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梔豉枳黃湯中包含梔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清熱瀉火:梔子味苦寒,入心、肺、三焦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效。方劑中因熱毒熾盛,致使心煩不眠,口渴咽乾,故以梔子清心瀉火,解毒涼血,以緩解熱毒所致的症狀。
二、利濕退黃:梔子亦具利濕退黃之功,可通利小便,將體內的濕熱排出,有助於改善黃疸症狀。方劑中因濕熱蘊積,導致肝膽濕熱,出現黃疸等症狀,故以梔子利濕退黃,輔助其他藥物共奏療效。
梔豉枳黃湯中加入枳殼,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 枳殼味苦、辛,性寒,入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方中因梔子、豉、黃芩等清熱解毒之力較強,易致氣機阻滯,而枳殼可協同黃芩清熱解毒,同時又能解其苦寒之性,避免損傷脾胃。
- 降逆止嘔: 枳殼具有降逆止嘔之效,可緩解因熱毒上攻所致的噁心嘔吐。方中黃芩、梔子清熱瀉火,豉清熱解表,可導致胃氣上逆,而枳殼可降逆止嘔,協調諸藥,使清熱解毒之功更顯著。
梔豉枳黃湯方劑中加入柴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解鬱,和胃降逆:柴胡味苦辛,性微寒,歸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和胃降逆之效。方中以梔子、豉、枳實、黃芩等清熱瀉火、化濕降逆,若肝氣鬱結,則氣機不暢,藥物難以達病所,故需柴胡疏肝解鬱,使氣機通暢,配合其他藥物共同奏效。
- 協調諸藥,增強療效:柴胡入肝膽經,可調節肝氣,使其條達舒暢,既能配合枳實、黃芩等清熱瀉火,又能協調豉、梔子等化濕降逆,從而增強藥效,達到治療目的。
梔豉枳黃湯中加入淡豆豉,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一、 清熱解毒,利濕退黃: 淡豆豉性涼,味甘苦,入肺、脾經,具清熱解毒、利濕退黃之效。其能清熱解毒,與梔子、黃芩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清熱瀉火、解毒利濕的目的。
二、 和胃降逆,調和藥性: 淡豆豉還具有和胃降逆的功效,可緩解因濕熱內蘊所致的胃氣不和、嘔吐等症狀。同時,它能調和藥性,使藥物更有效地發揮作用。
梔豉枳黃湯中加入大黃,是基於其瀉熱通便的功效。
方中梔子、豉、枳實、黃芩均為清熱瀉火之品,但僅止於清熱,無法通泄腸道積熱。而大黃苦寒,善於瀉熱通便,能將體內積熱及時排出,並協同其他藥物,加強清熱解毒之效,避免熱毒鬱結,加重病情。
此外,大黃還有促進腸蠕動、緩解便祕的作用,有助於改善患者因熱毒壅滯所致的便祕症狀。
主治功效
《梔豉枳黃湯》:調理因內熱所致的復發熱症
中藥方劑「梔豉枳黃湯」,是一個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嘔、寬中降逆功效的方劑,常用於治療因內熱所致的復發熱症,以及相關症狀,如煩躁、嘔吐、腹脹等。
方劑組成:
- **梔子:**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除煩安神的作用,常用於治療熱證煩躁、失眠多夢、心煩口渴、血熱吐血、衄血等症。
- **枳殼:**具有行氣寬中、化痰止咳、降逆止嘔的作用,常用於治療胸悶脅痛、食積不化、咳嗽痰多、嘔吐呃逆等症。
- **柴胡:**具有疏肝解鬱、清熱退燒、利膽退黃的作用,常用於治療肝鬱氣滯、脅肋疼痛、發熱惡寒、膽汁鬱結、黃疸等症。
- **淡豆豉:**具有清熱解毒、疏風散表、消食化積的作用,常用於治療感冒發燒、風熱表症、喉嚨腫痛、食積腹脹、消化不良等症。
- **大黃:**具有清熱通便、瀉火消積的作用,常用於治療熱結便祕、實熱瀉痢、腹痛腹脹、食積不化等症。
主治功效:
梔豉枳黃湯主要用於治療因內熱所致的復發熱症,以及相關症狀,如煩躁、嘔吐、腹脹等。其作用機制主要通過清熱瀉火、除煩止嘔、寬中降逆等方式來緩解症狀。
總結:
梔豉枳黃湯是一個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嘔、寬中降逆功效的中藥方劑,常用於治療因內熱所致的復發熱症,以及相關症狀,如煩躁、嘔吐、腹脹等。其作用機制主要通過清熱瀉火、除煩止嘔、寬中降逆等方式來緩解症狀。
傳統服藥法
山梔1錢,枳殼1錢,柴胡1錢,香豉5錢,大黃3錢(人壯積堅者5錢)。
如內熱,加黃芩;腹脹,加厚朴;傷肉,加山楂;傷面飯,加神曲。
水煎,溫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瀉下的作用,因此不宜長期服用。
- 本方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因此孕婦慎用。
- 本方有破血的作用,因此有出血傾向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梔豉枳黃湯, 出處:《醫學入門》卷四。 組成:山梔1錢,枳殼1錢,柴胡1錢,香豉5錢,大黃3錢(人壯積堅者5錢)。 主治:食復發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