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黃膏

DA HUANG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31

熱/寒比例

(0.39)

複方歸經比例

大腸經 17%
肝經 16%
胃經 13%
脾經 10%
心經 10%
腎經 8%
膽經 5%
肺經 5%
膀胱經 3%
心包經 2%
小腸經 2%
三焦經 2%
大腸經
肝經
胃經
脾經
心經
腎經
膽經
肺經
膀胱經
心包經
小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大黃膏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由大黃等藥材組成,具有清熱解毒、瀉火通腸的功效。在其組成中,巴豆的添加具有重要的療效意義。巴豆是一種具有強烈瀉下作用的藥材,能促進腸道蠕動,有效緩解便祕。與大黃的配伍,可增強其通便效果,使整個方劑的治療作用更為顯著。

此外,巴豆中的有效成分還能促進胃腸道的血液循環,有助於改善腸道的排空。此外,巴豆具備的抗菌抗病毒特性,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增強大黃的清熱解毒功效,對於因熱結導致的便祕有良好的治療效果。然而,巴豆也具有一定的毒性,因此在使用時需謹慎,通常應在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總體而言,巴豆的加入使大黃膏在臨牀應用中更為有效,特別適用於因熱結引起的腸道問題。

大黃膏方中加入雄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解毒殺蟲: 雄黃性溫,味辛,具有解毒殺蟲的功效。對於濕熱、蟲毒等病症,雄黃可有效消腫止痛,驅除毒邪。
  2. 燥濕止癢: 雄黃性燥,可燥濕止癢,對於濕疹、皮炎等皮膚病,能有效緩解瘙癢症狀,促進皮膚修復。

因此,大黃膏中加入雄黃,可加強其解毒殺蟲、燥濕止癢的功效,提升藥效。

大黃膏中包含大黃,主要原因如下:

  1. 瀉熱通便: 大黃性寒,味苦,入肝、脾、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的功效,能清除腸道積熱,促進排便,對於熱結便祕、腸道濕熱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2. 活血化瘀: 大黃亦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供血,對於瘀血阻滯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有一定療效。

因此,大黃膏中加入大黃,可起到瀉熱通便、活血化瘀的功效,有助於治療相關疾病。

大黃膏是一種在中醫中常見的方劑,主要用於清熱瀉火、解毒和通便。其重要組成之一黃芩,具有清熱燥濕、解毒的功效,特別適合用於肺熱引起的咳嗽和上焦火旺的症狀。黃芩的主要成分包括黃酮類和多醣類,這些化合物對於抑制炎症反應和增強免疫力有顯著作用。在大黃膏的配方中,黃芩的作用不僅能提升整體方劑的療效,還能減少大黃的刺激性,平衡方劑的性質,使其更加溫和安全。另外,黃芩與大黃相互配伍,能相輔相成,增強排毒的同時,不致於造成腸道過度刺激,確保患者在服用過程中不會感到不適。因此,黃芩的加入,使大黃膏的應用更加廣泛,能夠針對多種症狀進行有效調理。

大黃膏方劑中包含黃連,其主要原因有二:

一、 清熱瀉火: 大黃膏以瀉熱通便為主,而黃連性寒,味苦,能清心火、瀉胃火,並可抑制腸道菌羣的異常增殖,輔助大黃瀉熱通便。

二、 涼血止血: 大黃膏中常配伍生地、丹皮等涼血藥,而黃連亦有清熱涼血之效,可協同其他藥物,起到涼血止血的作用,防止大黃瀉下過猛而傷陰耗血。

總而言之,黃連在清熱瀉火涼血止血方面的功效,使其成為大黃膏方劑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大黃膏中包含硫磺,主要是因為硫磺具有殺菌止癢的功效。

  1. 殺菌: 硫磺能抑制真菌和細菌的生長,對於皮膚癬、濕疹等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膚病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2. 止癢: 硫磺能刺激皮膚,促進血液循環,從而達到止癢的效果。

此外,硫磺還具有消炎、促進組織再生等功效,因此在治療一些皮膚疾病方面,與大黃等其他藥物配合使用,能夠發揮更好的療效。

大黃膏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由大黃、黃柏等多種中藥材組成。黃柏在方劑中佔有重要地位,其主要功效在於清熱燥濕、解毒消腫。黃柏含有豐富的生物鹼成分,尤其是黃柏鹼,能有效抑制細菌增生,對於治療由濕熱引起的各類症狀,如腹瀉、痔瘡等,都具有顯著效果。

在大黃膏中,黃柏與大黃相輔相成。大黃具備強烈的瀉下作用,而黃柏則可減少腸道的過度刺激,平衡大黃的作用,避免出現過度的腹瀉。此外,黃柏還可以幫助清理體內的毒素,加快排毒過程。因此,黃柏的加入不僅提升了方劑的整體療效,還使其更加溫和,適合不同體質的患者使用。總的來說,黃柏作為大黃膏的重要成分,既增強了方劑的清熱解毒功能,又促進了消化系統的健康,顯示了中藥方劑中藥材配伍的智慧與講究。

主治功效


大黃膏主治功效分析

組成分析

  • 大黃:清熱瀉火,通便解毒。
  • 巴豆:峻下冷積,逐水退腫。
  • 雄黃:解毒殺蟲,燥濕祛痰。
  •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 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 硫磺:溫腎壯陽,散寒止痛。
  • 黃柏: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治療原理

根據古代醫書的記載,大黃膏主要用於治療惡疥癬瘡。其治療原理可從以下幾方面分析:

  1. 清熱解毒:方中大黃、黃芩、黃連、黃柏均為清熱解毒的藥物,可清除體內的熱毒,減輕炎症反應。
  2. 殺蟲止癢:雄黃具有解毒殺蟲的作用,可殺滅疥癬等寄生蟲,緩解瘙癢症狀。
  3. 通便排毒:大黃具有通便作用,可將體內的毒素通過大便排出,促進病情恢復。
  4. 活血化瘀:一些文獻中提到大黃膏還可與活血化瘀藥物如桃仁、紅花等配伍使用,可能有助於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瘡瘍癒合。
  5. 燥濕收斂:方中黃芩、黃連、黃柏等藥物具有燥濕作用,有助於收斂瘡面,減少滲出。

古文記載的主治功效

從提供的古文內容來看,大黃膏的應用非常廣泛,除了惡疥癬瘡外,還涉及以下病症:

  • 中風卒厥傷寒宜下,由於痰者:(《本草綱目拾遺》)
  • 眼疾:包括暴赤眼、眼赤腫痛、眼昏赤淚澀生翳等。(《聖濟總錄》)
  • 婦科疾病:包括經閉、產後諸疾、血分(經滯而腫)等。(《証治準繩‧女科》、《博濟方》、《世醫得效方》)
  • 積氣:如五積氣,表現為嘔吐酸水、心腹脹悶、不思飲食等。(《聖濟總錄》)
  • 發背疼痛:(《聖濟總錄》)
  • 頑癬:(《外科正宗》)
  • 跌打損傷:(《祕傳劉伯溫家藏接骨金瘡禁方》)
  • 產前調理:可預防橫生逆產。(《慈幼新書》)
  • 血因寒瘀而上衝於胃:(《存存齋醫話稿》)

總結

大黃膏是一個具有多種功效的傳統中藥方劑,其主要功效為清熱解毒、殺蟲止癢、通便排毒等。古文記載顯示其應用範圍廣泛,涉及到內、外、婦、兒等多個科別。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大黃膏中含有巴豆等有毒性的藥物,且不同醫家的用法用量有所差異,現代應用時應當謹慎,並在中醫師指導下使用。

傳統服藥法


大黃、樸消各等分。
上為細末。同蒜泥和成膏,用絹帛攤成膏藥。
貼於病處,其痞氣自軟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大黃膏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要注意用量,以免引起不良反應。
  • 大黃膏不宜長期使用,以免引起腸胃不適。
  • 大黃膏不宜用於孕婦和兒童。

相關疾病


疥癬癲癇容易流眼淚角膜炎皮膚癬菌病(鼠蹊肛門周圍)背部膿瘡乾眼症突然暈倒不省人事腹內有腫塊

相同名稱方劑


大黃膏, 出處:《瑞竹堂方》卷四。 組成:大黃、朴消各等分。 主治:痞癖。

大黃膏, 出處:《聖惠》卷三十二。 組成:川大黃2兩(銼,牛用),木香半兩。 主治:丹石毒,眼腫痛,熱淚出。

大黃膏, 出處:《普濟方》卷二七九。 組成:信1錢半,巴豆仁1錢,雄黃1錢,大黃2錢,黃芩2錢,黃連2錢,硫黃2錢,黃柏4錢。 主治:惡疥癬瘡。

大黃膏, 出處:《聖惠》卷六十五。 組成:川大黃1兩,乾薑半兩(銼),黃連1兩(去須),藜蘆半兩(去蘆頭),(艹慮)茹1兩,莽草1兩。 主治:疥瘡。

大黃膏, 出處:《聖惠》卷八十四。 組成:川大黃3分,雄黃2分,丹參1分,黃芩1分,生商陸1兩,雷丸半兩,豬脂1斤,附子半兩(去皮臍,生用)。 主治:小兒諸癇。

大黃膏, 出處:《聖惠》卷六十四。 組成:川大黃1兩(生用),附子1兩(生,去皮臍),川芎1兩,黃芩2兩,白蘞2兩,雄黃1兩(細研),真珠末1兩,(艹慮)茹2兩(别搗爲末),白礬2兩(燒令汁盡,細研)。 主治:惡肉久不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