒、化痰止咳之效。馬兜鈴丸主要用於治療肺寒咳嗽,而細辛可溫肺散寒,助馬兜鈴等藥物化痰止咳,提高療效。
- 助藥力:細辛氣味辛烈,能引藥入肺,有助於其他藥物發揮作用。馬兜鈴丸中包含多種藥物,細辛能引導藥性深入肺部,增強整體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馬兜鈴丸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載於古代方書,主「眼癢極難忍,外障」,乃針對風熱痰濕壅塞目絡所致之癢症。外障為風輪、氣輪病變,多因風火痰濕上攻,黏滯不去而發癢難耐。其證當伴見眼胞腫脹、分泌物黏稠等痰熱之象。古代醫家取「消垂化痰,定喘」之功,實為通過降氣化痰、通竅瀉濁以治目疾,體現「病在上取之下」與「通腑泄熱」之思路。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君藥:馬兜鈴
- 性苦微辛,入肺大腸經,擅清肺降氣、化痰通絡。肺主氣,氣鬱則化火,上攻於目;馬兜鈴降肺氣,導火下行,從根本緩解目癢。其性輕揚,兼能宣散目絡鬱熱。
臣藥:半夏、杏仁
- 半夏辛溫燥濕,化痰散結,與馬兜鈴相配,一清一燥,分解痰熱膠結之勢。
- 杏仁苦溫潤降,助馬兜鈴宣降肺氣,且能潤腸通便,使痰熱從下而泄。二者共調氣機,痰消則癢自減。
佐使藥:巴豆、皂角、雄黃
- 巴豆(去油)峻下冷積,此處取其「通關竅、瀉痰涎」之性,與皂角協力開泄痰濁壅塞。巴豆雖烈,然去油後毒性大減,且用量僅20粒,重在通絡而非攻下。
- 皂角辛鹹性溫,熬膏後黏滑化痰,滌蕩經絡頑痰,尤善「通竅搜風」,針對黏滯之眼癢治標。
- 雄黃為衣,取其辛溫辟穢、解毒殺蟲之效,古代認為能祛風痰毒邪,外用治目癢習見。
配伍特點
- 升降相因:馬兜鈴、杏仁降氣,皂角、雄黃辛散上行,形成「降中寓升」之勢,使痰濁得化、氣機得通。
- 標本兼顧:半夏、杏仁治肺脾之痰(本),巴豆、皂角逐有形之實邪(標),共奏化痰通絡之效。
- 外用內治結合:雖為內服丸劑,然雄黃衣兼有外治之意,體現「內毒外透」之理。
治療機轉推論
此方通過「瀉肺通腸、化痰開竅」間接治目,蓋肺與大腸相表裏,肺氣壅滯則痰熱上攻於目。方中藥物多入肺經,降氣化痰以斷病源;更借皂角、巴豆之銳利,滌痰通腑,使邪有出路。眼癢屬「風動」之象,痰消則風熄,此即「治風先治痰」之體現。烏梅湯送服,取其酸收之性,防諸藥辛散太過,並引藥入肝經(肝開竅於目),為引經之用。
傳統服藥法
馬兜鈴2兩,半夏2兩(湯浸,去滑),杏仁1兩半(研),巴豆20粒(去油)。
消垂化痰,定喘。
上為細末,用不腫皂角5挺(炮過,去皮),用水1大碗,揉皂角汁,濾去滓,於鍋內慢火熬成膏於,入上件藥末和為丸,如梧桐子大,用雄黃為衣。
每服丸,臨臥烏梅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馬兜鈴丸是一味中藥方劑,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以及有出血傾向的患者不宜服用。服用馬兜鈴丸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馬兜鈴丸, 出處:《秘傳眼科龍木論》卷五。 組成:馬兜鈴1兩半,柴胡1兩半,茯苓1兩半,黑參1兩,桔梗1兩,細辛1兩。 主治:眼癢極難忍,外障。
馬兜鈴丸,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八。 組成:馬兜鈴2兩,半夏2兩(湯浸,去滑),杏仁1兩半(研),巴豆20粒(去油)。 主治:消垂化痰,定喘。主治:咳嗽。多年喘嗽不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