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秘制金毛獅子瘡藥
MI ZHI JIN MAO SHI ZI CHUANG Y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瘍醫大全》卷三十五引劉氏方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偏寒 (0.52)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祕製金毛獅子瘡藥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黃芩味苦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效,可抑制金毛獅子瘡引起的炎症反應,減輕紅腫熱痛等症狀。
2. 抗菌消炎: 黃芩含有黃芩素等成分,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可抑制金毛獅子瘡病原菌的生長繁殖,促進傷口癒合。
總而言之,黃芩在祕製金毛獅子瘡藥中起到清熱解毒、抗菌消炎的作用,有助於治療金毛獅子瘡。
「祕製金毛獅子瘡藥」中加入荊芥,應是基於以下原因:
- 清熱解毒: 荊芥性辛溫,具有清熱解毒之效。金毛獅子瘡多因濕熱蘊結所致,荊芥能清熱解毒,有助於消除瘡瘍中的熱毒,促進傷口癒合。
- 疏風散邪: 荊芥亦有疏風散邪之功,可散發體內鬱熱,並能驅散瘡瘍周圍的邪氣,減輕局部紅腫疼痛等症狀。
「祕製金毛獅子瘡藥」方劑中加入黃連,乃取其清熱解毒、燥濕止癢之功效。
金毛獅子瘡,即毛囊炎,乃因濕熱蘊結,導致毛囊發炎。黃連味苦性寒,入心、胃、肝、膽經,可清心火、瀉胃火,並能燥濕止癢,故可治療濕熱蘊結引起的毛囊炎。
此外,黃連亦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可抑制細菌生長,進一步促進炎症消退。故黃連在「祕製金毛獅子瘡藥」中,可謂一味不可或缺的藥材。
「祕製金毛獅子瘡藥」方劑中使用五倍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收斂止癢:五倍子性寒,味苦澀,具有收斂止癢、燥濕止瀉的作用。金毛獅子瘡,又稱毛囊炎,常伴有瘙癢、紅腫、膿皰等症狀,五倍子可收斂毛囊,減少滲出,減輕炎症,止癢效果明顯。
- 抗菌消炎:五倍子含有鞣酸等成分,具有抗菌消炎作用。金毛獅子瘡多為細菌感染引起,五倍子可抑制細菌生長,促進傷口癒合,加速病症痊癒。
然而,五倍子使用需謹慎,需根據患者體質及病症輕重,由專業醫師辨證施治,避免副作用。
「祕製金毛獅子瘡藥」中加入茜草,主要基於其以下兩種藥理作用:
- 活血化瘀: 茜草具有涼血止血、活血化瘀的功效,可有效改善金毛獅子瘡引起的局部充血、腫脹、疼痛等症狀,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
- 清熱解毒: 茜草亦有清熱解毒之效,可抑制細菌感染,減輕金毛獅子瘡的炎症反應,有助於控制病情發展。
因此,茜草在「祕製金毛獅子瘡藥」中發揮著重要的輔助治療作用,有助於改善患者的病症。
「祕製金毛獅子瘡藥」方中加入「槐枝」,是基於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藥性。
槐枝性涼,味苦,入肝、大腸經。其清熱解毒功效,可針對金毛獅子瘡的熱毒症狀,如紅腫、疼痛、化膿等。同時,其涼血止血作用,可有效控制瘡瘍的出血,促進傷口癒合。
此外,槐枝還具有收斂生肌的功效,有助於改善金毛獅子瘡的潰爛情況,加速傷口癒合。
「祕製金毛獅子瘡藥」中包含芒硝,其原因如下:
- 清熱解毒: 芒硝性寒,味苦鹹,入肝、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金毛獅子瘡屬於濕熱毒邪蘊結所致,芒硝可清熱解毒,消散濕熱,改善瘡瘍的紅腫熱痛。
- 引藥下行: 芒硝性滑,能引藥下行,將藥力引導至患處,加強藥效,促進瘡瘍的消退。
因此,芒硝在「祕製金毛獅子瘡藥」中起到清熱解毒、引藥下行的作用,有助於治療金毛獅子瘡。
祕製金毛獅子瘡藥中加入黃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燥濕、解毒止癢: 黃柏性寒,味苦,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燥濕、解毒止癢之功效。金毛獅子瘡,又稱股癬,屬於濕熱蘊結,導致皮膚瘙癢、糜爛等症狀。黃柏可清熱解毒,燥濕止癢,從根本上治療金毛獅子瘡。
- 收斂生肌: 黃柏亦具有收斂生肌的作用。金毛獅子瘡患者常伴有皮膚糜爛、滲液等情況,黃柏可收斂潰瘍,促進傷口癒合,加速病症康復。
中藥方劑[秘制金毛獅子瘡藥]的組成中包含硫磺,是因為硫磺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硫磺能夠有效地治療由細菌感染引起的皮膚病,並且有助於改善瘡瘍。其成分的加入能夠顯著提升方劑的抗菌消炎效果,提高療效。
中藥方劑[秘制金毛獅子瘡藥]的組成中包含白礬,是因為白礬具有收斂止血、抗菌的作用。白礬能夠有效地減少由感染引起的出血問題,並且有助於治療皮膚病。其成分的加入能夠顯著提升方劑的收斂止血效果,提高療效。
秘製金毛獅子瘡藥中含巴豆,其性辛、熱,有毒,入胃、大腸經。巴豆外用能攻毒消腫,拔膿祛腐,適用於各種瘡癤、膿腫。方中巴豆經特殊炮製減低毒性,保留其強烈刺激性,促使局部發泡,引導膿血外出,加速瘡口愈合。此外,巴豆油具防腐抑菌效果,防止瘡口感染擴散。但因其劇毒特性,使用時需極為謹慎,應由專業醫者指導,以免造成不良反應。在中醫外科治療中,巴豆常被視為攻伐強力之品,恰當應用可增強療效,促進病患康復。
「祕製金毛獅子瘡藥」方劑中加入「蓖麻」是基於其藥性與金毛獅子瘡的病理特點。蓖麻性味甘、辛、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殺蟲止癢的功效。金毛獅子瘡俗稱「濕疹」,多因濕熱蘊結、血虛風燥所致,表現為皮疹紅腫、糜爛滲出、瘙癢難忍。
蓖麻可以清熱解毒,消滅病原微生物,抑制炎症反應;同時,其殺蟲止癢的功效可以緩解皮膚瘙癢,促進皮膚修復。因此,在金毛獅子瘡方劑中加入蓖麻,能夠起到清熱解毒、止癢消腫的療效。
中藥方劑[秘制金毛獅子瘡藥]的組成中包含大風子,是因為大風子具有清熱解毒、消腫的作用。大風子能夠有效地減少由炎症引起的腫脹問題,並且有助於清除體內的熱毒。其成分的加入能夠顯著提升方劑的解毒消腫效果,提高療效。
中藥方劑[秘制金毛獅子瘡藥]的組成中包含水銀,是因為水銀具有強效的解毒和殺菌作用。水銀能夠有效地清除體內的毒素和病原體,對於改善由毒素引起的皮膚病具有顯著效果。其成分的加入能夠顯著提升方劑的解毒殺菌效果,提高療效。
中藥方劑[秘制金毛獅子瘡藥]的組成中包含鉛丹,是因為鉛丹具有強效的解毒和祛邪作用。鉛丹能夠清除體內的熱毒和邪氣,對於改善由毒素引起的皮膚病具有顯著效果。其成分的加入能夠顯著提升方劑的解毒效果,提高整體療效。
「祕製金毛獅子瘡藥」中加入雄黃,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殺菌止癢: 雄黃性溫燥,具有殺菌止癢之功效,可有效抑制金毛獅子瘡的病原菌,減輕其引起的瘙癢和炎症。
二、活血化瘀: 雄黃能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消除金毛獅子瘡引起的局部腫脹和疼痛。
然而,雄黃為有毒藥物,使用需謹慎,應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避免過量或長期服用,以免造成不良反應。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秘制金毛獅子瘡藥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一切血風疥瘡,手足諸瘡」,專攻頑固性皮膚瘡瘍,尤以「血風瘡」(類似現代濕疹、神經性皮炎或慢性瘙癢性疾病)為核心。其特點為:
- 風熱濕毒並治:針對皮膚紅腫、滲液、結痂、瘙癢等風濕熱毒交織之證。
- 殺蟲止癢:含硫黃、水銀、雄黃等,古人認為可殺疥蟲、祛腐生新。
- 拔毒斂瘡:枯礬、五倍子收濕斂瘡,配合巴豆、蓖麻仁等「以毒攻毒」,促膿潰瘡癒。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全方以「清熱解毒、燥濕殺蟲、活血透絡」為框架,分層次作用:
1. 清熱燥濕解毒
- 黃芩、黃連、黃柏:苦寒清三焦濕熱,瀉火解毒,抑制皮膚炎性滲出。
- 荊芥穗、槐枝頭:祛風止癢(荊芥),涼血解毒(槐枝),助藥力透達肌表。
- 芒消:清熱軟堅,局部外用可消腫散結。
2. 殺蟲攻毒蝕腐
- 硫黃、雄黃、水銀(合黑鉛製為鉛汞劑):傳統殺蟲劑,針對疥螨、真菌,但毒性強,需慎用。
- 巴豆、蓖麻仁、大風子:腐蝕性強,破瘡排膿,古人用以「開竅逐毒」。
3. 收濕斂瘡生肌
- 枯礬、五倍子:收斂傷口,減少滲液,促進瘡面乾燥癒合。
- 茜草:活血止血,兼清血熱,防血瘀留滯。
4. 輔助透皮與調劑
- 制瘡藥油(豬油配檳榔、大黃等):潤膚載藥,兼具清熱活血之效,助藥力滲透。
- 輕粉、鹿角霜:輕粉(汞劑)抑菌,鹿角霜收斂,先預處理瘡面以增強後續藥效。
三、治療原理推論
- 先攻後收:以劇毒藥(如巴豆、水銀)蝕腐排毒,再以枯礬、五倍子收斂,符合「腐去新生」之外科思路。
- 風濕熱並治:兼顧「祛風(荊芥)—清熱(三黃)—燥濕(硫黃、礬)」三重路徑,針對複雜皮膚病機。
- 油劑調護:豬油緩和刺激,防止乾裂,同時檳榔、大黃等增強滲透,形成保護膜。
此方體現中醫「猛藥治頑瘡」之特色,然其毒性成分(如水銀、鉛)需嚴格控制製劑與用法,符合古代「以毒攻毒」之風險療法。
傳統服藥法
黃芩2兩,荊芥穗2兩,黃連2兩,五倍子2兩,茜草2兩,槐枝頭2兩,芒消2兩,黃柏2兩(上為粗末,再炒老黃色),土硫黃(醋煮)2兩,枯礬2兩(上為細末),巴豆肉3錢,蓖麻仁5錢,大風子(淨肉)2兩(上藥搗如泥,同前藥和研勻細),水銀1兩,黑鉛1兩(同研),雄黃5錢,潮腦5錢(共與前藥研和一處)。
每用1錢,以前制瘡藥油調搓。凡腳上患血風瘡多年不愈,先以藥水洗淨拭乾,再以研細輕粉薄薄掃上,再搓瘡藥。凡搓瘡藥先1日用油調鹿角霜細末,厚敷瘡上過夜,次日再搓瘡藥更妙。
制瘡藥油法:雄豬油一斤,檳榔、大黃、黃柏、麻黃各一兩,水三碗,同藥入鍋內熬至水乾油出,濾去滓,冷定收貯,調一切瘡癬擦藥。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使用時應慎重。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秘制金毛獅子瘡藥, 出處:《瘍醫大全》卷三十五引劉氏方。 組成:黃芩2兩,荊芥穗2兩,黃連2兩,五倍子2兩,茜草2兩,槐枝頭2兩,芒消2兩,黃柏2兩(上爲粗末,再炒老黃色),土硫黃(醋煮)2兩,枯礬2兩(上爲細末),巴豆肉3錢,蓖麻仁5錢,大風子(淨肉)2兩(上藥搗如泥,同前藥和研勻細),水銀1兩,黑鉛1兩(同研),雄黃5錢,潮腦5錢(共與前藥研和一處)。 主治:一切血風疥瘡,手足諸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