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危散

扶危散

FU WEI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3

寒性指數

13

熱/寒比例

偏熱 (1.77)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8%
肺經 16%
肝經 16%
脾經 11%
膀胱經 10%
心經 10%
腎經 6%
胃經
肺經
肝經
脾經
膀胱經
心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扶危散是一個主要用於治療多種虛證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斑蝥。斑蝥在中醫理論中,被認為具有驅蟲、消腫及通經的功能,能夠幫助改善患者的免疫力,促進氣血的運行,因此對於虛弱的病人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藥材。其成分中的毒性成分在適量使用下,能有效增強中藥方劑的療效,特別是在需要促進血液循環和改善內臟功能上。扶危散旨在提升機體的自我修復能力,斑蝥的加入可使整體效果更加凸顯,尤其是在對抗由於虛弱導致的各種症狀方面。此外,斑蝥也被用於處理某些腫塊,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總之,斑蝥的使用,在扶危散中起到了一種強化作用,提升了方劑的整體療效。

扶危散方劑中加入糯米,主要原因如下:

  1. 固本培元:糯米性溫,入脾經,有補益脾胃、固本培元之效。扶危散多用於體虛乏力、氣血虧損之症,糯米有助於增強體質,為藥物發揮療效打下基礎。
  2. 調和藥性:糯米具有調和藥性、緩解藥物刺激的作用。扶危散中可能含有較為辛辣或寒涼的藥材,糯米有助於中和其刺激性,使藥物更易於被人體吸收利用。

扶危散中包含雄黃,主要源於其解毒辟邪的功效。

雄黃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解毒殺蟲、燥濕止癢、祛風止痛等功效。古人認為其能辟邪鎮驚,可用於治療瘟疫、瘴癘、蠱毒等症。

在扶危散中,雄黃主要用於解毒,以抵禦外邪入侵,同時配合其他藥材,發揮扶正祛邪的作用,以達到救治危重病症的目的。

扶危散中加入滑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利濕:滑石性寒,味甘,入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濕、通淋止痛的功效。扶危散主治濕熱蘊結,小便不利,可見滑石的清熱利濕作用能有效解決病患的根本問題。
  2. 利尿排石:滑石能利尿排石,對於濕熱蘊結導致的膀胱結石、尿路結石等症狀,滑石能幫助排出石頭,緩解疼痛,促進康復。

因此,扶危散中加入滑石,不僅能清熱利濕,更能利尿排石,對於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小便不利、尿路結石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

扶危散方中加入麝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開竅醒神: 麝香性溫通開竅,可醒神開竅,對於昏迷、神志不清等危重症狀,能迅速提升病人意識,起到救急之效。
  2. 活血化瘀: 麝香亦能活血化瘀,通經止痛,有助於改善氣血循環,緩解因瘀血阻滯導致的各種症狀。

因此,扶危散中加入麝香,旨在通過其開竅醒神、活血化瘀的雙重功效,快速改善病人危重狀態,起到扶危救急的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扶危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主治:癲狗咬(狂犬病或犬傷後毒發之症)
傳統中醫認為,癲狗咬傷後,犬毒內侵,可致風毒壅滯、瘀熱內結,臨床表現為躁狂、驚厥、恐水等症。此方劑以「攻毒逐邪、瀉熱破瘀」為核心,旨在通過瀉下與利尿雙途徑,促使「惡物」(指毒邪或病理產物)排出體外,緩解毒邪內攻之險。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攻毒破結

    • 斑蝥:辛熱大毒,善攻毒蝕瘡、破血逐瘀,為治狂犬病要藥,其毒性可「以毒攻毒」,直接破壞犬毒。
    • 雄黃:辛溫有毒,解毒殺蟲,傳統常用於蟲蛇犬傷,能抑制毒邪蔓延。
    • 麝香:辛香走竄,通行十二經,開竅醒神兼散瘀,助斑蝥、雄黃引藥直達病所。
  2. 瀉熱通腑

    • 大黃:苦寒瀉下,清熱解毒,導瘀熱從大便而出。
    • 牽牛:瀉水通便、利小便,與大黃協力使「惡物」從二便分消。
  3. 祛風透邪

    • 防風:辛溫解表,祛風勝溼,既防外風引動內毒,又助體內毒邪外透。

配伍邏輯推理

  • 毒邪內攻→以斑蝥、雄黃直解其毒,麝香助藥力透達。
  • 熱瘀互結→大黃、牽牛通腑瀉濁,分消二便。
  • 風動驚厥→防風熄風透表,兼顧表裡。
    全方以「峻下逐瘀、開竅攻毒」為主,通過強力排泄與解毒,力求毒邪外出,緩解危急症狀,屬古代「急則治標」之峻劑。

潛在治療原理(假設性)

古代無現代狂犬病疫苗,此方或嘗試通過以下途徑發揮作用:

  1. 刺激免疫反應:斑蝥提取物(如斑蝥素)可能激活局部免疫,抑制病毒擴散。
  2. 促進代謝排毒:大黃、牽牛加速腸道與泌尿系排泄,減少毒素吸收。
  3. 神經鎮靜作用:麝香、防風或調節中樞神經,緩解狂躁症狀。

(註:此分析基於古籍記載與中醫理論推演,非現代醫學驗證結論。)

傳統服藥法


防風5錢,牽牛3錢,大黃3錢,斑蝥1錢,麝香3分,雄黃2錢半。
上為末。
每服3錢,遇傷時滾水調下。利下惡物,從小便而出。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癡呆智能低下

相同名稱方劑


扶危散, 出處:《瘍科選粹》卷七。 組成:兒胎發(炒)、新香附、野菊花。 主治:瘋狗咬。

扶危散, 出處:《醫學入門》卷八。 組成:防風5錢,牽牛3錢,大黃3錢,斑蝥1錢,麝香3分,雄黃2錢半。 主治:瘋犬咬。

扶危散, 出處:《古今醫鑑》卷十六引周景陽方。 組成:斑蝥(7日內用7個,7日外每日加1個,百日100個,去頭翅足令淨,糯米同炒赤),雄黃1錢,滑石1兩,麝香1分(小兒不用亦可)。 主治:癲狗咬。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