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鼠屎湯

雄鼠屎湯

XIONG SHU SHI TANG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2

寒性指數

31

熱/寒比例

極寒 (0.07)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0%
肝經 20%
胃經 20%
三焦經 10%
心經 10%
脾經 10%
大腸經 10%
肺經
肝經
胃經
三焦經
心經
脾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雄鼠屎湯方劑中加入梔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梔子性寒,味苦,入心、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雄鼠屎湯常用於治療熱毒壅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症狀,例如發熱、口渴、咽痛、尿赤、便祕等。梔子可清熱解毒,緩解症狀。
  2. 降火止血:梔子能降肺火、清心火,並可涼血止血。雄鼠屎湯中可能加入梔子,以輔助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緩解病症。

「雄鼠屎湯」方劑中加入枳殼,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枳殼味苦、辛,性寒,入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此方中,枳殼可疏解肝氣鬱結,解除肝臟對脾胃的抑制作用,進而促進脾胃運化,緩解腹部脹滿、疼痛等症狀。
  2. 降逆止嘔:枳殼還具有降逆止嘔的作用,對於因肝氣犯胃、脾胃不和引起的嘔吐症狀,可以起到一定的緩解效果。

總而言之,枳殼在「雄鼠屎湯」中,既能疏肝理氣、行氣止痛,又能降逆止嘔,對於治療肝氣鬱結、脾胃不和所致的腹部脹滿、疼痛、嘔吐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雄鼠屎湯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勞復」,即大病初癒後因過勞或調養不當导致病情復發。《傷寒論》稱「差後勞復」,多因氣血未充、餘熱未清,復因勞累或飲食不節,使熱邪內鬱或氣機壅滯。雄鼠屎湯以清解鬱熱、通降氣機為法,針對勞復後熱鬱胸膈、氣滯脘腹之證,見心煩懊憹、胸悶腹脹等症狀。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梔子(14枚,劈)

    • 性味苦寒,歸心、肺、三焦經,為方中主藥。
    • 功效:清透鬱熱,解煩除懊(如《傷寒論》梔子豉湯治虛煩不眠)。
    • 邏輯:勞復多因餘熱擾及胸膈,梔子善瀉火除煩,導熱下行。
  2. 枳殼(3枚,炒)

    • 性味苦辛微寒,歸脾、胃、大腸經。
    • 功效:行氣寬中,消脹除滿。
    • 邏輯:炒製後減其峻性,助梔子調暢氣機,解勞復後氣滯脘痞。
  3. 雄鼠屎(2-7枚,兩頭尖)

    • 古稱「鼠矢」,性微寒(《本經》謂其「主傷寒勞復」)。
    • 功效:清熱通降,散結消滯。
    • 邏輯:其形兩頭尖,古人認為具穿透之性,能通泄濁熱,與梔子協同清解鬱熱。
  4. 蔥白、香豉(輔佐藥)

    • 蔥白(2寸):辛溫通陽,宣通上下,助藥力外達。
    • 香豉(30粒):發散鬱熱,與梔子配伍(如梔子豉湯),增強解鬱除煩之效。

全方配伍思維

  • 清熱與行氣並重:梔子清胸膈鬱熱,枳殼理中焦氣滯,鼠屎通降濁邪,共解熱鬱氣滯之勞復。
  • 通陽透邪:蔥白、香豉為藥引,輕揚宣散,使鬱熱從表而解,避免涼藥冰伏氣機。
  • 取象比類:古人認為鼠屎「兩頭尖」能通利竅道,暗合勞復病機中「熱鬱氣閉」之象,體現「以濁攻濁」思維。

此方簡練,針對勞復病機核心,展現漢唐方劑「藥簡力專」的特色,亦反映古人對動物藥與植物藥協同運用的經驗智慧。

傳統服藥法


梔子14枚(劈),枳殼3枚(炒),雄鼠屎2-7枚(即兩頭尖)。
上為粗末。
每服4錢,水1盞半,入蔥白2寸,香鼓30粒,同煎1盞,分作2服。勿令病人知鼠屎。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肺結核

相同名稱方劑


雄鼠屎湯, 出處:《活人書》卷十八。 組成:梔子14枚(劈),枳殼3枚(炒),雄鼠屎2-7枚(即兩頭尖)。 主治:勞復。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