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神效桑雞丸」方劑中使用刺蝟皮,其目的主要在於以下兩點:
- 散風除濕:刺蝟皮性味辛溫,具有散風除濕、止痛止癢之效。古籍記載刺蝟皮可治風濕痺痛、皮膚瘙癢等症,因此在方劑中可起到驅散風寒濕邪,緩解疼痛的作用。
- 活血化瘀:刺蝟皮還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對於因風寒濕邪引起的氣血瘀阻,刺蝟皮可以起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
總之,刺蝟皮在「神效桑雞丸」中起到散風除濕、活血化瘀的功效,是治療風濕痺痛、皮膚瘙癢等症的有效藥材。
「神效桑雞丸」方劑中加入「血餘炭」,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止血生肌: 血餘炭為動物血經煅燒後的產物,性涼、味甘鹹,具有止血生肌、涼血止痛的功效。方劑中加入血餘炭,可以有效止住雞肉的腥味,並促進傷口癒合。
- 清熱解毒: 血餘炭亦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解雞肉中的燥熱,避免食用後出現上火或燥熱的症狀,達到藥食同源的效果。
因此,血餘炭在「神效桑雞丸」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不僅能改善雞肉的口感,更能增強其藥用價值。
中藥方劑「神效桑雞丸」的組成中包含白礬是因為白礬具有清熱燥濕的作用。白礬能夠有效清除體內的濕熱,改善由濕熱引起的症狀,如皮膚炎和發熱。其主要作用是清熱燥濕,幫助方劑改善相關症狀。白礬的加入能夠增強方劑的療效,使其在清熱燥濕方面效果更加顯著。
神效桑雞丸方劑中加入枳殼,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理氣,行氣消積:枳殼味苦、辛,性寒,歸脾、胃經,具有行氣消積、疏肝解鬱、化痰止咳之效。桑雞丸常用於治療肝胃不和、氣滯血瘀所致的胸悶脘脹、食積不化等症,枳殼的加入可有效疏肝理氣,促進氣血運行,消食化積,緩解肝胃不適。
- 降逆止嘔,和胃降逆:枳殼具有降逆止嘔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胃氣上逆、嘔吐反胃等症。桑雞丸若用於治療胃失和降、胃氣上逆等症,枳殼的加入可起到和胃降逆的作用,防止嘔吐的發生。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神效桑雞丸」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功效
根據古文記載,神效桑雞丸主治**「痔疾,下血不止。」**
治療原理
方劑組成包含:
- 刺蝟皮: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針對痔疾引起的腫痛症狀。
- 血餘炭: 收斂止血。直接針對下血症狀。
- 白礬: 燥溼止癢。可改善痔疾所造成的肛門搔癢不適。
- 枳殼: 行氣寬胸、疏肝和胃。調節腸胃功能,促進排便。
綜合分析:
神效桑雞丸的治療原理主要針對痔疾的核心病機——血瘀濕熱。
- 止血: 血餘炭為收斂止血的要藥,可直接作用於出血部位,快速止血。
- 活血化瘀: 刺蝟皮具有活血化瘀之效,可以改善肛門周圍的血液循環,減輕腫痛。
- 燥濕: 白礬的燥濕作用,可以減少肛門局部的濕熱環境,進一步緩解炎症反應。
- 理氣: 枳殼行氣,有助於疏通腸道,促進排便,減輕痔疾的症狀。
總而言之,神效桑雞丸通過止血、活血、燥濕、理氣等多方面作用,達到治療痔疾,尤其是下血不止的效果。該方劑直接針對病因病機,标本兼治,因此被稱為「神效」。
傳統服藥法
桑雞1兩(微炒),槐雞1兩(微炒),蝟皮1兩(微炒),亂發灰半兩,黃牛角(角思)1兩(燒灰),白礬(石礬灰)1兩,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
上為末,煮槐膠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0丸,食前煎槐枝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慎用。
- 脾胃虛弱者慎用。
- 長期服用可能會引起便秘。
相關疾病
胃腸出血
相同名稱方劑
神效桑雞丸, 出處:《聖惠》卷六十。 組成:桑雞1兩(微炒),槐雞1兩(微炒),猬皮1兩(微炒),亂發灰半兩,黃牛角(角思)1兩(燒灰),白礬(石礬灰)1兩,枳殼1兩(麸炒微黃,去瓤)。 主治:痔疾,下血不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