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桂散

丁桂散

DING GUI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外科傳薪集》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46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46.00)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5%
脾經 25%
肝經 14%
心經 14%
肺經 10%
胃經 10%
腎經
脾經
肝經
心經
肺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丁桂散中包含丁香,主要原因如下:

  1. 溫中散寒: 丁香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止嘔的功效。其辛散之性,可溫暖脾胃,驅散寒邪,用於治療寒邪客胃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腹瀉等症。
  2. 行氣止痛: 丁香能行氣止痛,對於寒凝氣滯所致的胸腹疼痛、牙痛、頭痛等,具有良好的止痛作用。

丁香與其他藥材配伍,發揮協同作用,共同達到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

丁桂散中包含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溫陽散寒,止痛止瀉: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腎、脾經,具有溫陽散寒、補火助陽、止痛止瀉等功效。丁桂散主要用於治療脾腎陽虛、寒濕凝滯所致的腹痛、腹瀉等症,肉桂的溫陽散寒作用可溫暖脾腎,驅散寒濕,達到止痛止瀉的效果。
  • 協同丁香,增強溫陽止痛功效: 丁桂散中另一主要藥材為丁香,同樣具有溫陽散寒、止痛止瀉的作用。肉桂與丁香相配伍,可增強溫陽散寒、止痛止瀉的功效,使藥效更顯著。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丁桂散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丁桂散以「散寒止痛、溫化痰濕」為核心,主治:

  1. 頭痛:屬寒邪上犯、陰濕凝滯所致,症見頭痛綿綿、遇寒加重。
  2. 無形寒濕:寒濕之邪侵襲經絡肌肉,致肢體酸重冷痛,或脘腹冷痛。
  3. 附骨流注:即陰疽瘡腫,因寒濕痰瘀凝滯筋骨,形成漫腫無頭、皮色不變之症,屬陰證範疇。

此方多外用於「傷膏」,藉藥性滲透以溫通局部寒凝、化痰散結。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藥對配伍

    • 丁香(辛溫):性味辛香溫燥,善溫中降逆,散寒止痛,尤擅驅散肌表寒濕。
    • 肉桂(辛甘大熱):入血分,能補火助陽、溫經通脈,破除沉寒痼冷,兼引火歸元。
    • 劑量比例(肉桂1兩>丁香3錢):以肉桂為君,側重溫通深層寒濕;丁香為佐,加強表散止痛之效。
  2. 功效推導

    • 溫化寒濕:肉桂助陽化氣,丁香芳香化濕,協力解散寒濕陰邪。
    • 散結止痛:辛溫藥性走竄,能開鬱滯、通經絡,針對寒凝氣血受阻之痛證。
    • 外用機理:透過傷膏貼敷,藥力直達病所,溫煦局部以消陰疽、緩頭痛。
  3. 證治要點

    • 此方適用於「陰寒證」,若見紅腫熱痛屬陽證者非宜。
    • 寒濕得溫則散,痰瘀遇熱則行,故能改善寒濕流注、冷痛諸症。

總結:丁桂散以辛溫大熱之品,外治寒濕陰證,體現中醫「寒者熱之」「結者散之」之法,藥簡力專,重在溫通。

傳統服藥法


丁香3錢,肉桂1兩。
溫化痰濕,散寒止痛。
上為末。
在傷膏內用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頭痛高血脂原發性高血壓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化膿性關節炎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丁桂散, 出處:《外科傳薪集》。 組成:丁香3錢,肉桂1兩。 主治:溫化痰濕,散寒止痛。主治:頭痛,無形寒濕,附骨流註。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