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參耆通乳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氣益血,通乳利水: 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等功效。乳汁的生成與氣血運行密切相關,氣血不足則乳汁減少,人參能補氣益血,促進乳汁分泌。此外,人參亦具利水功效,能改善因氣血不足導致的乳汁淤積情況。
- 扶正祛邪,增強體質: 參耆通乳湯常用於產後乳汁不通,伴有氣虛乏力、體質虛弱等症狀。人參能扶正祛邪,增強人體正氣,改善體質,有助於抵抗疾病,促進產婦恢復健康。
參耆通乳湯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氣健脾: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利水消腫之功效。乳汁不足常與脾胃虛弱相關,黃耆能補益脾胃,促進氣血生化,為乳汁生成提供充足的能量物質。
- 增強免疫: 黃耆具有增強免疫力,促進組織修復的功效。乳汁分泌不足可能與產後體虛、免疫力低下有關,黃耆能補氣固表,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助於乳汁分泌恢復正常。
參耆通乳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通絡下乳: 當歸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活絡的功效,能促進乳房周圍氣血循環,改善乳腺的血液供應,疏通乳絡,有助於乳汁的生成和分泌。
- 補血養血,益氣生津: 當歸能補血養血,益氣生津,能改善因氣血不足導致的乳汁不足或乳汁稀薄等問題,從而促進乳汁的充盈和分泌。
因此,參耆通乳湯中加入當歸,可起到活血化瘀、通絡下乳、補血養血、益氣生津等多重功效,有助於解決產後乳汁不足、乳汁稀薄等問題。
參耆通乳湯中加入木通,主要基於其通乳和利水消腫的功效。
通乳方面,木通味甘性寒,入肝、腎經,具有通經絡、利水的作用,可促進乳汁分泌,疏通乳腺,解決乳汁鬱積不通的問題。
利水消腫方面,木通能利水消腫,對於產後乳汁淤積導致的乳房脹痛、乳房腫脹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此外,木通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緩解產後發熱、口渴等症狀。
綜上,參耆通乳湯中加入木通,是為了發揮其通乳、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產後乳汁不通、乳房脹痛等症狀的目的。
參耆通乳湯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滋陰潤燥:麥門冬味甘性寒,入心肺經,具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之效。乳汁的生成與肺經和胃經密切相關,而產後由於體力消耗,容易出現陰虛燥熱,影響乳汁分泌。麥門冬能滋陰潤燥,緩解產婦虛熱,促進乳汁生成。
- 清熱解毒:麥門冬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產後乳汁不通,易導致乳房脹痛,甚至化膿。麥門冬能清熱解毒,緩解乳房炎症,促進乳汁流通。
參耆通乳湯中加入桔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乳絡,通暢乳汁:桔梗性味辛溫,入肺經,具有宣肺、利咽、散結的功效。乳房屬肺經所主,乳汁不通常因氣滯血瘀所致,桔梗能疏散乳絡,促進氣血運行,利於乳汁通暢。
- 配合其他藥材,增強療效:參耆通乳湯中包含人參、黃耆等補氣藥材,桔梗則能起到引藥上行、擴散藥力,使藥效更好地到達乳房部位,促進乳汁分泌。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參耆通乳湯之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產後數日,乳無點滴,症屬血少氣衰者」,意指產後氣血虛弱,無法化生乳汁。中醫認為「乳血同源」,乳汁由氣血所化,若產後失血過多或素體氣虛,則氣血不足,難以推動乳汁生成與排出。此症特點為:乳房無脹痛感、乳汁稀少或全無,伴隨面色蒼白、神疲乏力等氣血兩虛之象。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此方以「益氣養血為主,佐以通絡下乳」為核心思路,其配伍可分三層:
補氣生血以開源
- 人參、黃耆:大補元氣,助脾肺之氣化生乳汁。氣旺則血隨氣生,為「治本」之關鍵。
- 當歸:養血活血,補產後陰血耗傷,與參、耆合用,成「氣血雙補」之局。
養陰通絡以疏瀝
- 麥冬:滋陰潤燥,防氣血藥之溫燥,兼助乳汁生化。
- 木通:通利經絡,引氣血下行至乳脈。《本草備要》載其「通乳利竅」,然此處用量宜輕,免傷正氣。
引經催乳以達效
- 桔梗:宣肺氣以開上焦,中醫認為「肺主氣,朝百脈」,氣機通暢則乳汁易行。
- 七孔豬蹄:血肉有情之品,直接滋養陰血,民間素有「豬蹄通乳」經驗,契合「以形補形」思維。
全方特點
此方標本兼治,補而不滯。以氣血雙補為基礎,輔以輕靈通絡之品,使虛者得補、滯者得通,契合「虛人產後宜補中寓通」之理。用藥上,避猛烈破血或苦寒傷胃之品,體現「產後宜溫補」的傳統原則。
傳統服藥法
人參、黃耆、當歸、木通、麥冬、桔梗、七孔豬蹄。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產後數日服用,若產後時間過長,乳汁已枯竭,則不宜服用。
- 本方有補氣養血、通乳之功,但不宜長期服用,以免滋膩礙胃。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參耆通乳湯, 出處:《顧氏醫徑》卷四。 組成:人參、黃耆、當歸、木通、麥冬、桔梗、七孔豬蹄。 主治:産後數日,而乳無點滴之下,症屬血少氣衰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