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風黑散

CHANG FENG HEI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17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1%
肝經 17%
肺經 15%
大腸經 15%
心經 12%
腎經 8%
脾經 8%
胃經
肝經
肺經
大腸經
心經
腎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腸風黑散中加入荊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熱,止血止痛: 腸風黑散主治腸風下血,常伴隨發熱、口乾、舌苔黃等風熱症狀。荊芥性辛溫,具有疏散風熱、止血止痛的功效,可清熱解毒,改善腸道炎症,並促進血液凝固,達到止血效果。
  2. 兼顧肺熱,預防併發症: 腸風下血往往與肺熱燥咳、咽喉疼痛等併發症相伴。荊芥入肺經,可清肺熱,緩解肺部燥熱,預防併發症的發生。

總而言之,荊芥在腸風黑散中起到疏散風熱、止血止痛、兼顧肺熱的作用,為治療腸風下血提供了多方面的功效。

腸風黑散方中加入枳殼,乃取其疏肝理氣、降逆止痛之效。腸風黑散主治腸風下血,血色紫黑,肛門灼熱疼痛,伴有腹痛、腹脹等症。枳殼味苦酸,性寒,入肝、脾經,能疏肝理氣,降逆止痛,並可燥濕止瀉,清熱解毒。

患者常因肝氣鬱結,脾胃不和,氣機不暢,導致血瘀腸道,引發腸風下血。枳殼入肝經,可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腹痛、腹脹等症;入脾經,則可理氣健脾,促進脾胃運化,改善腸道功能。因此,枳殼在腸風黑散方中,起到疏肝理氣、降逆止痛,並輔助止血的作用,有助於改善患者的整體症狀。

腸風黑散方中加入血餘炭,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止血固腸: 血餘炭為血竭炭化而成,具有收斂止血、固澀止瀉的功效。腸風黑散主治腸風下血,血餘炭可收斂腸道,止血止瀉,有助於控制病情。
  2. 清熱解毒: 血餘炭性涼,具清熱解毒作用。腸風下血常伴有熱毒蘊結,血餘炭可清熱解毒,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清熱涼血、止血止痛的功效。

腸風黑散中加入槐花,主要是由於其具有止血涼血、清熱解毒的功效,能有效治療腸風下血、便血等症。

槐花性涼,味苦,入肝、大腸經,能清熱涼血,止血止瀉。其所含的蘆丁和槲皮素等物質,具有增強毛細血管抵抗力,降低血管通透性的作用,能有效控制腸道出血。

此外,槐花還能清熱解毒,對於因熱毒引起的腸風下血也有很好的效果。因此,槐花在腸風黑散中起到止血涼血、清熱解毒的功效,是治療腸風下血的重要藥物之一。

腸風黑散中加入槐角,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止血:槐角性寒,味苦,入肝、大腸經。具有清熱涼血、止血消腫的功效。對於腸風引起的便血、痔瘡出血等症狀,槐角可以有效清熱涼血,止住出血。
  2. 收斂腸道止瀉:槐角含有鞣質,具有收斂腸道、止瀉的作用。對於腸風引起的腹瀉,槐角可以幫助收斂腸道,減緩腹瀉症狀。

總之,槐角在腸風黑散中發揮著清熱涼血止血、收斂腸道止瀉的作用,對於治療腸風引起的便血、痔瘡出血、腹瀉等症狀具有重要的意義。

腸風黑散方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和藥性: 腸風黑散方中多用寒涼藥物,以清熱止血、涼血止痛,甘草性甘溫,能緩解方中寒涼藥物的寒性,避免對脾胃造成過大的刺激,使藥物更易於服用。
  2. 調和藥性: 甘草具有調和諸藥的作用,能使方中各藥物的功效更加協調,避免藥物之間產生不良反應,提高藥效。同時,甘草能增強其他藥物的療效,使治療效果更顯著。

腸風黑散方中使用刺蝟皮,源於其具有以下特性:

  1. 收斂止血: 刺蝟皮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收斂止血之效。腸風下血,常因肝氣鬱結、血熱妄行而致,刺蝟皮可清熱解毒,收斂止血,緩解腸風出血。
  2. 清熱解毒: 刺蝟皮具有清熱解毒功效,可抑制腸道炎症,減輕腸風所致的疼痛、發熱等症狀。

總之,刺蝟皮在腸風黑散方中,起到收斂止血、清熱解毒的功效,有助於治療腸風下血癥。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腸風黑散」的主要成分有荊芥、枳殼、血餘炭、槐花、槐角、甘草、刺蝟皮等。

荊芥性微溫、味辛,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等功效。常用於治療感冒、風寒、風濕痛、關節炎、皮膚瘙癢、外傷出血、瘀血、頭痛、肌肉痠痛、關節疼痛等症狀。

枳殼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它能理氣寬中,行滯消脹,主治胸脅氣滯、脹滿疼痛、食積不化;其性寒,故不適用於脾胃虛寒、腹瀉洩瀉者。枳殼也能止咳化痰,主治咳嗽痰多、喘息氣促;消食化積,主治食積不消、腹脹腹痛;降氣,主治胃氣上逆、嘔吐呃逆。此外,枳殼還具有破氣、行氣、消痞、散結、除痰、止痛、緩瀉等功效。在臨牀上,枳殼常與其他中藥配伍使用,以增強療效。

血餘炭性味苦溫,歸肝、腎、肺、大腸等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溫中散寒、化腐生肌、清熱利尿、止血、化瘀利尿、生肌等功效。血餘炭活血化瘀,可緩解因血瘀引起的疼痛,改善氣血運行。血餘炭化腐生肌,可促進傷口癒合,增強機體免疫力。血餘炭清熱利尿,可清熱解毒,利尿消腫。血餘炭止血,可抑制出血,止痛,有利於創面的癒合。血餘炭化瘀利尿,可活血化瘀,利尿消腫。血餘炭生肌,可促進創傷、潰瘍的癒合。血餘炭可治療跌打損傷、癰腫、潰瘍、咳血、吐血、衄血、尿血、崩漏、熱淋、石淋、尿血、瘡瘍、腫毒等症狀。

槐花為中藥材,具有清熱涼血、止血、清熱瀉火、疏肝解鬱等功效。槐花性寒,味苦,歸肺、大腸經。可治療瘡瘍發炎、口腔潰瘍、黃疸、痢疾等熱毒、血熱相關之病症;可治療吐血、衄血、便血、痔血等血熱出血證;可治療暑癤、頸淋巴結結核等疾病;可緩解胸悶氣短、脅肋疼痛、頭暈目眩、失眠多夢等症狀。

槐角具有清熱涼血、滋陰補虛、益氣生津、降壓、止血等功效。槐角性寒,味甘,歸肝、腎、大腸經。可治療肺熱咳嗽、便祕、血熱出血、高血壓等症狀。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刺蝟皮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止血、止痛、祛痰化瘀、消腫、殺蟲等功效。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風濕痹痛、肌肉痠痛、關節疼痛、外傷出血、瘀腫疼痛、瘡瘍腫毒等症狀。

中藥方劑「腸風黑散」的主要功效是治療榮衛之氣虛弱,風邪冷氣乘虛襲擊臟腑,或食用生冷的食物,或食用烤炙的肉類,或飲酒過度,積聚熱氣在腸道內,導致腸胃虛弱,食物殘渣不能凝聚,大便帶有鮮血,臍腹疼痛,又有裡急後重之感,或肛門脫出,或患有慢性酒痢,大便頻繁且稀薄。

傳統服藥法


敗棕1分,頭髮1分,木饅頭1分,木賊(各燒存性)1分,槐角(炒)1分,枳殼(制)1分,甘草(炒焦)半分,烏梅肉(炒)半分。
上為末。
每服2錢,以陳米飲乘熱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腸風黑散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止血止痛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腸風黑散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果出現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相關疾病


胰臟炎嗜眠症(嗜睡症)胃腸出血

相同名稱方劑


腸風黑散, 出處:《直指》卷二十三。 組成:敗棕1分,頭發1分,木饅頭1分,木賊(各燒存性)1分,槐角(炒)1分,枳殼(制)1分,甘草(炒焦)半分,烏梅肉(炒)半分。 主治:腸風下血腹痛。

腸風黑散, 出處:《局方》卷六(寶慶新增方)。 組成:敗棕(燒)2兩,木饅頭(燒)2兩,烏梅(去核)2兩,甘草(炙)2兩。 主治:榮衛氣虛,風邪冷氣進襲臟腑之內,或食生冷,或啖炙煿,或飲酒過度,積熱腸間,致使腸胃虛弱,糟粕不聚,大便鮮血,臍腹疼痛,裏急後重,或肛門脫出,或久患酒痢,大便頻並。

腸風黑散, 出處:《局方》卷八(淳祐新添方)。 組成:荊芥(燒)2兩,枳殼(去瓤)3兩(2兩燒,1兩炒用),亂發(燒)1兩,槐花(燒)1兩,槐角(燒)1兩,甘草(炙)1兩半,猬皮1兩半。 主治:榮衛氣虛,風邪冷氣進襲臟腑之內,或食生冷,或啖炙煿,或飲酒過度,積熱腸間,致使腸胃虛弱,糟粕不聚,大便鮮血,臍腹疼痛,裏急後重,或肛門脫出,或久患酒痢,大便頻並。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