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紙丸

蠶紙丸

CAN ZHI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異授眼科》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9

熱/寒比例

偏熱 (1.22)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1%
肝經 21%
胃經 15%
腎經 10%
脾經 10%
膀胱經 5%
心經 5%
肺經
肝經
胃經
腎經
脾經
膀胱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蠶紙丸方劑中包含白僵蠶,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止痙: 白僵蠶性寒,味辛,具有祛風止痙、解毒散結的功效。對於因風邪入侵導致的抽搐、痙攣、口眼歪斜等症狀,白僵蠶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2. 化痰散結: 白僵蠶還具有化痰散結的作用,能有效治療痰濁阻滯、瘰癧、癭瘤等病症。與方劑中其他藥物配合,能起到協同作用,增強藥效。

蠶紙丸中加入蟬蛻,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解表透疹: 蟬蛻性涼,善於疏散風熱,透發麻疹。對於風熱壅滯肌膚,導致疹出不暢的情況,蟬蛻能起到解表透疹,促進疹子順利發出的作用。

2. 祛風止癢: 蟬蛻具有祛風止癢的功效,能有效緩解因風熱引起的皮膚瘙癢症狀。在蠶紙丸中加入蟬蛻,可以起到輔助治療皮膚病的作用,減輕患者的痛苦。

蠶紙丸中加入菊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疏散風熱: 菊花性寒,味甘苦,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功效。蠶紙丸常用於治療外感風熱,症見發熱、頭痛、咽痛、口渴等,菊花可有效緩解這些症狀,起到清熱解表的作用。
  2. 平肝明目,清肝火: 菊花還有平肝明目、清肝火的功效,能改善頭昏眼花、視力模糊等症狀。蠶紙丸中加入菊花,可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緩解因風熱上攻所致的頭眼不適。

蠶紙丸方中加入羌活,主要基於其 祛風散寒、解表止痛 的功效。

  1. 祛風散寒: 蠶紙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風寒頭痛等症,而羌活性溫,善於驅散寒邪,故能緩解風寒引起的發熱、鼻塞、流涕、頭痛等症狀
  2. 解表止痛: 羌活亦有疏通經絡、止痛 的作用,對於風寒引起的頭部、項背、肢體疼痛,能起到緩解疼痛的效果,與方中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協同作用

蠶紙丸中加入谷精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利濕: 谷精草性寒味苦,具有清熱利濕、涼血止血的功效。蠶紙丸常用於治療濕熱下注所致的小便不利、尿頻尿急、血尿等症,而谷精草的清熱利濕作用可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2. 涼血止血: 蠶紙丸中常包含一些活血化瘀的藥物,可能造成出血的風險。谷精草的涼血止血作用可以有效抑制藥物的出血副作用,提高方劑的安全性。

蠶紙丸方劑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蠶紙丸方劑中可能包含一些性寒或性熱的藥材,甘草可以中和其偏性,使藥性更為平和,減少對人體的副作用。
  2. 增強藥效: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和中緩急、解毒生津的功效。加入甘草可以增強方劑的整體功效,使藥效更為顯著。例如,甘草可以增強其他藥材的抗炎、抗氧化、免疫調節等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分析「蠶紙丸」之傳統功效與組成邏輯:

一、傳統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左右目互相赤紅」,即雙眼交替或同時出現紅赤、炎症之症,屬中醫「目赤」範疇。古代醫家認為此類眼疾多因風熱上攻、肝肺鬱熱,或外感風邪循經上擾目系所致。其「互相赤紅」之描述,暗示病情反覆或左右交替發作,可能與風熱游走或肝肺失調相關。

二、組成藥物探析

  1. 晚蠶蛾

    • 性味咸溫,入肝、腎經,古代用於「去風熱、明目」(《本草綱目》)。蠶蛾羽化後殘留之蠶紙(蠶蛾卵紙)亦可清熱散風,推測取其輕揚上行之性,疏泄目系風熱。
  2. 蟬蛻

    • 甘寒質輕,歸肺肝經,為「風熱目疾要藥」。《醫林纂要》載其「去翳膜,治目赤」,能散風熱、透邪外出,緩解目赤羞明。
  3. 菊花

    • 辛甘苦微寒,尤擅清肝肺之熱。《銀海精微》強調其「清頭目,去風熱」,為眼科常用藥,針對肝火上炎或風熱犯目之紅腫。
  4. 羌活

    • 辛苦溫,歸膀胱、腎經,善祛風除濕。《本草備要》言其「治太陽頭痛,目赤」,此處取其辛散之力,引藥上行頭目,開泄目系鬱滯。
  5. 谷精草

    • 甘平,專入肝胃經,《開寶本草》載其「主喉痹、齒痛、目赤翳膜」,能疏散風熱、明目退翳,直接針對目赤腫痛。
  6. 甘草

    • 甘平,調和諸藥,緩和羌活、菊花等寒溫之性,兼能清熱解毒,減少風熱對目竅之灼傷。

三、方劑邏輯與治療原理

  1. 風熱外解、內熱得清

    • 蟬蛻、羌活共奏疏風透表之效,開外邪出路;菊花、谷精草清肝肺內熱,標本兼顧。晚蠶蛾與蟬蛻相配,增強輕揚升散之力,使風熱從上而散。
  2. 肝肺同調、目竅得通

    • 目赤與肝肺關係密切:「肝開竅於目」、「肺主皮毛」而外邪常從表入。方中菊花清肝,蟬蛻宣肺,羌活通絡,契合「治目先治肝,治赤兼理肺」之思路。
  3. 輕清上達、以丸緩圖

    • 諸藥多質輕氣薄,符合「上焦如羽,非輕不舉」原則;煉蜜為丸兼顧緩釋藥效,茶送服取其清上降火之助,適合風熱游移之反覆目赤。

結論
此方以疏風清熱為主軸,透過解表、清裡、通絡三層次,調和肝肺氣機,使目系邪熱得散、經絡暢通,故能改善雙眼交替紅赤之症,體現古代眼科「祛風先導,清熱為本」的治療智慧。

傳統服藥法


晚蠶蛾、蟬蛻、菊花、羌活、谷精草、甘草各等分。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
每服30丸,茶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蠶紙丸性味辛溫,有一定的刺激性,孕婦、小孩、體質虛弱者慎用。
  • 蠶紙丸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加重肝腎負擔。
  • 蠶紙丸服用後,如有不適,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

相同名稱方劑


蠶紙丸, 出處:《異授眼科》。 組成:晚蠶蛾、蟬蛻、菊花、羌活、谷精草、甘草各等分。 主治:左右目互相赤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