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除痔丸中包含夏枯草,主要因為其具有以下功效:
- 清熱解毒,散結消腫:夏枯草性寒,味苦,入肝、膽經,能清肝熱,散結消腫,對於痔瘡引起的紅腫、疼痛、出血等症狀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 利濕通淋,消腫止痛:夏枯草亦能利濕通淋,對於因濕熱瘀阻所致的痔瘡,能有效消腫止痛,改善排便不暢等症狀。
因此,夏枯草在除痔丸中,扮演著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角色,有助於改善痔瘡病症。
除痔丸中加入槐花,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涼血止血:槐花性涼,入肝、大腸經,具有清熱涼血、止血消腫之效。痔瘡多因濕熱下注,瘀血阻滯所致,槐花可清熱涼血,緩解痔瘡出血、腫痛等症狀。
- 收斂止瀉:槐花還具有收斂止瀉之效,可固澀腸道,減少痔瘡的反覆發作。
因此,除痔丸中加入槐花,可有效緩解痔瘡的出血、腫痛、反覆發作等症狀,起到清熱止血、收斂止瀉的作用。
除痔丸方劑中加入連翹,主要是利用其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
連翹味苦性寒,入肺、心、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痔瘡多因濕熱內蘊,血瘀凝滯所致,而連翹能清熱解毒,化解濕熱,並能散結消腫,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緩解痔瘡的腫痛、出血等症狀。
此外,連翹還具有抗炎作用,能抑制局部炎症反應,減輕痔瘡引起的疼痛和不適。因此,連翹在除痔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有助於改善痔瘡症狀,促進康復。
除痔丸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緩解疼痛,清熱解毒: 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清熱解毒、緩解疼痛的功效。痔瘡常伴隨疼痛、腫脹、出血等症狀,甘草能清熱解毒,緩解局部炎症,減輕疼痛。
- 調和藥性,保護胃腸: 甘草性平,能調和藥性,保護胃腸,避免其他藥物對胃腸造成刺激。除痔丸中其他藥物可能偏於燥熱或寒涼,甘草的加入能起到中和作用,使藥性更加平和,避免對胃腸造成損傷。
除痔丸中添加紅花,主要考量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
活血化瘀:紅花性溫,入血分,能活血化瘀,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有助於消除痔瘡引起的腫痛、出血等症狀。
消腫止痛:紅花亦具消腫止痛之效,可減輕痔瘡引起的疼痛和腫脹,緩解患者的不適感。
因此,除痔丸中加入紅花,可有效緩解痔瘡症狀,達到治療目的。
除痔丸中加入金銀花,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金銀花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涼散風熱、消腫止痛之效。痔瘡的發病原因多與濕熱下注、氣血瘀滯有關,而金銀花能清熱解毒,消散濕熱,並有助於消腫止痛,減輕痔瘡的症狀。
此外,金銀花還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可以抑制腸道細菌的生長,減少感染,進一步改善痔瘡的病情。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除痔丸》以治療肛門週邊疾患為主,涵蓋多種痔瘡相關症狀:
- 痔瘡、痔漏:針對內痔、外痔或混合痔腫痛,以及痔瘡潰破形成的瘻管(漏)。
- 出血與肛裂:血竭、沒藥具止血生肌之效,適用於痔瘡出血或肛門裂傷。
- 脫肛與濕疹:蟬退、蜂房祛風除濕,緩解因濕熱下注導致的脫肛或肛周濕疹瘙癢。
- 鎮痛止癢:麝香、木香行氣活血,改善肛門疼痛與搔癢。
此方結合止血、消腫、斂瘡、止癢等多重功效,反映古人對痔瘡「濕熱瘀阻」病機的認識。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活血化瘀:
- 血竭、沒藥為核心,活血散瘀,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消除痔核瘀腫;血竭兼能止血,防出血與瘀血並存。
- 麝香通絡散結,增強活血效力,尤擅透達壅滯之氣血。
祛風除濕:
- 蜂房(焙)、蟬退燥濕殺蟲,減輕濕熱下注導致的肛周滲液、濕疹瘙癢。蜂房焙後減毒性,增收斂之性。
行氣止痛:
- 木香調理腸胃氣滯,間接緩解因氣滯(如便祕)加劇的肛門壓力;配伍麝香,共奏行氣止痛之效。
劑型設計:
- 以黃蠟為丸,緩釋藥效,保護腸道黏膜;燒酒送服既可助藥行散,亦有輕度殺蟲燥濕作用。
三、中醫理論推導
此方體現「通因通用」思維,痔瘡雖見出血,但瘀血為本,故以活血為主,輔以收斂(蜂房、蟬退)。另結合「風能勝濕」原則,用祛風藥改善濕癢。整體以「化瘀止血、行氣燥濕」為核心,標本兼顧,符合痔瘡「濕、熱、瘀、滯」的複合病機。
傳統服藥法
沒藥5錢,血竭5錢,蜂房(焙)1錢,蟬退1錢,木香1錢,麝香1錢。
上為末,溶黃蠟1兩,為丸如黃豆大。
每服1丸,以燒酒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慎用。
- 脾胃虛寒者慎用。
- 長期服用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除痔丸, 出處:《仙拈集》卷四。 組成:沒藥5錢,血竭5錢,蜂房(焙)1錢,蟬退1錢,木香1錢,麝香1錢。 主治:痔漏。
除痔丸,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沈陽方)。 組成:夏枯草4兩,槐花4兩,連翹4兩,粉甘草4兩,西紅花1兩,金銀花1斤。 主治:清熱利濕,止血生肌。主治:痔瘡,痔漏,痔出血,肛痛,肛癢,脫肛,肛門濕疹,肛門破裂。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