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附三白湯

參附三白湯

CAN FU SAN BA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4

寒性指數

2

熱/寒比例

極熱 (12.0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6%
胃經 28%
肺經 18%
心經 8%
腎經 8%
脾經
胃經
肺經
心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參附三白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健脾益氣: 白朮性溫味甘,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之功效。參附三白湯以補氣健脾為主要功效,白朮的加入可增強補氣健脾的效果,使藥效更佳。
  2. 助運脾陽: 參附三白湯中的附子性熱,有溫陽散寒之效,白朮則能助運脾陽,使附子的溫陽之力更好地發揮作用,達到溫補脾腎,益氣固表的效果。

參附三白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功效。參附三白湯常用於治療脾虛濕困、氣虛乏力等症,茯苓能利水滲濕,健脾益氣,幫助去除體內濕邪,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2. 配伍協調: 茯苓與其他藥物如人參、附子、白朮、白芍等,能互相協調,發揮更佳的功效。茯苓性平,可緩解附子等藥物的燥性,避免損傷脾胃,使藥性更加溫和,利於患者服用。

參附三白湯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溫中散寒,助藥力: 生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化痰止咳之功效。與參附三白湯中的參、附子等溫陽藥物相配合,可增強溫陽散寒之力,有助於提高藥效。
  2. 調和藥性,緩解副作用: 參附三白湯中含有附子,性溫熱,容易造成上火、口乾舌燥等副作用。生薑可以緩解附子的燥熱之性,使藥性更平和,減少副作用的產生。

參附三白湯中加入大棗,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補中益氣,調和藥性: 大棗性甘溫,入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緩和藥性等功效。參附三白湯以補氣固表為主,大棗的加入可以增強補氣效果,同時調和附子、白朮等藥物的燥性,避免過於燥烈。
  2. 健脾和胃,促進吸收: 大棗能健脾和胃,促進脾胃運化,幫助人體更好地吸收藥物成分,提高藥效。尤其是在補氣固表藥物中加入大棗,有助於藥物更好地被脾胃吸收,提高補氣效果,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虛弱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參附三白湯之傳統功效與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陰證發斑」,屬虛寒性皮膚斑疹,因內傷脾陽、陽氣虛衰,陰寒內盛,逼迫虛陽外浮所致。其斑點特徵為隱約稀疏、色淡紅或夾灰白,形如蚊跡,分布於手足或腹部,實為細疹而非熱證陽斑;伴隨四肢厥冷、神倦嗜臥、聲低息短、便溏尿清等陽虛陰盛之象。舌象白嫩滑潤或胖嫩黑潤,進一步佐證陽氣不足、寒濕內停之病機。

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溫陽固脫(君藥)

    • 黑附塊:大辛大熱,溫補腎陽,驅逐陰寒,挽救散越之虛陽。
    • 老東參:甘溫益氣,固脫生津,與附子配伍(參附湯結構)共奏回陽救逆之功。
  2. 健脾祛濕(臣藥)

    • 生白朮、白茯苓:健脾益氣,燥濕利水,針對脾陽不振、水濕內停之病機。此二藥與甘草組成「四君子湯」去人參之簡化結構,側重恢復中焦運化。
  3. 調和營血(佐藥)

    • 灼白芍:酸斂養血,緩急止痛,佐制附子之燥烈,兼調和營衛。
    • 清炙草、生薑、大紅棗:甘草調和諸藥,薑棗配伍溫中補脾,助參朮茯苓振奮中焦,兼引藥達表。

全方配伍原理
此方以「參附湯」回陽救逆為核心,合「四君子湯」益氣健脾,佐白芍斂陰和營,形成溫陽健脾、調和氣血之格局。針對陰斑的病機——脾腎陽虛、陰寒逼陽外浮,通過溫補脾腎、健脾利濕,使陽氣內返,陰斑自消。

推論功效延伸
若加減得當,此方或可應用於:

  • 陽虛型蕁麻疹(寒性風疹)
  • 慢性虛寒性皮膚病伴氣血不足
  • 陰盛格陽之輕證(如手足厥冷、面赤而脈微)

全方體現中醫「益火之源以消陰翳」之思路,通過溫補脾腎陽氣,解除陰寒內逼之病理狀態。

傳統服藥法


老東參1錢半,生白朮1錢半,白茯苓1錢半,灼白芍1錢半,黑附塊1錢,清炙草8分,生薑兩片,大紅棗2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慎用。
  • 對本方過敏者禁用。
  • 本方不宜與其他滋補性中藥同時服用。

相關疾病


大便溏麻疹手腳冰冷呼吸氣短言語無力皮膚瘀血斑疹舌苔白膩呼吸急促,氣不接續之症

相同名稱方劑


參附三白湯, 出處:《重訂通俗傷寒論》。 組成:老東參1錢半,生白朮1錢半,白茯苓1錢半,灼白芍1錢半,黑附塊1錢,清炙草8分,生薑兩片,大紅棗2個。 主治:陰證發斑。內傷脾陽,陽爲陰逼者,斑點隱隱而稀,色多淡紅,或夾淡灰,或夾(白光)白,多則六七點,少則三五點,形如蚊跡,隻見於手足,或略見於腹部,似斑而實爲細疹,四肢厥冷,神倦嗜卧,喜向裏睡,神識似寐非寐,乍清乍昧,聲低息短,少氣懶言,大便多溏,溺色清白或淡黃,舌苔白而嫩滑,或胖嫩而黑潤。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